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商务周刊百期纪念 > 正文
 

沈阳投资热调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11日 13:03 《商务周刊》杂志

  □主笔宁南 记者张娅

  2003年上半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国固定资产投资1-8月达到22364.6亿元,同比增长32.4%。尤其是地方政府投资增长了41.6%,一些省市增速竟然高达60-70%,个别甚至达到近100%。

  事实上,政府换届时节发生火热的地方投资似乎已经成了中国经济特有的规律。1988年物价猛涨老百姓囤积火柴、酱油……1992年乱发票子有钱买不到东西……1998年全国到处“开发区热”、“基建热”……

  2003年,中国经济似乎又重新进入这一个循环中,“大项目、大工程、大规划、大目标”的口号和决心在全国各地震耳欲聋。

  经济学家们在惊呼中国经济强劲势头的同时提醒道,地方政府主导下的投资热潮,如果控制不好,将直接会在未来形成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资产,加剧金融风险,诱发经济泡沫和供给过剩,危害低收入者生活,使国民经济伤筋动骨。中央政府则已经采取措施,遏止可能引发泡沫的过度投资

  然而,亢奋的投资热潮仍席卷了大江南北,并支撑着中国2003年的GDP一路高涨,第一季度增幅达到9%,二季度因为SARS微落到6.7%,第三季度即抬头到9.1%。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幕拉开之际,《商务周刊》走进了沈阳这座肩负重任的东三省中心城市。在振兴东北大旗下,雄心万丈的沈阳正处于一幕“赶超”激情剧的舞台中心。高达近60%的增长速度,上百项亿元大工程……然而,依靠这些,是否能够拯救这座沉重的城市?

  2003年是一个热火朝天的年月,有许多似曾相识的现象,有许多久违和值得重温的经历。据国家统计局上半年数据,全国GDP增长在严重遭受SARS影响的情况下依然达到了8.1%,固定资产投资1-8月间达到22364.6亿元,同比增长32.4%。

  多年疲软的市场,突然间在这一年就是平地一声春雷。“大项目、大工程、大规划、大目标”的口号和决心在全国各地震耳欲聋,投资热潮席卷大江南北。1-8月,东部地区的江苏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60%,山东70.7%;中部地区的内蒙古97.8%,安徽60.1%,江西66.7%,河南45.6%;西部地区的重庆51%,陕西60%,宁夏50%。亢奋的情绪与以前每年10%左右的投资增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这一切无法不令人联想起改革以来中国经历的历次投资热潮。

  1988年,全年GDP增长11.2%。国家统计局的评价是,投资过旺,需求过旺,供求矛盾加剧,物价上涨过猛,经济过热导致了明显的通货膨胀。

  1992年,全年GDP增长12.8%,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7.6%,次年更高达50.6%。国家统计局的判断是,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偏大,货币投放增长过猛,交通运输更加紧张,城市物价和部分生产资料价格涨幅偏高,经济过热严重。

  如果不算1998年由于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全国没有出现普遍过热投资的话,我们可以很容易发现:每一次投资热潮的发生都与政府换届时间惊人地吻合。

  2003年也不例外。原央行金融监管司司长、现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所长夏斌认为,“去年下半年来,贷款扩张和固定资产投资同时提速,其中机场、地铁、公路、桥梁、电信和电力等基础设施投资扩张势头明显。这一发展势头在时间上与地方政府换届大致一致,在投资方向上所影响的部门也主要与政府行为有关。”

  在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中,这一点表现得更为惊人。中央政府投资在前7个月里较上年同期减少8.9%,但地方政府投资却增长了41.6%。尤其在“两会”后、央行收紧银根前的1-5月间,地方投资表现极度惊人,西藏固定投资增长86%,江西77%,陕西74%,山东69%,安徽65%,而内蒙古更达到了令人目眩的126%,其中基础建设投资出现了罕见的160%增长率。

  据测算,仅今年4月份一月,地方政府就筹集了666亿元直接用于地方投资,占当月地方财政新增用度的65%。

  据上半年统计,省、市二级目前在兴建展览场馆、展览中心、文化综合馆、国际贸易展览场馆约有122个;兴建亚洲之最、世界之最的场馆、大厦有45个,仅这些预算资金就高达2500多亿元。

  经济学家们在惊呼中国经济强劲势头的同时提醒道,地方政府主导下的这一投资风潮,如果控制不好,将直接会在未来形成大量的坏账和不良资产,加剧金融风险,诱发经济泡沫和供给过剩,危害低收入者生活,使国民经济伤筋动骨。

