11月8日,一家营业面积达1200平方米、药品种类达9000种的低价药房——芝林大药房在南京开张,并声称其药品“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50%”,店门前的横幅上,还打出“向虚高药价开炮”的字样。一时间,几度翻腾又几度复归平静的南京药品市场再起波澜,消费者欢呼雀跃的多,观望怀疑的少;同行横眉冷对的多,心平气和的少。钞票、鲜花、激动的泪水、讨伐的口水,一下子让这家初探南京药品市场的外地低价大药房,尝遍了商场和人生的酸甜苦辣。
近年来,全国各地涌现了不少低价大药房或平价大药房,都号称“向虚高药价开炮”。有人将其形象地比喻为一场持久的、实力悬殊的攻坚战;也有人认为,这种攻坚战只能称为“搅局”,因为全国药品市场虚高的药价坚冰并没有因此而被打破。 (本报记者 徐澎 摄)南京芝林大药房开业当天,1200平方米的店堂被挤得水泄不通
南京药价硝烟再起
芝林大药房在全国已开了27家连锁店,11月8日开业的南京芝林大药房排号第28。开业前三天,大药房还有赠品及抽奖活动,加上其宣称“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50%”的诱惑,引得南京市民趋之如鹜,销售场面异常火爆。
8日上午,数千名老人早早在药房门口排起了500多米长的队伍。吉时一到,店门一开,排队的人蜂拥而入,拎着篮子抢购药品……当天,大药房的成交单是6000多份,客流量超过2万人次;9日,火爆场面继续,成交近6000单,客流量依然超过2万;10日火爆依旧……
类似的抢购场面在人们记忆中早已模糊,可如今却偏偏在一家新开张的低价药房发生了。一位老者看着手中的药品流泪了:“同样的心脑血管药,这里只要9毛钱,市场上却要花4元多,我以前花了太多的冤枉钱。”
众多购药者认为,这家药房的药的确比市场上便宜。家住鼓楼的王大妈是来买复方丹参片的,她发现南京其它药店的价格是这里的四五倍。“价格倒是挺便宜的,希望能够一直这样坚持下去。”旁边的一位老大爷叹了一口气。
类似的低价或平价大药房已不止一次地在南京掀起波澜。第一家平价药房在南京诞生,还是2003年初的事情,短短不到两年时间,南京又有多家平价药房先后出现,而如今这些平价药房中的一部分因为经营状况不如预期,为压缩成本,已调整了经营面积。一家曾在南京发起药价大战的药房,在经营一段时间后,由于受到了各路厂商的封杀,最后从平价大药房变成了一家连锁药店,只能以网点多而取胜,至于药价,已经不能算平价了。
卖药“违规”要“喝茶”
据了解,“请喝茶”现在已经成了药品行话,一般是药品代理商或者厂家为了本地区药品市场的所谓“稳定”,一旦发现有药店“违规”销售低价药,就请药店负责人喝茶谈判,一旦谈不拢,就以断货相威胁。
果然,南京芝林大药房开业当天,药店负责人就被4家药品代理商请去“喝茶”,结果双方不欢而散。也正是在这一天,上午10点至11点之间,有四五个人连续买走某种保健品,总量达9000盒,造成药房一时“断货”;晚上又出现一个“神秘人”,一个小时买走140多盒某某筋骨片,如此大的药量足够一个人吃5至10年,而药品的有效期只有2年。
近几天,很多药品的南京代理商纷纷给芝林发来所谓“协调零售价格”函,明令药店提价。诸如“我公司×××药的核准市场零售价12.5元,因贵公司为平价药房,我公司建议贵店的零售不低于10元,以利于我公司给贵公司以终端支持”。
更有甚者,竟然有4名不明身份的人到大药房里滋事,打伤一位工作人员后逃之夭夭。为安全起见,芝林大药房已经安装了紧急报警器,以便随时与警方联系。药房负责人陈卫星连连感叹:“南京的‘茶’可不好喝哦。”
低价药房遭受“口水之灾”
药价居高不下在老百姓眼里一直是一个“局”,一个有关部门、有关单位以及有关人员所形成的利益群体长期维持的“局”,而老百姓只能望“局”兴叹。
药厂在某一地区,都会对药品的零售价格有一规定,以此来维护厂家的利益,也可以平衡批发商、零售商之间的利益,如果某家药店以低价格销售,就打破了这个平衡,各方利益也会受到损害。芝林大药房某些药品以低价销售,遭受厂家抵制也就成为可能。
据了解,南京市场上药店的利润一般维持在15%左右,而“芝林”宣称,他们的利润只有8%,难免让其它药房不满。
80%的药品是靠大大小小的医院销售出去的,医院90%左右的利润也是靠药品实现的。尽管芝林大药房所销售的药品只有10%与医院相同,也已经影响到医院的利益,肯定不会有哪家医院把鲜花献给它。
“我们主要直接从厂家进货,减少流通环节,降低了采购成本。通过现金进货,订单包销等形式,获得了厂家的大力支持。通过大批量进货,争取更大的降价空间。”陈卫星说:“上述三个因素,使得我们的平均药价低于市场价50%。”记者见到了他们提供的一份南京市场调查报告表,近百种药品,在各自的品名、规格和产地均一模一样的情况下,南京某医院药房的总价为1429.3元,南京某药房的总价940.8元,而芝林大药房的累计价格仅为713.9元。
明眼人告诉记者,差别如此之大,难怪有人不高兴了。但是,药价的“局”不管怎么设,离不开为健康服务,为人民服务,如果仅仅是为了某些利益团体服务,而且还那么不合理,总有原本不在利益集团内的人出来搅局。
“草莽英雄”要结盟
屡屡攻城,屡屡无法获胜,从积极意义上看,只能将“屡战屡败”改成“屡败屡战”,以褒扬那些高举“向虚高药价开炮”的草莽英雄们。但这毕竟不是回事,于是芝林大药房有关负责人想起了结盟。
据了解,湖南芝林大药房零售连锁有限公司目前在湖南、贵州、浙江、上海、江苏已有28家连锁店,1200多名员工,8000万元资产,年销售额达5亿元。南京某大型三甲医院的规模,无论员工、资产还是药品的营业额,都把这些看似骄人的数字远远地抛在后面。难怪一位医院负责人略带不屑地说:“低价大药房的药品不会对我们医院形成冲击。”还有人意味深长地说,南京原来那么多大药房,后来不还是“改邪归正”了吗?
