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本意是产业化,是各个产业不断从传统经济中产生、发展和壮大的过程,产业结构演变和升级是工业化的显著特征。在工业化过程中,一方面工业比重呈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工业内部结构也不断发生变化。从先行工业化国家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趋势来看,在工业化前期,轻工业或消费品工业(或消费资料工业)占据主导地位;在工业化中后期,重工业或资本品工业(或生产资料工业)比重显著上升,即出现“重工业化”。
我们先来看看经济学家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
霍夫曼(Hoffmann,W.,1931)根据近20个国家的时间序列数据,将有代表性的8类产品分为消费品工业(包括食品、饮料、烟草等;布匹、制鞋;皮革制品;家具等)和资本品工业(包括生铁、有色金属;机械;车辆;化工等),对工业内部结构演变的规律进行了经验研究,提出了“霍夫曼定理”——在工业化进程中,霍夫曼比率或霍夫曼系数(消费品工业的净产值与资本品工业净产值之比)是不断下降的。见表1。 霍夫曼还测算了所选样本国家的霍夫曼系数及其变化,结果表明:在20世纪20年代,达到第三阶段的国家有英国、瑞士、美国、法国、德国、比利时、瑞典等;进入第二阶段的国家有日本、荷兰、丹麦、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处于第一阶段的国家有智利、印度、新西兰等(谭崇台主编:《发展经济学》,上海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第238页)。
张培刚(1949)在《农业与工业化》一书中指出,“从一个社会的整个生产结构来看,工业化的主要特征是资本品(Capital-goods,指以生产工具为主的生产资料)的相对增加以及消费品(Consumption-goods)的相对减少。在这种意义下,工业化可以定义为生产的‘资本化’(在一定的生产过程中,扩大利用资本并加深利用资本);换言之,就是生产采用更加迂回的方法”(张培刚:《农业与工业化》上卷,华中工学院出版社,1984年版,第105-106页)。他还在霍夫曼(Hoffmann,W.)经验研究的基础上,根据资本品生产与消费品生产的关系,将工业化过程划分为消费品工业占优势、资本品工业相对增加、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平衡且资本品工业有渐占优势地位的趋势三个阶段。
日本经济学家盐谷佑一利用产业关联理论,对霍夫曼定理进行了重新论证。其计算结果表明:霍夫曼定理主要适用于工业化中期,工业化后期霍夫曼系数比较稳定,原因是随着科技进步,重工业产品不仅作为投资品,而且用作最终消费品(如家用电器、汽车等耐用消费品),但此时重工业化率(不等于资本品比率)却在上升。
与霍夫曼有所不同,钱纳里(Chenery,H.,1960)将工业部门分为三类:投资物品及相关产品(机械、运输设备、冶金、非金属矿物,相当于资本品)、其他中间产品(纸及纸制品、石油制品、橡胶、化工产品、纺织)和消费产品(木材制品、印刷、服装、皮革及其制品、食品饮料、烟草),他运用截面数据,对20世纪50年代不同收入国家的工业结构差异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随着人均收入的提高,投资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显著增加,消费品工业的比重则显著下降,其他中间产品则变动不大。
后来,钱纳里和泰勒(Chenery,H.&Taylor,L.,1968)又将工业分为早期工业、中期工业和晚期工业三类。早期工业包括食品、皮革、纺织等部门,其产品主要满足基本生活需求,具有最终产品性质,且需求的收入弹性低,生产技术简单;中期工业包括非金属矿产品、橡胶制品、木材和木材制品、石油化工、煤炭制品等,既包括中间产品又包括最终产品,其产品需求收入弹性高,增长较快;晚期工业包括印刷出版、粗钢、纸制品、金属制品、机械制造等部门,其产品需求收入弹性很高,产业关联效应强,增长速度大大超过GDP的增长速度。
为什么在工业化过程中,工业内部结构呈现出上述趋势?撒克(Thakur,S.Y.,1985)认为,在工业化初期,消费品工业之所以首先发展,原因之一是像食品加工和纺织之类的工业是满足人们最基本需求的部门,只有当基本需求得到满足后,才有可能将更多的资源投资于其他工业;原因之二是在工业化初期的国家要素禀赋(资本、技术和熟练劳动力稀缺,非熟练劳动力丰富)有利于发展消费品工业,不利于发展资本品工业。而当工业化进行到一定阶段后,资本品工业必须加速发展,原因之一是如果一个国家长期只是发展消费品工业,它就永远也不可能站在科技和工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原因之二是消费品工业的扩张和质量的提高只有在资本品工业不断发展的条件下才有可能。
我们再来看看“重工业化”在发达国家工业化中后期阶段的具体表现。
自1812年至1924年,英国消费品工业对资本品工业的比率(即霍夫曼系数)从6.5/1下降到1.5/1,即消费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而资本品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则不断上升。其中,在重化工业高速发展的1871—1901年间,即钢铁、石油、化学、电力等产业高速发展的“第二次产业革命”时期,霍夫曼系数从3.9/1显著下降到1.7/1,见表2。
表2 英国消费品工业对资本品工业的比例,1812-1924年 美国在工业化中后期的“重工业化”表现得比英国更为明显。自1850—1927年间,消费品工业占总生产的比重从43.5%下降到32.4%,资本品工业占总生产的比重从18.2%上升到39.9%。到1914年,资本品工业所占比重已超过消费品工业。见表3。
表3 美国的消费品工业与资本品工业,1850-1927年 仅从制造业的内部结构来看,1870至1910年间美国的“重工业化”趋势也很明显,表现为消费品制造部门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下降,资本品制造部门就业人数比重不断上升,见表4。
表4 1870-1910年美国制造业构成变化趋势(%) 日本自明治维新以来,轻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产值中所占比重在1900年前后经历了一个大的转折,即从比重上升转为比重下降。1900—1987年,轻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从72.7%下降到14.3%,而重化学工业在整个制造业中的比重则从13.3%上升到75.2%。见表5。
表5 日本制造业产值的行业构成(%) 总之,不论是理论分析,还是经验实证分析,都表明:“重工业化”是工业化进入中后期阶段的一般规律。(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