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论坛中讲话全文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31日 10:47 新浪财经 |
主持人:现在我们请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先生讲演。苏宁先生曾经在国际计委、国家信息中心、国务院研究室、全国人大工作委员会、中国人民银行工作,在财政金融方面研究颇深。苏宁行业讲的是继续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苏宁: 谢谢主席先生。刚才德水局长做了一个非常精采的发言,全面阐述了今年宏观经济形势,这次宏观调控的起因,调控的重大措施,和对调控的认识。我想我的发言就几个重要的问题做一个说明,也对德水局长发言的一个补充。 经过几年的努力我们克服亚洲金融危机以来,通货紧缩趋势的影响。经济走向快速发展的道路。与此同时,经济生活中有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突出表现在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的问题比较严重,固定资产投资增长不猛,必须行业和地区盲目投资,低水平重复建设比较严重。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及时采取措施和加强改善宏观调控,决策果断,措施到位部署及时,经过全国上下的努力,宏观调控已经初见成效,国内生产总值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农业和农民收入出现多年未好形势固定资产投资明显回落。财政收入增幅较大,货币信贷逐渐得到重视。整个国民经济正在向着宏观调控的预期目标发展,国民经济总体运行情况是好的。 目前,有两个问题值得引起我们高度的关注。 第一及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例过高,有可能造成经济和金融的不可持续性。固定资产投资占GDP的比重从2000年的36.8%,提高到2003面的47.4%,今年前三季度是48.4%,全年可能达到50%以上。投资率这样高,究竟能不能持久,不少地区领导坦言,消费上不去,只有靠投资来拉动经济的增长。投资率高似乎是天经地义,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对经济增长而言,投资具有两重性。一方面会形成对当期投资品的需求,促进当期的经济发展。另一方面会形成未来新的生产能力,支持未来的经济发展。投资对经济增长的作用不是无限的,他必须对投资品作用和未来的市场增长相适应。如果投资增长速度超过投资品供应的市场,在当期会造成通货膨胀。这在历史上都有例子。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膨胀,投资增长速度高达61.8%,投资品供不应求,生产资料价格迅速上涨。当年刚才的价格上涨72.4%,已经超过了投资增长速度。另一方面,生产能力的迅速扩张,又造成以后几年产品供大于求。据国家统计局统计,1995年炼钢生产能力的利用率只有56.2%,产品的供大于求成为1998年以后经济增长速度下滑一个十分重要的原因。一段时间固定资产投资率过高,固定资产投资的过快增长必然带来另一段时间固定资产投资率的下降和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1993年固定资产投资增幅逐年下降,亚洲金融危机爆发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速度已经下降到8.8%,投资增长速度的下降将进一步减缓最终需求的增长,使供求缺口扩大,导致经济增长的下滑,形成经济大起大落,为国民经济发展造成巨大损失,历史的教训不能不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从资金角度看,过高的投资率也是不可持续的,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无非来自企业投资者、印痕和财政。企业和个人投资要求合理的回报,银行贷款必须偿还,过渡投资一旦形成的生产能力,大大超过实际需求,产品销不出去,企业的资金链就会断裂,银行贷款就会成为不良贷款。产品供大于求,还会导致产品价格的下降,产品即便可以销售出去,也很难达到预期的回报。特别在投资过热时期上的项目,由于设备和建材价格的大幅度上升,会造成投产以后财务成本大大高于正常时间建设项目的成本。比如说,四百多元一吨刚才建成的项目,其财务成本是无法和2千到3千块钱一吨刚才建成的项目财政成本相比。从我们调查的情况来看,一些企业在上一轮经济过热,高物价时期建设的厂房设备,至今仍然对企业财务有不利的影响,更不用说如果以投资过热时的高物价,测算未来的投资回报,更会造成判断的失误。