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经济参考报总编王海征:加息对房价下降有作用(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1月04日 08:53 经济参考报
经济参考报总编王海征:加息对房价下降有作用(组图)
  经济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11月2日16:00,《经济参考报》的总编辑王海征先生作客新华网,就当前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与网民们进行交流。

  [主持人]:各位网友,大家好。今天我们很荣幸地请来了《经济参考报》的总编辑王海征先生,与大家一起交流一下经济生活中的热门话题。而且王总今天是带病与网民交流,我也代表网友对王总表示感谢。最近有关经济最热闹的话题就是加息,网友也十分关心。升息对房价的下降是有作用的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问:加息会不会影响投资?进而影响就业,而就业是个大问题。

  [王海征]:加息会对投资有影响。我认为加息调控的着眼点是通货膨胀,就是要抑制通货膨胀的苗头或者趋势。其中最直接的就是对投资的影响。加息以后直接作用是对投资有所抑制,抑制了投资,一般说起来,肯定要对就业有不利的影响。但是经济问题是最能体现辩证法的,经济问题之间都是广泛的联系的。影响了投资,就影响了就业,这是一个直接看到的结果。但是把它作为一个长期的过程来看,应该是有利的。怎么讲呢?在投资过热的情况下,把过热的投资需求压下来,虽然暂时影响一些就业,但是从经济发展的总体和长远角度来看,它能维持经济在良好的、健康的、协调的状态下维持长期的发展,这样对就业最终是有好处的。否则投资过热,最后导致经济不协调,以至于经济上出现大的问题,就业受到的损失会更大。

  [主持人]:从长远来看,加息对就业还是有利的?

  [王海征]:直接说有利也不太确切,应该说对宏观经济发展是有利的。经济发展和就业的关系肯定是这样,经济越发展,就业越充分,机会越多。

  [主持人]:您刚才说到加息对通货膨胀会有影响。网友枉评天下问:您认为本次提高利率对当前的物价水平有什么样的影响?

  [王海征]:物价这个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来看,现在物价上涨最主要的因素或者说最重要的因素是粮价的上涨。从粮价上涨影响到农产品、食品方面的价格上涨,这是老百姓感觉最突出的问题。但是粮价上涨是基于什么情况呢?是基于几十个月粮价持续下降的情况下上涨。粮价太低了,梏贱伤农,粮价太高了,消费者又受不了,这确实是一个矛盾。从分析经济的角度来说,绝对的好和绝对的坏是很少见的。价格应该是一个尺度,而不是说越低越好或者越高越好。现在粮价上涨比较快是在持续下降几十个月的情况下上涨的。

  应该说即使现在的上涨幅度,从整个经济发展的角度来说也是有道理的。除了粮价之外,还有一些价格也是比较敏感的,比如说房地产价格,我看到很多网友提出房价的问题。房价会受到加息的什么影响,现在还没有数字很清楚的体现出来。从一般意义来说,升息对房价的下降是有作用的,不仅仅是升息的幅度,而是对升息的心理预期,就是大家认为利息还要再增长,他对买房就会有所考虑。他觉得再升两个点,我买房的贷款就要更多的付出,买房是不是就不核算了。因为买房不仅仅是一个消费行为,同时也是一个投资行为。现阶段没有房子可能是直接的消费需求,但是他买的时候总要想到我这个房子将来要更值钱。从投资角度来说,利息高了,对这种行为也会有影响,这样就影响到对房子的需求。

  大家知道,影响价格最重要的因素是供求关系,如果购房需求下降了,房价应该是下降的。当然还有一方面的因素,就是利息提高了,对房地产商的投资,比如说增加了他盖房的成本,这样新盖的房子就少了。从供求关系来说,东西少了,如果需求不变的话,还有促进房价上涨的因素。但是我认为后一种因素的可能性比前一种因素要小。从加息角度来说,首先对抑制房价上涨有作用。再进一步的影响,应该对房价的下降有作用。

  [主持人]:网友军用刘老根问:是现在买房还是等一等再说?

