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美容经济描绘第五大消费热点(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6日 08:50 经济参考报
  伴随人们消费水平的增长和消费观念的变化,人们对健康、美丽、生活质量有了前所未有的关注。“为健康投资”、“为美丽投资”等新型消费观越来成为更多中国人追求的消费时尚。中国消费结构的变迁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不仅为中国美容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也使中国美容经济的兴起成为了必然。

  就在近期,国内4位新锐经济学家:中国社科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所长助理何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副所长巴曙松、北京师范大学金融研究中心主任钟伟教授和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博士后赵晓联袂发布了中国美容业的第一份学术性行业报告——《中国美容经济年度报告》。不同与此前对于美容业的轻松描述,在这份长达212页的报告中,我们给美容赋予了经济涵义。

  消费升级 热点增多

  记者在采访中听到了这样一种观点,有人将2004年称为“美容经济元年”。尽管对于此类说法是否准确尚待时日加以证明,但可以肯定的是,美容产业的发展势头实不可小窥。那么,未来几年中国美容业又将有何新动态?什么样的美容项目会成为大众消费热点呢?

  据业内人士介绍,化妆品企业将出现整合的趋势。部分实力雄厚的企业将走向大型化,他们通常产品品种齐全,销售网络强大,覆盖面广,具有自己的研发中心,拥有相对成熟的品牌。而另外一部分企业出于实力及经营战略的选择,会选择专业型道路,主要以生产某种功效或某种护理项目产品为主,着重在市场细分上做文章。美容机构将呈多元化发展,主要有综合性大型美容院,专业美容机构和社区型美容机构三种类别。

  据悉,21世纪以来,抗衰老产品在全球销售额飞速增长,增长率超过10%,中国、北美、西欧市场更是增长势头强劲。另据权威机构分析,抗衰老的美容产品将不仅仅针对老年顾客,越来越多的年轻人也会开始关注这个领域。而标有“绿色”、“环保”标识的化妆品也将成为市场新宠。未来美容化妆品生产企业大部分产品将与自然相结合,从纯天然物中提取种种必需的成分。其中中草药和海洋生物在化妆品上的应用将成为主流。此外,根据流行的色彩生产彩妆产品,或与时装生产企业合作开发生产与服装色彩相配套的彩妆产品也将备受关注。

  另据预测,有两大人群将成为美容业的主力消费军,其一是银发一族,其二是男士一族。据相关研究数据预测,到2040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达到3.97亿人,这个数字带给美容行业的将是无尽的商机。目前专门为老年人设计生产的化妆品还难觅踪影,可以预见,适合老年人使用的抗衰老产品、为老年人专门开发的染法、护发产品,适合老年人体质的美容整形术等未来将大受老年人青睐。而男士们也将在不久的将来毫无羞涩地走入美容院,享受目前还只是女士独有的美容专利权。在国际美容市场上,男士美容化妆品的销售总额2000年已达到51.5亿美元,约占全年化妆品总销量的5%。众多生产商正在挖掘都市新潮男士带来的商机,新产品、新品牌纷纷问世。譬如,宝洁即在今年3月将一系列专为青少年男性开发的个人护理产品推向了市场;联合利华的男性品牌Axe目前行销全球58个国家和地区,其生产线横跨润肤露、防臭剂、沐浴露、剃须前/后的修饰霜以及护发素。而另一项调查也显示,男性对仪表的日益注重,势必会推动全球个人护理产品市场迅速增长。

  有“朝阳”之势 无“夕阳”之忧

  “剃头挑子——一头热”已成了人们惯用的歇后语,事实上这句话正是早年间理发业的真实写照。那时称理发为“剃头”,理发师傅的全部家当便是一副担子,担子的一头是可烧热水用的炉子,另一头放着剃头工具。随着时代的变迁,“剃头”渐渐演变成了现今美容业中的一个行当。