我们不可以以为现在企业利用率的大幅度上升,就意味着企业未来的高投资回报率。今年以来,企业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利润上升,这是事实,但也应该看到,投资过热形成经济过热,往往是企业利润增长最快的时期。1992年,独立核算工业企业增长速度达到336%,1994年以后企业利润增幅一路下滑,1996年为负增长8.9%。大量银行不良贷款的形成,都和投资膨胀、经济过热有关,这个教训我们千万不要忘记。在固定资产的投资的资金来源种,财政资金不用偿还的,但是我们究竟有我少财政资金搞政策。近几年中央财政资金增长很快,但是支出增长也很快,搞建设还是靠发行国债打赤子。有不少地方是吃饭财政,搞建设一是靠贷款,二是靠土地。据统计,近年来在不断加速的成为建设投资中,银行贷款的比例不断提高,今年上半年已经达到47%,就是接近一半。如果考虑到自筹等其他融资方式中,还有相当一部分资金间接来自银行贷款,那么银行贷款在成为建设资金中实际的比重还会更高。今年上半年全国银行城市建设贷款增长42.9%,其中投向没有收益的城市基础建设贷款占到43%,这些钱将来只有靠财政来偿还。现在,地方政府通过各种方式,例如成立城市建设项目公司,利用银行贷款搞基础设施建设,成为一个很流行的方式。这样做,实际上是绕开对地方政府的限制,形成巨额隐性财政赤字。今年上半年16个特大型城市的城市建设贷款新增额,占的16个城市的比重高达40%以上。这会形成巨大的地方财政风险。 再就是靠土地,每年大量的土地转让收入,少部分用用土地分割,相当一部分投入了包括开发区的建设,这不仅仅使大量的资金,从本来应该得到大力支持的农业部门,流向非农业部门,把农民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变成成为建设的来源,这个是绝对不可以持续的。 第二个问题,物质上涨的压力不容低估。今年前三季度消费物价累计比去年透气上涨4.1%,其中9月当月比去年同期上涨5.2%,比7、8两月的5.3略低一点。预计十到十二月还会有所回落,我们预计会回落到4.8%,4.3%和4.2%左右。应该看到,近期物价同比上涨幅度的回落,主要是去年基数提高的结果,并不表示当前实际物价在下降。经过调整以后,消费物价指数三季度平均每月增长0.31%,年率为3.8%。今后几个月,消费物价仍然是上涨趋势,和消费物价相比,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更为明显。国家统计局统计的原材料,燃料够劲价格一到九月份比去年同期上涨7.8%。由投资膨胀引发物价上涨的时期,消费物价上涨与生产资料上涨之间有一个时间滞后,例如1993年原材料、燃料、动力够劲价格上涨13.1%。 目前,投资反弹的压力风然存在。这里我想从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配合方面讲一点看法。多年来,我国财政都是上半年财政收入大于财政支出,下半年主要是年末一两个月财政收入小于支出。虽然从财政收支来看,全年达到的预算平衡,但是从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来看,全年不同时段效果是不一样的。上半年财政收大于支,对宏观经济是紧缩的,后一两个月,收小于支,对宏观经济是扩张的。由于大量财政至今支出集中在最后一个月,这个扩张效果会明显影响下一年。从货币供应看,上述财政收入的格局,会造成财政在中央银行存款,前三个季度逐渐上升。而在年中急剧下降,财政在中央银行存款的上升会导致基础货币的回笼,是紧缩货币的效果。而该存款的下降,会导致基础货币的投放,是扩张货币的效果。由于货币成熟的滞后效应,年度投放的基础货币会为下一年初造成宽松的货币环境,这和财政收支对宏观经济的影响是一致的。2003年12月,财政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下降将近两千亿元,为今年投资膨胀提供了宽松的资金环境。今年以来财政投资情况明显好于去年,目前还是收大于支的格局。财政存款增幅明显超过了去年,从总量上看有收支的效果,但是年底这些年形成财政支大于收,财政存款大幅度下降这种扩张效果会形成投资反弹的巨大压力。人民银行将积极通过公开市场操作,对冲过多的流动性,保持货币供应的稳定增长,但是这个潜在的扩张压力不容低估。 所以,我们在高度评价宏观调控取得初步成果的同时,更要减持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方针政策不动摇,采取有效措施,保持固定资产投资的湿度增长和物价基本稳定。人民银行将继续实施稳健的货币政策,既要注意资产泡沫膨胀,又要努力货币增长对信贷的需求,提高宏观调控的科学性、实效性。 加强改进宏观调控。目前以间接手段为主的金融调控体系基本建立,公开市场操作,存款准备金,中央银行再贷款等手段在金融调控中发挥实质性的作用。今后要进一步完善间接调控机制,更多运用经济手段落实宏观调控的要求,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及时调整宏观调控的方法、力度和方向。