  “1988年和1992年主导出来的投资教训为此已做了注解。”夏斌在《当前信贷局势突变后的政策选择》中警告说。

  在这个火热的景象中,我们注意到了沈阳。全中国没有哪一个城市像它一样背负着如此沉重的历史包袱,也没有哪个城市比它更渴望“复兴”和“振兴”。因此,它参与的每一次投资热潮,都被当做“再度辉煌”的契机而寄予厚望,甚至在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寒流之下,也没有放弃梦想再造的可能。

  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大幕拉开之际,这里再次燃烧激情。辽宁省省长薄熙来宣布,全省5年内GDP要达到1万亿元。而沈阳则以龙头的姿态顶在了最前头,据统计,沈阳1-8月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57.1%,规划上亿元的大项目163个。“大工程、大规划、大投资”在沈阳再度呼风唤雨。

  沈阳,进入到前所未有的投资最火热的时刻。

  沈阳“项目”年

  一个重大项目在“十一”黄金周期间突然启动。10月6日,沈阳传出消息,备受市场关注却迟迟不见动静的东北世贸广场,在沈阳北站附近的沈阳金融商贸开发区进行了奠基仪式。

  据开发区管委会一位官员此前向《商务周刊》介绍,该项目总建筑面积近30万平方米,包括世贸国际展厅、世贸国际大酒店、世贸写字楼、世贸购物广场、世贸酒店公寓五大功能建筑,“主体建筑呈三角形,高达360米,将超过目前北方地区最高的建筑——209米高的北京京广中心,成为长江以北第一高楼”。据称,这个投资高达22亿元的大项目已经列为沈阳市政府一号工程,市长陈政高亲自担任该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组长。

  项目承建者——北京新恒基房地产集团董事长、总裁杨力夫指出,这个项目建成后,将创下东北地区三个“之最”:建筑高度成为东北地区之最;综合性建筑群、丰富的服务功能为东北地区之最;功能建筑的物业档次之高也是东北地区之最。

  这还只是个开头。按照沈阳市的设想,在这座东北世贸中心周围,将建成60多座风格各异的高楼大厦,在金融商贸区5.6公顷的土地上组成300多万平方米的建筑群。开发区管委会官员自豪地告诉记者,沈阳将投资200亿元把开发区打造成“东方曼哈顿”、“北方浦东”和“东北华尔街”,“以此为中心,最终我们要将沈阳建设成辐射整个东北亚地区的东北亚金融中心”。

  事实上,沈阳新一届领导班子的战略构想在这里还仅仅是刚刚展开。在沈阳市市长陈政高9月20日做的讲话中,本刊记者看到了市政府更宏大的投资建设计划:“去年年初,我们借鉴巴黎、纽约、柏林城市的建设经验,提出沈阳要确立城市中轴线,使城市沿中轴形成有规律的、走廊式发展,即建设中央都市走廊,我们简称‘金廊’。”

  按照陈政高的思路,“金廊”工程将北起北陵公园、南到浑南新区,把整个沈阳城从北到南齐齐打通,以正面宽达100米、全长17公里的干道为核心,规划出36.6平方公里的区域,“建设一个集金融贸易、管理信息、商务办公、文化教育、娱乐休闲等功能为一体的,具有沈阳独特风格的建筑群”。与之相关的庞大动迁工作在8月底已经启动。

  下一步,沈阳市将在明年启动浑河两岸的开发——即在沈阳城南东西流向的浑河沿岸,打通一条32公里集经济带、文化带、景观带为一体的东西轴线,与南北金廊轴线一起,把沈阳城市未来发展的基础框架和格局,钉成一个大“十字架”。

  这将是一个涉及几千亿元投资的浩大工程。它带来的示范效应极大地刺激了沈阳市各区的城建热情。今年以来,沈阳市的几乎每个区都规划了大型CBD商圈、金融中心、会展中心。投资规划少则几亿,多则十几亿,雄心爆棚。比如皇姑区16万平方米的凤凰购物中心,东陵区计划投资100亿元建设的“中国鞋城、世界鞋厂”——沈阳汪家鞋业生产工业园,大东区以“金杯”、“中华”为核心,要投资兴建“东方底特律”,铁西新区1.35亿元上马亚洲规模第一的水上乐园,在浑南新区,规划了F1方程式赛车场……所有这些燃烧的激情,将市政府为沈阳2003年发展定下的“项目年”计划演绎到了极致。

  记者专门搭车参观了正在实施“金廊工程”的青年大街。街道两边拆迁多点开花,到处都是机器的轰鸣声,挖掘机、推土机巨大的铁臂不断地猛力击打一座座待拆楼房……

  浑河大市场是慕绥新担任沈阳市市长时建成的一座“综合性的辐射东北的大市场”,整个市场建设规模5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高达23亿元,但建成后几乎荒无人烟。现在,在浑河大市场空荡荡的客运中心四周,马达轰鸣的推土机正在紧张地大面积平整土地。一位蹲在市场管委会门口晒太阳的中年男子兴奋地用手指着告诉记者:“那就是准备要建的F1方程式赛车场。”