“药品市场的水池太大、太深,仅靠我们一杆棍子,搅不动啊!”芝林大药房南京店的负责人陈卫星说,2003年芝林大药房在贵阳开张的时候,曾经有50多名不明真相的人前来闹事,但没有动手打人,没想到打人的事在南京发生了。他说:“我们肯定不会就此善罢甘休,南京市场很大,我们计划要开10家连锁店,夫子庙店月底就开张。”吃了秤砣铁了心的芝林已经拿出一不做二不休的干劲,准备在南京大干一场。
“但我们还是有点孤掌难鸣的感觉,如果各家药房都和我们一样,谁还敢来收购我们的药?谁还敢来打我们的员工?”自认为信息渠道通畅、模式先进的“芝林”,并不害怕同行与他们低价竞争,相反,他们担心自身的快速发展影响到同行,“如果就我们一家有钱赚,同行肯定不会答应,就会想方设法找我们的茬。只有大家都有钱赚,我们心里才会踏实。”陈卫星说。
据了解,由于芝林是外来企业,目前南京的很多医药批发企业也在观望中,想先了解一下具体情况,然后再合作。11月10日上午,已经有两家大药房的负责人与陈卫星联系,商讨合作事宜,但能否形成一个平价药房联盟还不得而知,因为上海前段时间曾出现过类似的平价药房联盟,但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已经不了了之。
低价药质量受质疑
南京市一个三甲医院的相关负责人认为,不否认芝林大药房的药品价格比医院低,但中间有很多“门道”,一时也难以说清楚。“药品不是一般的日用商品,主要看疗效,而不是仅看价格。”他说:“如进货渠道不一样会导致价格不一样;同样的药名,不同的产地、不同的规格、不同的成份,都会在价格上有很大差异,疗效也大不一样,但购买者不一定很清楚。市场上经常会有各种商品价格大战,就说电脑吧,看似相同的电脑,价格可能差很多,因为里面的配置大不一样,使用起来肯定不一样。所谓‘买的没有卖的精’,还有其他的一些‘弯弯绕’,我也不太明白。”
“所谓的平价药其实就是低价药,并不是把药价降下来了,他们所卖的更多的是一些杂牌药,这些药的进价本来就比较低。”南京某医药公司负责人认为,很多平价药店里销售的主打药多是一些杂牌药品,这些药品经常会出现质量上的问题。一般状况下每十批药品中,就可能有一批药品质量不合格。
对于“平均价格低于市场价50%”的药品低价风暴,除一些药品生产厂家、医院以及同行药房表示不满外,连部分南京市民也持怀疑态度。“这些便宜药质量可靠吗?”南京一位张先生说,他以前在一家平价药房因贪便宜买了一些低价药,但“吃了没效果”。
中国药科大学国际医药商学院院长顾海教授也证明了这一观点,“这些药品的质量很不稳定,虽然经过了国家药品生产质量许可的认证,也是勉强通过的。”相关专家从药理方面研究表明,这些平价药在其纯度、有效成分以及药效方面都是差强人意。
相关专家的观点可能都成立,但只要某种药品被允许流入市场,就应该有相关部门对这些药品的质量负责,而不应该归罪于通过市场手段参与竞争的商家。因为如果希望通过所谓的潜规则运作,低价大药房根本无法来搅局。
谁来攻破药品价格坚冰
相关专家和业内外人士分析认为,目前药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环节都是各守一方,有自己的潜规则。一种药品要经过六、七个关节才能到患者手里,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虽然国家通过药品招标、政府强制降价等各种方法降低药价,但都是收效甚微,对于平价药房进入能够把药价降下来的可能性很小。
令人欣慰的是,卫生部政策法规司刘新明司长前不久在南京透露,我国今后将用“四降一升”的改革思路来解决医院收入补偿结构问题,把“以药养医”改成“以医补医”。所谓“四降”,一是降低药品价格,把虚高的药价大幅降下来;二是把医院药品批零差价降为零,药品什么价格买进,就以什么价格卖给病人,这样医生开药时不考虑经济利益,可以引导医生合理用药;三是降低大型医疗设备检查费用,将检查费降到成本价,杜绝医生乱开检查单;四是降低高值医用耗材价格,目前一些高质耗材的价格奇高,一般人根本承受不起。“一升”是大幅提升诊疗费,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劳务价格。
“四降一升”无疑有助于降低药价,减轻百姓的看病负担,但这仅是目前拟定的改革思路,下一步还要进行试点。卫生部官员也认为,这样的改革将是一个艰难的过程。但是,在试点还没有进行之前,药价虚高是否就可以合理存在呢?药厂肯定首先要保证药品的质量,医院肯定要保证药品的疗效,但价格的坚冰、药品销售的众多渠道,难道只能由一些低价大药房来打破吗?广大患者应该有权利既看到疗效,也看到让他们能够接受价格的药品。
作者:朱旭东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