发挥好市场机制对资源配置的基础性作用,稳定微观的行为和预期,促进经济平稳增长。 二,保持货币信贷总量活力增长。灵活应用货币政策工具,保证金融机构正常的支付清算和合理的贷款资金需求,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巩固宏观调控的效果,避免大起大落。 三,优化现代结构和产业结构。减持有保有压,区别对待,防止一刀切。引导商业银行加大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准入条件项目的支持,增加对农业,中小企业扩大消费,助学和就业的信贷投入。促进社会经济薄弱环节的发展,促进信贷结构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工作中长期贷款过快增长,防止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势头的反弹,支持企业合理流动资金的需求。 四,稳固推进利率市场化。过去几年,人民银行通过统一并逐步扩大贷款利率浮动期间,金融机构更加的贷款定价权,较为充分发挥利率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今后,我们要继续优化利率的期限结构,引导商业银行发行长期负债工具,增加长期资金来源,推动中长期贷款,证券化试点,有效降低中长期贷款有效措施,提高传导效率。 五,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增强竞争能力。目前,国有商业银行股份制改革已经取得进展,农村信用社改革的试点范围在不断扩大,农村信用社金融机制也在不断转换,这已经在加快对农业的资金支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根据市场化改革的进程,今后要进一步研究政策银行的职能定位,研究建立存款保险制度,建立及时有效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防范道德风险,保证金融体系整体稳定。 六,进一步推进金融市场发展,优化资源配置,加强银行债券市场法规和制度建设,逐步推出新的业务品种,继续大力培育金融市场的机构、投资者群体,丰富金融市场工具,满足市场参与者的多样化需求,加强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市场运行效率。 最后我想谈一谈这次利率调整。这次主要的内容是,一年期贷款利率上调0.27%,有现型5.31,上调到5.58,其他贷款也做了调整。人民银行对金融机构再贷款基准利率,再贴现利率,金融机构准备金存款利率保持不变,同时,进一步放宽金融机构贷款利率浮动期间,金融机构贷款利率原则上不再设定上限,但对 金融服务竞争环境上不完善的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仍然实现上限控制,最大上幅系数为贷款基准利率的2.3倍。以调整后的一年期贷款利率为例,城乡信用社贷款利率上限为12.38%,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下幅系数不变,仍然为基准利率的0.9倍。允许存款利率下浮,既金融机构对其吸收的人民币存款利率,可以不超过各档次存款基准利率的内浮动,调整后一年期存款利率2.25为例,金融机构可以在0到2.25的区间内自主确定一年的存款利率,存款利率不能上浮。上调人民币基准利率,有利于发挥经济手段在资源配置和宏观调控中的作用,有利于防止企业过多镇压资金,环节部分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状况,减少资金体外循环,有利于优化经济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随着金融机构贷款利率管理体制区域完善,定价能力不断提高,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制度支部建立,不再对贷款利率设定上限,可以使金融机构更好的根据贷款风险确定利率水平,进一步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缓解就业压力。各金融机构应该严格执行调整后的基准利率和浮动区间,根据自身经营情况,资金成本,和企业风险程度因素,合理确定纯贷款利率,防止盲目抬高贷款利率,维护社会经济次序的稳定。谢谢大家。 主持人: 谢谢苏宁副行长。刚才苏宁副行长紧扣当前宏观的经济形势,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分析了投资国家等硬型情况,也产生了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趋向,包括租金人民币利率的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