  铁西的“腾笼换鸟”和浑南的“浦东”梦想

  对拥有五六十万下岗职工的沈阳市来讲,铁西区老工业基地的复兴更是重中之重。事实上,沈阳新一届政府上台后确定的另一大手笔,就是铁西新区的复兴战略。而且,这是一个雄心勃勃的宏大计划,其间不乏国家东北振兴战略鼓荡下的激情和野心。

  铁西区政府经贸局负责工业的副局长董峰为本刊记者阐述了新一届政府支持下的铁西复兴战略。去年6月18日,沈阳市决定将老铁西区与紧连的国家级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合并,改称铁西新区。今年8月,又把铁西周边的于洪区的两个半乡,24个村52平方公里划入新区,加上老铁西40多万平方公里,经济开发区35万平方公里,总计126万平方公里,人口号称100万。董峰说:“人们常说的老铁西区改造,现在是站在这么大的范围里来说的。”

  2002年,沈阳市也将铁西新区升级为副市级,任命谷春立为副市长级区长。据介绍,新区对老工业基地的改造采取“东搬西建”的战略。在新区的版图中,老铁西在东面,建设大道以北有178户企业,像沈重、鼓风机厂、机床厂等,这些企业为新中国增添了500个第一,它们被搬至开发区。

  按照政府的思路,老区往新区搬,有了土地级差,就能带来企业改造需要的资金。董峰介绍说,搬迁级差收入将用于三块:企业改革成本,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一部分退出和停产企业可以用其安置下岗工人生活,偿还债务;另一部分准备经营的企业可以用这笔钱迁往开发区重新建厂房、添置设备、继续生产;至于城市建设,就是收归财政,修桥修路,用于企业搬迁过去后‘五通一平’的费用。

  在这个搬迁过程中,企业和政府通过工龄买断的办法让工人转化身份,实现区政府所称的计划向市场的并轨,来完成整个老工业企业的改造。

  现在,老铁西区178户工业企业中已搬迁97户,搬迁面积1.9万平方公里,得到总体改造资金12亿。董峰告诉记者,到今年年底预计能搬完148户。

  “老区的工业企业能搬就搬,我们的规划是把老区这块建成现代商贸生活区。”董峰介绍说,“在老区看铁西发展,在开发区看铁西工业,这是我们基本定调”。

  至于铁西老区改变成现代商贸生活区,按照董峰所讲,就是搞新型业态。比如在原沈阳大拖厂厂址投资2.8亿元建5万平方米的家世界购物广场;在沈阳铸造厂4万平方米厂区投资2.8亿元建设家乐福;花费1亿美元建设占地面积10万平方米的中国沈阳国际装备制造业博览中心;投资1.35亿元建设占地面积2.2万平方米的亚洲第一的水上乐园;在原滑翔公园建设“东北第一、中国第二、亚洲第五,可与日本迪斯尼乐园、韩国乐天世界等品牌相媲美”的神羊游乐场……

  当然,还有大型CBD、现代物流区、汽车贸易一条街、现代贸易一条街、大型超市等等。按照区政府的说法,如此新建的原因,在于铁西区现有的业态“远远不能满足铁西区居民的需求”。

  所有这一切,新任区长谷春立起了个响亮的口号——“腾笼换鸟”。

  除了“金廊”工程和铁西新区,近年来,沈阳市还有一出大手笔,即浑南新区开发。相比而言,浑南新区开发起步最早,征用土地面积也最广。

  沈阳的城市规划多年来一直有向南扩张的强烈冲动,尤其是慕绥新上台后,这位原辽宁省建设厅厅长决定沈阳城市发展要跨过浑河,把这条城际河变成城市中心水道,“就像塞纳河之于法国巴黎一样”。

  为此,慕绥新新官上任的1998年,在没有充分论证和细致规划的情况下,发出了开发浑南的号召。于是,就有了省市政府机构南迁的计划(最后遭到集体抵制不了了之),有了浑南大市场的上马,有了当时大规模房地产开发遗留给今天浑南的大批烂尾楼。

  但这的确是一个充满想象力的战略规划。慕绥新倒台后,沈阳市政府仍继承了建立浑南开发区的想法。但在新的政府计划中,已经不仅仅是要跨过浑河了,还要把整个浑南打造成集IT产业、生物制药、新材料、先进制造技术、新能源和节能与环保技术等为一体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成为未来沈阳的“浦东”。

