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选择货币市场基金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5日 11:45 上海证券报 | |||||||||
    由于目前没有科学和统一的衡量货币市场基金风险调整后的收益方法和标准,对基金的评估的一个最主要的指标还是收益率,或称绝对收益率;另一组重要指标是风险度量指标,比如基金组合的平均久期、杠杆运用和持仓集中度等。     一、货币市场基金的收益率分析
    国内货币市场基金日常披露的业绩数据主要有7天年化收益率和日万份收益。由于国内货币市场基金运作时间较短,目前还没有运作满1年的货币市场基金,所以,公众中介机构均没有对货币市场基金进行全面的评价。     部分中介机构仅根据货币市场基金披露的年化收益率或者日万份收益,对货币市场基金进行了一些排名,这些机构是晨星(深圳)、天相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和《价值》杂志。它们的分析和排名可以作一定的投资参考,但是,目前真正的投资决策分析还要借助对收益率结构和来源的进一步分析。     从排名来看,目前国内货币市场基金的净收益率在2.32%至2.82%之间,远远高于其比较基准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1.584%的税后收益率,基金之间的年净收益率之间也有50个基点左右的差距。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差距呢?这得从收益的来源以及其取得的方式的分析入手。     货币市场基金运作的主要收益来源为债券和央行票据的利息收入、债券和央行票据的买卖差价收入、存款利息收入和买入返售证券收入(即逆回购利息收入),其中债券和短期票据的利息收入是货币市场基金的最主要和最稳定的收益来源。一年内的债券比较稀少,而且,收益率也略低于同期的央行票据,所以,以下分析假定基金的债券和短期品种投资是以投资央行票据为主。在过去10个月的时间里,货币市场一年期以内,包括一年期的央行票据的利率在2.33%至3.50%之间,一年期以内央行票据的加权平均利率在2.656%至3.067%之间。(见下表)     假设,不考虑赎回和流动性的问题,不考虑其它套利和杠杆手段,将所有的基金份额都投资于一年期央行票据,最好的年收益率水平也就在3.067%左右,扣除68个基点的管理费和托管费等费用,净年收益率则为2.387%。然而,根据2004年8月16日中国人民银行新公布的《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办法》的规定,货币市场基金投资组合的平均剩余年限不得超过180天,这就意味着,货币市场基金目前能够投资收益最高的一年期央行票据的比例只能占总持仓的50%,这样一来,货币市场基金的最高年收益在2.6%左右,净年收益则在2%以下。很显然,要把净收益做到2%以上,甚至做到高达2.80%以上,就必须要或多或少地采取套利和风险性很大的杠杆性操作手段。那么,就应了投资业的一句行话:收益越高,风险也就越大。     二、组合的平均久期     组合的平均久期不仅影响到基金的流动性,也影响到基金的收益。平均久期比较短,能满足基金流动性的要求,但会降低资产组合的收益;平均久期比较长,能提高一定的收益,但会影响基金的流动性。当出现比较大、比较集中的赎回,而又不能进一步加大杠杆操作,不得不需要变现组合资产时,基金有可能遭受一定的亏损。另外,利率上升对期限较长的债券和票据品种的不利影响也大于期限较短的债券和票据品种。     三、杠杆操作分析     目前,杠杆操作是货币市场基金提高收益率的最主要手段之一。在《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公布以前,货币市场基金还可以通过拉长组合久期,投资期限较长的债券来提高收益,现在这条路基本上走不通了。买卖差价套利的机会偶尔有之,但不是基金收益的稳定和持久来源。因此,要想做高收益就只能以依靠杠杆操作为主了。虽然《货币市场基金管理暂行办法》规定银行间市场的杠杆比例上限为40%,但是,对通过开放式回购在交易所市场放大性杠杆操作没有作限制。从理论上讲,货币市场基金可以在交易所市场通过开放式回购将杠杆操作比例尽可能做大,甚至是无限地放大,以维持或进一步提高风险收益。其结果是,一旦市场资金供应紧张,市场利率走高或央行提高利率,杠杆操作的结果就会给基金带来损失。     四、持仓集中度     同其它基金一样,货币市场基金也同样有持仓集中度的问题。持仓分布和集中程度的不同,也同样影响到基金的流动性和基金的收益。如果持仓集中在收益比较高,但流动性比较差的投资品种,基金需要变现以应付赎回时,基金可能只有以低价或是亏本出售这些流动性差的品种;如果持仓集中在收益比较高,但期限较长,流动性并不一定差的投资品种时,也有可能给基金带来损失。当市场利率上升时,期限相对长的债券和央行票据品种的价格跌幅也相对大一些。     综上所述,货币市场基金是一个安全性高,流动性好,收益较高的基金投资品种,很适合于对风险能力承受较低的个人和机构的投资需求;适应于间隙资金寻求短期投资的需求;适合于资本市场低迷时临时性资产配置的需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