  据钟伟介绍,目前的中国美容业以民营经济为主,总体经营规模较小,行业进入门槛较低,中小型店占主流,其中50平方米以下的小型美容店占总量的65.04%,投资金额大多集中在3—5万元。在经营项目上,传统项目与新兴项目并存,各占半壁江山;在经营形态上,独立投资雇人经营方式所占比例达85.09%,合伙投资经营方式占10.7%;连锁、特许加盟等现代经营方式只占4%;在经营管理模式上,美容产业正在从单项经营走向综合经营(包括美容服务、教育培训、研发、生产、销售等);在经营效益上,中国美容业总的经营效益较好。从被调查的美容店来看,有49.6%的店赢利,38.6%的店持平,10.6%的店亏损。

  截至2004年,中国的美容服务业直接就业者已达约800万人,美容就业机构总数近160万家,其营业收入达1762亿元,并将直接为GDP创造847亿元和提供税收近60亿元。此外,美容服务业还将间接带动就业140万人左右,并间接带动需求1250亿元、税收104亿元和利润增加87亿元。更引人关注的是,近几年来美容经济一直以每年15%以上的速度在增长。中国美容经济正在成为继房地产、汽车、电子通讯、旅游之后的中国居民第五大消费热点。

  外资收购正紧 业界尚存症结

  2004年春节大假过后正式上班的第二天,“欧莱雅”收购“羽西”媒体见面会在上海举行。这是欧莱雅中国有限公司继去年底宣布收购中国三大护肤品牌之一的“小护士”后的第二次闪电收购。据权威人士分析,此举表明,在新的一年里,国际著名化妆品巨头拓展中国市场的步伐进一步加快。而欧莱雅中国总裁在其致辞中的话也证明了这一点,他说:“此次收购证明了中国对于欧莱雅集团是多么重要。我们希望在中国市场上加快我们的发展步伐,同时再次说明中国对我们来说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有很大潜力的市场。”

  在中国美容化妆品市场中,外资或合资企业已经占据了主导地位,它们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尤其在高端市场。而中国内资的中小型化妆品企业在占有化妆品企业总数90%左右的前提下,市场份额却只有20%多。那些曾经辉煌的全国知名品牌或已消亡或已退缩于低端产品,市场也仅仅局限在了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中国美容企业正在面临来自世界范围的竞争压力,并在压力中艰难生存。而随着中国加入WTO,进一步开放市场,降低进口关税,市场准入标准降低,外国产品将大量涌入,同时国外资本也将更大规模的涌入中国,目前尚未在中国设厂的国际大型美容化妆品企业将在未来几年登陆中国,现在已在中国设厂的企业也会加大投资力度。事实上,在美容服务业市场,已有外资美容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在北京,2001年新增外资美容机构10家,2002年、2003年分别新增6家和5家。

  与此同时,中国美容业正在面临源于其自身的种种问题。比如,公众对于美容业诚信度的质疑。据中国消费者协会统计,在有关美容业的投诉中,历年关于服务质量,特别是关于伪劣化妆品的投诉比例是最多的,且呈逐年上升趋势;一些美容机构还在提供美容服务的同时,较为普遍的使用自己非法配置的各类美容产品。此外,虚假广告在美容业也较为普遍。据记者了解,目前国家尚没有美容技术的统一标准,因此,许多美容院任意设定、增加、变更服务项目,导致项目的科学性、安全性和可靠性得不到保障。同时,任何人都可以打着高科技的旗号进入美容市场,如“DNA美容”,“人类生长素”等,这些“技术”纷纷标以“国际顶级美容”、“尖端科技美容”等名目,使科学的严肃性大打折扣,且混淆了消费者的视听,欺骗和误导了消费者。

  由此,在采访中,记者听到了众多业界人士的呼吁,他们希望政府部门能够统一协调管理美容业,从市场准入、资质资格、服务标准、技术规范等方面进行规范,在进行打假治伪的同时,更为宏观的关注美容产业整体发展战略。
美容经济描绘第五大消费热点(图)
  今年10月21日,“金莎杯”发艺冠军大赛在北京展览馆剧场举行。图为“超级精英表演赛”的获奖选手和模特在一起合影。(本报记者庞兴雷摄)

  作者:朱丹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阿拉法特逝世
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第六届孙子兵法研讨会
有影响力企业领袖评选
2004福布斯中国富豪榜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今冬采暖季节实用攻略
新北京规划为宜居城市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