  2001年10月,浑南新区成立。其行政级别高出其他区半个格,副市长王翔坤出任浑南新区管委会主任。

  发展背后的忧虑

  10月14日,沈阳市长陈政高在贯彻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座谈会上,提出了振兴沈阳必须解决的四个问题和三项重要工作。陈政高说,沈阳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的中心城市,首先必须明确要达到的经济总量和人口目标,沈阳的GDP应达到3000到4000亿,人口达到1000万;其次,沈阳必须真正具备在金融、商业、信息等各方面辐射全东北的能力;第三,沈阳必须建成全国一流的体制,具备全国一流的体制创新能力;第四,沈阳必须按照国际大都市的标准进行城市的规划和建设,增强城市的吸引力。

  对此,陈政高提出,沈阳有三项重要工作必须做好:振兴沈阳的核心是做好国有经济的战略重组工作,在东北地区率先解决国有企业问题,积极推进大企业股份制改造、中小企业改制放开的工作,解决问题企业;坚持抓重大项目,尤其是工业项目,要争取经过3到5年努力,建设起20到30个过百亿元的大项目,第三,要继续加强环境建设,通过建设地铁,扩大水系,整修道路,建设南北金廊,深度开放浑河两岸等大手笔的运作,把沈阳建设成为独具特色和吸引力的美丽城市。

  不过,这样美好的前景,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给沈阳人带来切实的希望,比如身处浑南新区腹地的五三乡。

  这是一个既有着光荣过去又有着辉煌现在的乡镇。1953年,当地农民建立了蔬菜生产合作社,为了纪念这个日子,取名“五三蔬菜生产合作社”,于是就有了五三乡。国务院曾经三次向它颁发嘉奖令,1995年,更以全国乡镇企业百强第28名的身份被国家民政部授予“中国乡镇之星”称号。

  9月26日,记者走访了位于南塔的乡镇府所在地。令人惊讶的是门口竟然挂着五六个牌子,既是“五三乡人民政府”,又是“五三乡街道办事处”。接受记者采访的一位乡领导,只好为记者从头说起。

  事实上,早在浑南新区出生前的8个月,五三乡就整建制划入了计划中的浑南新区。两年多来,作为开发区,浑南新区因为条件还不过硬,报请国务院迟迟难以批准。但浑南新区管委会已经成立,征地工作大规模开展,各项工作照常进行。五三乡全部24平方公里现在只剩下7000亩耕地,按照这位乡领导的说法,今年年底,五三乡在地理概念上将彻底不存在了。

  因此,省政府批准五三乡换牌为“五三乡农户街道办事处”。但五三乡12个行政村、2.54万农民的安置工作必须由五三乡人民政府完成。而且由于浑南新区没有得到国务院批准,人大、政协职能没有,五三乡人民还必须靠“五三乡人民政府”来领导。

  很明显,现在的“五三乡人民政府”是为五三乡“处理后事”的。它必须在“死亡”之前为浑南新区管委会扫清一切涉及耕地征用、农户安置的障碍。但市政府的土地补偿远远不够问题的解决。据介绍,补偿只达到了一半,缺口现在高达每人8-10万元。市人大一位副主任告诉记者,政府仅耕地征用就欠五三乡农民1个多亿。

  现在,两万多名五三乡农民进了城市,但缺乏知识技能使他们很难融入原本就失业严重的沈阳劳动市场,只能坐吃手中的土地补偿,生存的现实和未来都不容乐观。

  这位乡领导看今朝、忆往昔,感慨万千。仅仅在三年前的2000年,五三乡GDP就达17个亿,乡财政收入2000多万,乡镇企业利税1亿多,招商引资5亿多,人均副业收入5000多元。现在,浑南新区成立后,不但所有这些数字大幅下滑,而且原来红红火火的300多家乡镇企业,因为与开发区高新技术思路不对全被赶走了。

  去年,他费尽力气引进3家共2000万美元的合资,却因为招商支配权上收到开发区管委会,今年全走了。现在,管委会对五三乡的要求是“服从服务、参与收益”。这位年富力强的干部说:“五三乡是以牺牲自己的代价来换取浑南新区的发展。”

  据《商务周刊》了解,五三乡在沈阳并非孤例。改革开放以来,沈阳市周边出现了一批极为活跃的乡镇,尤其是90年代出现了包括五三乡在内号称“八大金刚”的全国明星乡镇。但随着沈阳每次政府换届后大规模的开发区规划热潮,现在,“八大金刚”只剩下了北陵区的两家还在勉强维持。

  而针对铁西这个沈阳的老工业基地的重振,记者采访的一位市人大副主任也提醒道:“改造老工业基地的目的,是要让鸟强壮起来,如果鸟都没了,还‘腾’什么‘笼’?”