  [王海征]: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但是这个问题我不好回答,否则你亏了就跟我没完了。从我看,你不妨等一等,把情况看清楚一点再说,当然是在你暂时有房子住的情况下。但并不是说大家都不买房,不是这个意思,而是就你个人来说。

  [主持人]:加息对已经买了房的人来说是多了一些负担。

  [王海征]:我问了一个人,他最近买了一套几十万的住房,他自己算了一笔帐,实际上他多支付的并不是很多,大概能增加一万多,具体到每个月,好象只有几十块钱。但是这个买房成本的增加还不足以构成他买房的决策。但这个人就会想到下一次再加息我还要付出多少,他当然会有一些考虑。
经济参考报总编王海征:加息对房价下降有作用(组图)
  [主持人]:网友爱nimen!问:对于全球金融市场来说,中国政府9年来的首次加息可谓是“一石激起千层浪”,不仅引发了全球股市的大地震,还刺激了债市和期市的敏感神经,也搅得整个外汇市场方寸大乱,如此强烈的全球性连锁反应史无前例。尽管有关加息的传闻由来已久、加息幅度也小于市场预期,可加息一旦变成活生生的现实,所制造的“牵一发而动全身”的轰动效应还是远远超出了人们的心理预期,甚至一些专业人士都不禁感慨,对加息引起国内金融市场的动荡虽早有准备,但能掷地有声地震得全球市场脸色大变,的确有些始料不及。这就是经济多米诺!这就是“预期经济学”效应!中国有预期经济吗?

  [王海征]:对经济当然要有预期,我觉得中国加息以后,在国际市场上产生反响,应该是一个正常的现象。这说明中国的综合经济实力达到了一定水平,中国经济对世界经济的影响也相应的达到了一定的程度,这恰恰说明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接轨的结果。中国的物价水平并没有高到可怕的程度

  [主持人]:网友经济观察员问:物价都在往上涨,能跟得上个人收入增长的幅度吗?

  [王海征]:这也应该把经济作为一个过程来看待,如果把经济作为一个过程,从什么时候来看个人收入和物价之间的关系。个人收入的增长是一个过程,物价的上涨或者物价的下降,从整体过程来说,我认为中国的物价水平并不是到了高的可怕的程度。实际上现在物价上涨受到影响最大的是低收入阶层。这个问题实际上跟社会分配又联系在一起,也就是说怎么有效的提高低收入阶层的收入,我认为比价格问题显得更重要。
经济参考报总编王海征:加息对房价下降有作用(组图)
  [主持人]:现在社会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您认为这应该算是经济问题还是社会问题?

  [王海征]:首先是一个经济问题,但是最终会导致社会问题。我觉得中国的收入分配问题,从经济角度来说也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收入分配的差距过大,应该下大力量来解决,但是这个问题又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问题。从这个问题上可以联系到“三农”。实际上中国收入分配差距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农民的收入低。

  农业人口又占中国人口很大的比重,这就使得中国的收入分配差距更加明显。但解决“三农”问题,确实不是一朝一夕能解决的。有权威人士曾经说过,谁解决了中国“三农”问题可以拿诺贝尔奖。实际意思是说中国的“三农”问题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也是在我们这样的历

  史特定阶段的问题。中央采取了很多措施来解决“三农”问题,但并不是像加息那样,立竿见影的可以见到一些什么效果。“三农”问题是一个需要长期解决的问题,从最近一个时期来看,农民收入增加了。比如刚才说粮食价格提高了,对农民提高收入也是有好处的,农民生产积极性得到了发挥。三季度统计局的数字里也说到这个问题,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

  首先说明中央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和采取的政策已经初步取得了效果。同时也说明,即使这样,“三农”问题依然是个很严峻的问题,需要继续下大力量来解决。

  [主持人]:现在沿海发达地区出现“民工荒”,你怎么看?