  记者专门踏访了接收铁西大厂搬迁的沈阳经济技术开发区,除了几处半停工的工地,很少见到新搬工厂。这位人大副主任承认,虽说搬迁级差收入将用于企业改革成本、技术改造和城市建设三大块,但有时政府一句话,大部分都划到财政上去了,留到企业的不多。很多企业连搬迁都很困难,还完工人和银行的欠账,没有什么余钱重建厂房搞生产。

  经过记者多方询问,一位铁西官员给记者透露了其中的原由:“铁西区以前为什么落后,就是因为它工业太强了,服务业跟不上。服务业产生的税收很大,工业产生的税收也很大,但工业税收大部分被国家拿走,我们自己财政留下的很少。服务业相当一部分税收可以归我们财政,这样我们有更多的资金来发展自己,来提高我们区的生活水平。”

  尽管老工业基地改造起来固然费心尽力,而且也不足以丰富地方财政,但这却是沈阳百万产业工人的福祉所在。国家副主席曾庆红近日在辽宁考察工作时即强调,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关键在振兴企业;振兴企业的关键,在于充分调动职工群众的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在记者采访铁西区政府的过程中,窗外群众上访的声音一直未断。区政府干部似乎都已习惯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哪个行业集体上访,哪个行业的协调干部喝口茶,出马接待,颇多从容。

  人群中一位40多岁的中年妇女告诉记者,前两年下岗了,20年工龄工厂8600元买断,而且下岗后只能拿两年每月180元的低保,50岁以后才能拿到社保。现在,最让她痛苦的是,住了两代人的房子要拆迁。“我们住的都是80年代建的房子,基本上都只有三四十平方米,就是按他们说的每平方米补偿3000多块钱也就不到10万元。现在沈阳经济适用房哪有低于七八十平方米的,我那点钱上哪儿去买房子?”她说,家里除了这个房子什么都没有了,现在急得一宿一宿睡不着觉。

  这位沈阳鼓风机厂的下岗女工关切地询问记者关于国家振兴东北的事。“就希望这一次能把我们铁西区搞好,能有工作让我们干。”她说自己是钳工,手艺还在,“一直没敢撂下。”

  政府的超越

  令人奇怪的是,作为连任多届的省市两级人大代表,同方律师事务所主任金锡盛律师却不知道兴建F1方程式赛车场这件事,甚至连正被推土机和马达震天动地的“金廊”工程也不知道。

  被弄得一头雾水的记者找到了沈阳市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朱海泉,他竟然也不太清楚:“人大只是在今年7月份就‘项目年’上半年的进展情况听了一次汇报,关于‘金廊工程’政府大体上跟人大做了简单沟通。至于200多亿搞世贸广场、东北亚金融中心,连我们也是近几个月在报纸上才见到的。”

  但本刊记者发现,在陈政高市长9月20日做的《在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委员会上的发言》中写道:“(金廊工程)这一概念提出后,得到了国内外专家学者一致认同,并经市委、市人大和市政协讨论通过。”

  面对疑问,朱海泉只好告诉记者:“虽然《人大法》规定重大事项要向人大汇报,但目前并没有具体界定什么才算重大事项,往往政府里的人自己就干了。”

  冯有为,中科院沈阳金属研究所研究员、沈阳市人大代表,以“冯代表”的称呼享誉于沈阳老百姓。他向《商务周刊》解释说:“现在所说的这个(金廊工程),开始只是要把青年大街扩建到100米,受到很多人反对后,上半年悄无声息了,下半年就出来了这个‘金廊工程’。”

  “这些工程都好像从石头里蹦出来的。”冯代表透露,一些人大代表正在拟一篇建议书,要求政府给予人大知情权。他说:“现在很多项目出来,普通代表不知道,连很多跟城建接触多的代表也不知道,甚至很多省代表都不知道。我当了18年代表,这还是第一次。”

  政府似乎也有自己的考虑。沈阳市城乡建设委员会一位官员私下对记者发牢骚:“我们辛辛苦苦搞这些项目,他们就是要吹毛求疵和你过不去。你说我们把什么都告诉他们,事情还能干吗?”

  一位沈阳城建出身、不愿透露身份的市人大代表M直白地批评说:“今年温家宝总理来沈阳时,我就在会上直言,发展的关键是软环境,软环境会制约硬环境。要在沈阳创造一个好的发展环境,几个人干不行,要让群众了解。”

  他从沈阳经济发展实际的角度,对“金廊”工程的评价并不高。他告诉记者,整个青年大街是已经规划好满足10-20年发展需要的,没有必要对新建的这条街进行如此开膛破肚地重新开发。“现在有时是不顾实际,满城搞拆迁。省人大一位副主任曾当着市里领导的面说‘金廊’工程是‘形象工程’、是‘政绩工程’。”

  他还举例说,市里提出要把沈阳建设成“森林城市”。那么“森林城市”怎么建?就是大树进城,“去年市里要学加拿大魁北克工业园经验,搞冬季植树,种了55万棵大树,最后全冻死了。全部损失据保守估计8000万,差不多40万下岗工人一个月的低保生活费啊。但今年说了冬天要继续种,这一次是70万棵”。

  大开发也好,“森林城市”也罢,重要的目的之一是招商引资。为了这一目的,沈阳市开展了全民大动员。即使在“十一”假期,按照部署,官员们还需要借节日串门、和亲戚朋友喝酒的一切机会,寻找可能的招商引资项目。据沈河区科学技术局一位科长介绍,该局今年的任务是外资引入100万美元,沈阳以外国内优势企业(注册资金500万以上)引入三家。但目前外资只落实了4.7万美元,还在谈判的有3000万美元。内资任务的三家已经到位,一个房地产公司,一个书画院,一个工程公司。“但房地产公司说我们条件不好,已经被于洪区挖走了,不过因为注册地是沈河区,所以还算我们引入的项目。其他两个内资项目都是前两天刚完的。”

  这位科长介绍说,区里专门有一个招商目标管理办公室,根据市里布置的任务,层层下发。有总体目标,再根据各个单位的情况分解。区下属的16个街道办事处和外经贸局任务更重,而且已经把项目完成情况,纳入到领导干部及整个部门的考核中。比如国家规定的公务员13个月工资,其中1个月工资被当做了奖励工资,完不成就没有。

  “目前其他部门完成得差不多了,我们部门还差一点。尤其是对外招商谈起来很费劲。” 这位苦恼人把所有的精力都扑到了招商引资中,“压力很大。为了引入项目,给外资跑手续、场地,提什么就想办法解决什么。没办法,必须全程服务,不然其他人也在搞招商引资,有可能被抢走。”

  为了招商引资,层层压指标,连街道办事处的各个科和各个居委会都有指标,固然可能给地方经济带来资金和项目,但经常出现的问题是,不考虑能否承受得起,建完后能发挥多大效能,得到多大利润,只是地标性建筑一个个上,互相攀比。更何况从整体来讲,总量并不见得增长,而且很多只是招商意向。“如果你按照报纸上公布招商引资的钱来算,沈阳10年不增长,钱也花不完,”M代表笑着说。

  现在,无论从哪个方面讲,轰轰烈烈的投资和建设热潮已经点燃了整个沈阳城。《辽宁经济日报》报道说,在9月20日举行的全省城市建设管理工作现场会上,沈阳市现场做模范经验报告。沈阳市长陈政高表示:“近三年来,我们多渠道筹集资金用于城建投资,2001年投资30亿元,比上年翻一番;2002年59亿,又翻了一番;今年将达到70亿元,累计总投资159亿元……明年城建投资要达到100亿元,并争取投资规模100亿元的地铁一号线开工上马。”

  沈阳有如此的财力完成如此重任吗?“老城建”M代表说,“城市建设要与经济建设相适应。现在的沈阳举债搞城建已经到了影响经济发展的地步,超出了城市发展的能力。政府没钱只好靠借。”

  他告诉记者,沈阳仅市建委这几年光欠债就至少100个亿,而全市财政收入一年也不过80亿元左右。而且,目前沈阳新建商品住宅空置面积高达800万平方米,他认为,沈阳城建现在最需要的不是扩大投资,而是紧缩整治。

  拿什么拯救沈阳?

  沈阳要振兴,现在最需要的是什么呢?

  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当地政府轰轰烈烈的项目规划,并没有完全得到民间意见的认同。

  作为一名从事白领职业的大律师,金锡盛提高了嗓门说:“沈阳不能离开工业,离开业一事无成。”

  他急切地告诉记者:“沈阳最应该发展的是对大工业项目的改造,全面改造沈阳工业,使沈阳工业基础有一个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是最亟待解决的。”他认为,目前沈阳大型工业的改造刚开始,要抓住国家振兴东北战略的机遇,尽快走出一条适合自己的道路。

  “沈阳从来就不是个纯消费城市,而是工业基础历来比较雄厚的城市。我们的第一、二产业应该成为基础,没有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谈不到。老百姓没有钱谁去消费,第三产业搞出来干什么?”在金看来,“搞金融中心、国际会议中心这样的大项目,对于沈阳来讲,都显得为时尚早,思维超前,不符合沈阳实际。”他更相信,沈阳只有依靠自己的优势才有希望。

  针对政府官员对发展工业的疑惑,他举例说:“比如苏州,过去一个中等的消费和旅游城市,但现在走出旅游城市怪圈,向工业发展。苏州现在一年工业生产总值就是1000多个亿,财政收入是200多个亿。我们沈阳这么大,600万人口城市财政收入仅100个亿。”

  他对盲目搞金融、商贸等第三产业非常反感:“沈阳有3个五星级酒店,现在的客流量都严重不足,市里有人竟然提出准备在未来几年内搞20个五星级。再说搞旅游,沈阳旅游资源不行,会有北京、上海那样多的游客往这跑吗?沈阳靠什么吸引人?沈阳要靠工业吸引人,打造工业基础,把四面八方的人吸引过来,才能够使沈阳发展,别人才给你送钱。”