  [王海征]:这个问题我们在报道当中涉及了很多,就是“民工荒”。农村有大量的富余劳动力,城市又有大量的对劳动力的需求,不应该出现“民工荒”。但是为什么出现了?我认为最重要的是农民工的收入多年没有提高。农民工那么辛辛苦苦的到外地打工,除了生活费,最后能够拿到家里的一些积累,回到家里盖房或者做个小生意什么的,这样的小积累太少,他觉得不合算。这就说明农民工付出的劳动力和他的收入不相适应,我觉得最重要的问题是提高农民工的收入。这样长期的不成比例,农民工就不干了,实际上是一种市场调节,应该说这是好的现象,是市场经济的结果。随着中国对经济全球化参与程度加深我国在国际物资定价上的话语权会有所改善

  [主持人]:网友枉评天下问:国际油价的飙升对中国经济有多大影响?有没有希望在近期大幅度回落?

  [王海征]:油价这么大幅度的提高,对中国经济不可能没有影响,首先应该客观的肯定,是会有影响的。国际上有一种说法,油价的上升是中国造成的。这个观点我不赞成。中国进口油增加了,这是事实,但仅仅这个因素不至于导致国际油价大幅度上升。国际油价上升是多种因素造成的,我认为最能影响国际油价的是美国。美国的石油进口量是我们的5倍,它的国内石油资源利用是比较少的。另外,美国有大量的石油储备,在国际油价上涨的时候,它没有动用这些储备。相反,中国在对石油需求增大的情况下,在油价攀升的情况下,还不得不从国际市场进口石油,中国是花了高的价格去买石油。中国作为国际大宗物资贸易的大买家,对这些物资的定价上话语权不够。这是我们参与国际贸易和全球经济的参与度还不够或者说手段还不够的一种表现。随着中国对经济全球化的参与程度越来越深,我认为这方面会有所改善。

  [主持人]:前段时间某些国家吵作油价“中国祸水论”,它的目的是什么?

  [王海征]:中国不可能希望国际油价在短期内达到这么高的水平,因为中国是一个大的石油进口国。现在对于油价走势的判断有两种截然不同的观点,一种极端的说法,油价可能在明年达到60—80美元。但另一种说法,明年的油价会有所回落,有人说要回来到30多美元。我觉得供求关系是影响油价的重要因素,从供求关系角度来说,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石油的全球总产量是有限的,而对石油的需求在不断增长。从长期意义上来说,稳步的、逐渐的上升是一个正常的情况。但是从近期看,我觉得油价不至于会涨那么高,我不赞成油价能涨到60—80美元的说法。要是我判断,油价会比现在有小幅的回落。入世后最重要的是尽快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经济运行更加成熟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问:我国加入WTO三年保护期今年年底就要到期了,哪些行业会受到影响?应该如何来应对?

  [王海征]:很多人认为这是一个很可怕的事情。从现在情况看,对我们国家的那些行业影响并不像当时想象的那么大。我觉得中国入世,对中国考验最重要的实际上不是眼前,而是我们将来的发展能不能适应全球竞争。拿我们的汽车来说,中国的汽车工业从无到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时候,碰到了入世的挑战。

  在入世刚刚开始时,大家认为汽车工业是受入世冲击最大的行业,有可能全行业垮台。但从这几年的实际情况看并不是这样,国际上大的汽车品牌都进入中国市场,跟中国的企业用合资的办法共同生产,中国的汽车工业在入世的情况下,从现在来看,生存的比过去好了。但这能不能就说中国汽车工业成功的应对了入世呢?还远远不能这么说。为什么呢?因为现在的中国汽车工业,我们得到的是国外的资金、技术,甚至包括它的品牌,但是我们付出的是劳动力、资源、市场。