  冯有为赞同这一观点:“对于沈阳这样的老工业区,应该是调整、改造和振兴。现在政府大搞服务业,甚至在GDP上超过了工业,但在税收上并没有超过。目前都是些商店、娱乐、餐饮等简单业态,相反含金量高的服务业还没有。他认为,政府要“多做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少搞些形式主义”。

  今年省人大要各代表提出对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建议,冯就在建议中写到:《辽宁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振兴计划》是一个令人鼓舞催人奋进的宏伟方案,要实现这个规划,必须营造一个良好的与之相适应的外部法制环境;一个高效、诚信服务型政府;创造一个说真话、一心一意干实事的朝气蓬勃的社会氛围。

  “辽宁的很多事情设想、规划都很好,但落实起来往往不尽如人意,其中一个原因,就是这三个方面有着不容忽视的差距。”他说。

  另一个重点,金锡盛认为,就是下岗工人再就业:“中央最关心的就是下岗工人再就业,这是解决民生的问题。目前沈阳下岗工人的情况不是很好,总人数有五六十万,虽然低保、养老保险金已由社会发放,但下岗工人180-220元低保收入,仍然还存在着生存问题。”

  冯有为因为仗义执言经常接触到下岗工人,对此感触尤深。比如9月28日铁西区政府决定拆除占道的所有“爱心电话亭”。“爱心电话亭”是上届市政府为扶助下岗特殊困难户设立的商亭,但区政府现在指出其“严重影响了市容市貌”。而且,铁西区领导认为此事寓意非凡:“标志着‘下岗职工’一词在铁西新区将成为历史。”

  从外表看,这位瘦小的老人与当年和慕、马交锋的气概相差甚远。他坦言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被外界塑造成一个“英雄”的形象,他已被认为是喜欢找麻烦的人。冯有为说:“我现在一个月有6000多的工资,但一想到沈阳那么多的下岗工人,就不敢参与那些大吃大喝。”

  在离开沈阳的最后一天,记者去了沈阳铁西区著名的工人村。这是一片苏联式火柴盒样、整齐划一的建筑群,靠近主街道的楼都干干净净地粉刷了,来来往往的车流人流,与全中国任何一个住宅区没有多大区别。

  当记者拐进“村”里后,扑面而来的却是一种荒芜的气氛。没有路,雨水把院子淹成了泥塘,楼与楼间的空地被一人高疯长的蒿草侵占了,楼上的阳台大部分被木板和纸板封着,楼道里已经没有完整的玻璃

  但这里确实有许多人生活着,人来人往,只是格外沉默,“村”里除了寂静就是冰冷。天气灰蒙蒙的,一位老太太搬了个小板凳在院子里坐着,告诉记者屋子里太黑,她出来透透气。

  拐出工人村,记者顺着马路走到铁西区劳动公园。天气越来越阴沉,公园里一帮30多岁的男人围着一套破旧的音响唱卡拉OK,两毛钱一首歌。不远处一位40出头的男子脖子上挂着一个纸牌,写着“刮大白”,旁边是一块巨石,上面刻着“爱国光荣,为善最乐”。

  此时是沈阳下午四点半,跑调的《父老乡亲》曲子回荡在公园上空。

  大二环和浑河大市场的命运

  9月24日抵达沈阳的当天下午,本刊记者在华阳国际大厦见到了辽宁省和沈阳市两级人大代表、同方律师事务所律师金锡盛。这位连任多届的人大代表,在法律圈和沈阳市民中威望颇高,但50岁左右的金锡盛对沈阳眼下的建设热潮,却表现得有些过于平淡。

  看多了历届沈阳市政府风风雨雨的金代表,已经惯于从历史中解释现实:“新一届领导上任后,急于干出成绩,上一些大项目、大工程,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有时太着急,决策缺少论证,就会很容易搞成政绩工程、形象工程,劳民伤财。”

  他举了80年代后期的例子:新任领导上任后,拍脑袋要搞一个沈北的煤成气,当时声称要把沈北建成全国第一个煤成气的示范窗口,搞发电和发热。最后进口了德国设备,安装后才发现沈北的煤热量大卡不够,根本发不出来电,更形成不了气。几千万外汇购买的设备全部报废。金锡盛告诉记者,像这样的事情,在其任人大代表期间遭遇多多。

  当然,最令人难忘的还要算慕、马时代的“大二环”和“浑河大市场”。金回忆说:“马向东做了常务副市长、慕绥新调入沈阳后形成的那届政府想搞形象工程,考虑来考虑去把市政建设作为形象工程的一个突破口。”

  金锡盛认为,市政府大力抓市政建设,应该说这个出发点还是正确的。“沈阳市多年来的老工业基地欠账比较多,特别是市政建设的欠账就更多。抓好市政建设,对于沈阳市对外招商和开发都有巨大的积极影响。”这个时候就有人提出建大二环。

  大二环就是在原来沈阳二环路外建设的一个开放式准高速的36公里环沈阳公路。“但建大二环得投资20多亿,沈阳没有钱。在慕、马的支持下,由当时沈阳市建委主任宁先杰找到了一个叫刘松灿(音)的港商,贷到了一笔13亿元的款子。事实上,这笔钱是香港李嘉诚长江集团的。”金说,为了急于上马工程,在慕、马的催促下,宁先杰主持搞了个想当然的测算,认为尽管融资利率很高,但通车后每天能收到过路费70万元。

  1998年,全国第一条环城高速公路大二环建成通车,一首名为《啊,大二环》的歌曲还荣获了沈阳市“五个一工程”奖。按照合同规定,大二环建成通车后,沈阳市每天要给港商五六十万,为期10年。接着20年按其所占52%的股份分成。可实际上,由于车流量很小,从1998年建成通车到现在,每天实际能勉强征收20多万元。等于沈阳市财政每天需要额外倒贴30多万元。

  “当时很多老百姓包括人大代表对建大二环有意见。”金锡盛向记者追述道,沈阳市市内交通不是很拥挤,比其他城市都要畅通,交通路口最多一两次信号就可以过去,应该说建大二环还有些为时尚早。特别是大二环不管上几公里都要收10元,对于车主来说经济上不划算,“市政府为此曾经强制性地要求某种车辆在白天要走大二环,但是一纸文件没有任何用处,大家都不走。”

  有报道说,2000年年底,沈阳市政府曾有动议,向每辆出租车每天多征50元补大二环的窟窿,但随着慕绥新当年12月21日突然辞职,这个历史遗留问题只好暂时搁置。

  “另外,建设时承包层层剥皮,质量很差。刚建完就到处都是千疮百孔,现在要在大二环走一圈,路全是大坑。”金告诉记者,事前事后人大一直提意见,市政府却没有正面回答,政府工作报告也不予提及。“拆老了地,拆房子,拆楼,占用耕地,用很多办法把路建起来结果没发挥作用。整个过程中没有动用监督机制,没有拿到人代会去讨论,也没有经过人大常委会。”说到此处金代表语气间颇多伤感。

  浑河大市场则是慕绥新一手操办起来的。他计划在浑河建一个大市场,把五爱市场和南二市场全挪过去,变成一个综合性的辐射东北的大市场。整个市场建设规模54万平方米,投资总额高达23亿元。

  据介绍,浑河大市场的投资绝大多数属于国有商业银行贷款。市政府征用了万亩左右的耕地,如此大规模的土地征用,本身并未经过国家有关土地部门批准。为了把这片农村与市区联系起来,政府还专门修了一条公路。

  “但1999年建成至今基本上是荒无人烟。新一届政府对市场也没处理,在这放着,整个地和基础设施建设全部报废了,大市场很惨很惨。”金锡盛强调,市场不是人造的,是自然形成的。“建设过程中,人大代表提出很多意见——代表很气愤,面对面地给政府提意见。”他说,人大代表们认为是盲目上马,没有经过充分论证,也没有经过人代会讨论,结果损失和浪费这么严重,“但市政府回答是商业运作,说是由民营企业运作的,政府管不了,所以人大也管不着”。

  在金锡盛的建议下,记者专门乘车上大二环去浑河大市场一览。所经之处,大二环到处在翻修,道路每隔十来米就能看到大块大块的“补丁”,出租车司机说是新添的坑。在车行的2公里间,记者见到的车加起来不到5辆,空荡荡的道路让你有进入郊区的错觉,而事实上,在高架环路的下面就是熙熙攘攘的车流人流。司机告诉记者,大二环建成后就畅通了一年,以后一直在修,现在有许多地段已经不符合这届市政府规划,不是被改建就是爆破拆除。

  在浑河大市场。尽管记者心理有所准备,但仍然不能不对其宏大的规模感叹。服装总汇、纺织世界、国际购物中心、百货广场、展览中心、室内足球场馆……十大建筑个个气派非凡,宽阔的停车场远看如同飞机场。但是,没有人流,没有车流,蒿草疯长的荒凉感把这一切衬托得如同古文明遗址,静静地躺在黑土地上沉睡。

  一位蹲在市场管委会门口晒太阳的中年男子对记者的“来访”显得很惊奇,热情地介绍了这个中国最大贸易市场曾经的不同凡响:“这是货运中心,市场对面那个建筑是配套的客运中心……”

    栏目:封面故事






评论】【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