  也就是说,中国汽车工业的销售几乎是在市场内进行,仅仅如此就说中国汽车工业应对入世成功了,就意味着我们拿了我们的劳动力,拿了我们的市场,拿了我们的资源,在为人家挣钱。什么才叫成功?中国的汽车不应该仅仅占领中国市场,还应该走向世界市场。像日本汽车那样,占领欧洲市场,占领美国市场。中国的汽车工业如果在全球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这样才可以说中国入世成功了。最好的一个例子是中国的电器,一开始也是全面引进,但是现在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品牌,而且已经占有了国际市场的份额。电器行业是中国市场化比较成功的一个行业。

  [主持人]:说到品牌,中国汽车最大的问题就是没有自己的知名品牌。

  [王海征]:电器一开始也是国外的品牌,但是自己民族的因素越来越多,中国汽车也好,中国电器也好,还是整个中国经济也好,入世以后最重要的是怎么能够尽快的按照国际通行的规则,使我们的经济运行更加成熟。包括在贸易方面,经常遇到反倾销问题,实际上这些事情也是对的,我们也可以采取WTO的规则来保护自己。中国怎么能在国际规则下面走得更好,更重要的还在于我们自己。

  [主持人]:网友“军用刘老根”问:如何看待2005年的中国汽车市场?进口轿车会不会给中国汽车市场带来冲击?价格会不会大幅下降?

  [王海征]:这是一个专业问题,我也很关心,恰恰因为这个,我不可能回答的那么准确。一般判断来说,应该有明显的下降,但至于大幅下降,大到多大幅度,实在说不清。
经济参考报总编王海征:加息对房价下降有作用(组图)
  [主持人]:会不会对国内市场带来冲击?国产车价格是不是也大幅下降?

  [王海征]:从总体上来看,中国汽车的价格是在下降,实际上也是跟国际接轨的问题。至于进口车对国产车的冲击,我个人估计,不会是非常强烈的冲击。

  [主持人]:除了汽车还有哪些行业受到影响会比较大?

  [王海征]:当时还说到农业,农业确实是很重要的问题。我觉得中国的农业真正要能够在世界市场上竞争,中国农业还要上档次,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会有所改变,主要是增加科技含量。

  [主持人]:要解决一家一户的生产方式,有政策出台说土地可以转让、可以承包,是不是就是走向集约化经营?

  [王海征]:最终应该走向集约化经营,当然这需要一个过程。我认为这个过程会在今后的时间内加快。

  [主持人]:但都是集约化经营,中国的剩余劳动力就会更多了?

  [王海征]:对。集约化经营,同时会有一种社会效应促进小城镇的建设,如果小城镇在农村逐渐发展,这样对吸纳劳动力就业有好处。小城镇越来越多了,发展越来越快了,对农村的剩余劳动力的吸纳,实际上就是把农民变成市民了。当然这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我觉得方向应该是这样的。虽然是过去意义上的农村人口,但不仅仅是务农,围绕着农业生产,会产生出各方面的就业需求。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任何人都不会有疑问的

  [主持人]:根据前三个季度中国经济形势,能不能分析一下我国当前宏观调控的效果如何?

  [王海征]:应该说宏观调控明显见到了成效。这次宏观调控,我认为最重要是经济手段在宏观调控当中明显增加,这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进步。过去一说调控,给大家感觉就是行政手段,当然也不可能一点儿行政手段都没有,但经济手段的比重明显增加。至于有一些行政手段,我觉得也是必要的,因为导致经济过热的一些行为就是行政行为,比如地方政府推动的一些投资行为,本身就带有行政色彩的行为。对这样行为的调控,经济手段不一定能起到作用,所以用一些必要的行政手段,我认为确实需要。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问:如何看待宏观调控与发展是硬道理之间的关系?

  [王海征]:宏观调控和发展是硬道理,表面上看是不是调控就影响了发展,但我认为宏观调控最重要的作用就是为了更好的发展。中国的经济发展不是百米赛跑,所以不可能用最快的速度跑完一百米就完事了。因为经济发展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所以要把它像马拉松一样对待,甚至比马拉松更长,要把它当成长征对待。所以就要考虑经济各方面的协调。如果速度过快,资源成为瓶颈,比如煤电油运成为瓶颈的时候,你还跑那么快,就好象一个人血液跟不上了,呼吸跟不上了,还要拼命跑,这对身体有害,而且也维持不下去。发展确实是硬道理,但是发展是一个协调的发展。宏观调控的目的就是这样一个目的。

  [主持人]:网友龙啸海问:您是如何看待国有资产流失的?如何解决流失的问题?

  [王海征]:这个事情要从国有企业改革来谈。国有企业改革是中国改革非常重要的一个问题。所谓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实际上在十年以前就提出来了。国有资产流失是不应该允许的,应该尽力的避免。但是在改革的过程中,确实会有一些流失是防止不住的。但不能因为有国有资产的流失就否定整体的国有企业改革。有很多报道曾经涉及到这样一个问题,就是“冰棍现象”。

  有些国有企业由于种种原因,像冰棍一样在化,从冰棍化成水,资产实际上也是一种流失或者损失,进而提出产权的改革。国有企业改革当中,产权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措施,产权改革实际上是产权流动,是国有资产的流动。通过流动来防止国有资产流失,这是我们现在要做的一件事情。当然,流动当中有可能产生流失,而且确确实实发生了流失,但不能说它是流动的结果。因为产权流动总体上对国有企业是有好处的。国有资产在流动过程中,有些资产从生产性的资产变成了非生产性的资产,从资产角度来说并没有流失,好比你把一个东西卖了,换成货币,用这些钱再去买其他需要的东西,这种现象不算流失。真正的流失是流到了不该到的地方,比如被某些人据为己有,对这种流失是应该加以防止,而且这种流失现象确实存在,应该说有些还是很严重的。但是如果因为这种现象的存在就说整个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是错的,这是不应该的,我是坚决不同意的。因为国有企业不改革,它造成的损失会更大。

  [主持人]:中国经济改革持续20年了,它的“得”与“失”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王海征]:中国的经济改革应该说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就,给中国人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改革开放之前,别说自己买房子、自己开汽车,甚至连电视机、洗衣机这种东西都很难想象。我认为中国的改革和开放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是互相促进的,改革和开放把中国带向了世界,就是改革开放才使中国走到现代化这条路上来。所以中国改革开放的成就是任何人都不会有疑问的。

  最重要的是,随着改革开放,中国也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社会问题,这些问题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应该说是我们在发展过程中所付出的代价,没有代价的发展也是不可能的,我们要做的是使代价尽可能的小或者说出现问题要尽快解决。但问题本身不能说明是改革开放不好,只有在现代化的国家,在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情况下,在生产力提高的情况下,才会出现这种情况,恰恰印证了社会的进步。当然,社会在任何历史时期,解决现实问题和发展是同样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使我们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更符合读者的需求

  [主持人]:网友枉评天下问:《经济参考报》在国内是比较权威,深受读者喜爱的报刊之一,经济类报纸一般比较枯燥,很难抓住读者,您作为本报主编,您怎么看待这个问题?又是怎么解决这类问题的?

  [王海征]:这个问题提得很好,我们现在的做法是使经济报道尽量通俗。实际上我认为经济报道是一个翻译的过程,就是记者要先弄懂经济的问题,然后再把他弄懂的问题用普通的语言告诉广大读者。实际上是把专业语言翻译成通俗语言的过程。至于对经济报道本身,我们把它叫做3S坐标系。就是用汉语拼音的字头,第一是市场。我们判断经济问题,要从市场经济的角度来对待经济新闻,有市场经济的规则来衡量经济新闻。第二是世界。就是要用世界的眼光、经济全球化的眼光来看待中国的经济问题。第三是时间。就是要用过程的眼光来看待经济问题,要有历史感和前瞻性。实际上我们的经济报道是对经济问题的发现、分析和探讨。

  [主持人]:网友帝鸾问:如果贵报有非官方的消息,作为总编您是敢于登出来还是XX?

  [王海征]:我不知道非官方怎么理解,我们的记者在社会当中采访,有大量的消息是所谓“非官方”的。我理解“官方”的,就是我们在政府部门组织的各种发布会或者记者到政府部门去采访得到的是“官方”的。我们在企业的采访,在商场的采访,应该说这就是“非官方”的,我们每天在发大量这样的新闻。

  [主持人]:网友高木:王海征总编您好,常言说:兼听则明,偏听则暗!按理说《经济参考报》应该是广泛登载不同观点意见,为决策者提供全方位参考依据的重要学术报纸。但是我发现,多年以来《经济参考报》和其他主流媒体一样,喜欢一边倒的报道和登载主流经济学家的一面之词,而对非主流,尤其是对于民间学者的声音,几乎不屑一顾,那么我请问:这种方式是否严重背离了集思广益百家争鸣的办报宗旨?

  [王海征]:这也是一个概念问题,我不知道这位网友指的主流经济学家和非主流经济学家之间的区别到底在什么地方。我们确实经常刊登一些经济学家的文章,因为我们觉得它有价值。至于所谓的非主流的或者民间的学者,我不知道指的是哪些人,实际上我们除了刊登经济学家的文章之外,更大量的报道是记者从实际当中采访的。在采访过程中有各种各样的人向我们的记者介绍情况,甚至是普通的工人、普通的公司职员、普通的市民。我们刊登这样的新闻比经济学家的新闻要多得多。

  [主持人]:网友扬子饿问:《经济参考报》如何进一步提高质量,更好地为经济生活服务?你们下一步报刊有没有改版打算?如何改?

  [王海征]:《经济参考报》是一张传统的经济报纸,说它是传统的,因为它是中国改革开放初期诞生的报纸,从经济类日报而言,《经济参考报》是全国第一份。这样一张传统的报纸,怎么能够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生活和读者的需求,确实是一个很重要的课题,我们也在不断的探讨,也在经常的改版。我觉得最重要的是我们的报道内容和报道方式更符合读者的需求,而不是刚才说的那些我们只登什么、不登什么,不能那样干,我们也没有那样的想法。我们想得最多的是读者需求什么,中国的经济到底是怎么样的,我们怎么样把中国真实的经济情况和世界经济情况报道给读者,我们采取的办法就是用新华社在全国全世界广泛的记者网,通过这样的新闻信息资源和3S坐标系的报道方法,把我们的经济报道搞得更好。

  [主持人]:网友lanhuan:现在报摊上很难买到《经济参考报》,请问《经济参考报》在哪些城市有零售?

  [王海征]:我们的报纸主要发行渠道是邮局发行,在报摊上的零售确实比较少。每星期一的《经济参考报》零售也是刚刚开始,现在在北京、武汉、郑州、成都等七八个城市开始零售。

  [主持人]:网友关注房地产问:房地产今后将如何,我是淄博的,特关心淄博的房地产,你能提供点可参考的资料吗?报纸有时是骗人的,并且说法不一,让人很难相信,你能给点诚信的消息吗?

  [王海征]:淄博的房地产我确实没有资格作出具体的、准确的判断。但是从一般规律来讲,在发展阶段,房地产自然增长是一种正常现象。

  [主持人]:网友红战问:读者看《经济参考报》会得到哪些信息?

  [王海征]:首先是宏观经济形势的信息,还有就是国家的宏观政策或者各个行业的产业政策,再有就是专家学者新闻,更大量的是来自经济生活各个方面随时发生的经济新闻,对各种经济的热点、难点问题还有一些深度分析。

  [主持人]:非常感谢王总今天作客新华网,也谢谢网友的关注和参与,今天访谈就到这里。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美国总统大选
2004珠海国际航空展
拉登最新录像曝光
阿拉法特病情严重
央行9年来首次加息
高峰亲子鉴定风波
中国足球改革风暴
万张精彩家装美图欣赏
购房装修答疑集锦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