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深圳航盛欲全面接掌ST华发(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22日 15:38 南方都市报
深圳航盛欲全面接掌ST华发(图)
  深圳航盛将受让ST华发44.12%的股权,原第一大股东赛格集团和振华都将退出ST华发。吴伟洪 摄

  深圳航盛欲全面接掌ST华发

  赛格集团和振华电子拟分别转让22.06%持股权,ST华发将转型汽车电子

  作为深圳市政府引导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进行重组中的一员,ST华发(000020)近日股价连续大涨已经预示着股权转让一事即将最终敲定。

  据ST华发第一大股东赛格集团一位知情人士透露,股权受让方已经基本敲定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深圳航盛”),转让方案已经获得深圳市政府的批准。如果股权转让方案顺利实施,深圳航盛将持有ST华发44.12%的股权成为公司控股股东,原第一大股东赛格集团和振华都将退出ST华发。

  昨天,ST华发发布公告称,公司股票A、B股价格近期波动较大,均已连续三日达到涨幅限制,公司通过向相关股东咨询得悉,公司法人股东有意转让其所持公司股份,目前有关股权转让事宜正在洽谈中。同时,公司股票从当日(2004年10月21日)起申请停牌一天。

  航盛将成华发第一大股东

  据了解,公司目前的控股股东是深圳市赛格集团,其与中国振华电子集团有限公司分别持有公司22.06%的国有股,赛格(香港)有限公司作为第三大股东持有公司5.85%的流通B股,同时也是第一大流通股东。

  据有关消息称,此前深圳市政府、赛格集团及ST华发已为重组做了许多前期准备工作和具体商洽,有意重组方来自海内外的诸多行业。但由于涉及到产业转型和由此引发的众多国有职工解决安置问题,加上诸多历史遗留问题,这一进程前期已“明显放缓”。

  据赛格集团一位不愿具名的知情人士透露,公司此前曾经与5家电子行业的公司洽谈过股权转让事宜,后来将范围缩小至3家,现在已经基本确定为深圳市航盛电子股份有限公司,ST华发第一大股东中国振华电子集团和赛格集团将分别转让所持有22.06%的股权,如果方案顺利实施,深圳航盛将持有44.12%股权成为绝对控股股东。该人士还称“市政府已经同意,目前有关方面正在就转让价格以及重组方案等细节问题进行协商”。

  记者向深圳航盛方面求证,公司总经理办公室秘书称总经理杨洪出差在外,目前不方便对外公布此事,但他并不否认公司与赛格集团协商收购ST华发一事,还补充表示收购上市公司是公司资本运作的一环,由于目前还没有完全成功,所以没有对外公布的必要。

  ST华发转型汽车电子

  据了解,深圳航盛是一家汽车电子系列产品研发、制造、销售企业,其主要产品涉及汽车音响、汽车导航、汽车电子与控制等。2003年航盛产量达到160万台,总产值8亿元人民币。如果此次收购方案进展顺利,ST华发将转型进入汽车电子行业。

  ST华发早在1992年4月上市,是深圳乃至全国最早改制上市的国有控股上市公司之一。主要生产销售日用电子器具,但由于其主要产品彩色显示器和电路板在国内行业竞争激烈,再加上背负着高达亿元的巨额债务,公司一直处在亏损或亏损的边缘挣扎,艰难求生。2003年度,公司每股收益-0.027元;今年上半年再度报亏,每股收股收益-0.007元,调整后每股净资产0.91元。据知情人士透露,航盛计划将公司核心资产注入,但具体如何解决ST华发的债务问题,还在谈判中。

  价格问题依然是关键

  目前股权转让双方还在协商一个最重要的条款,就是股权转让价格问题。如果以ST华发2003年度每股净资产0.98元计算,则此次股权转让将涉及12亿元的资金。

  但据此位知情人透露,每股净资产并非是参考价,赛格集团有一个价格底线,如果航盛方面价格压得过低,股权转让很可能会以失败告终。该人士称“如果价格低于我们的底线,赛格会选择自己进行重组”。本报记者 王晶晶

  旁边报道

  ST华发连续涨停3日

  市场曾有传闻称其大股东有意将所持有的股份转让,ST华发自10月18日起连续3日涨停,18日当天股价报收4.12元,比开盘价上涨5.1%,19日开盘随即跳高4.33元,涨幅5.09%,再次达到最高涨幅限制。20日股价继续停留在达到涨幅限制的4.55元。三天ST华发股价从17日收盘的3.92元总共上涨16%到达4.55元。昨日,ST华发发布公告证实大股东欲转让股权,公司股票停牌一天。

  记者观察

  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再下一城

  据深圳市政府今年2月份公布的市属国企调整和改组计划,深纺织、ST深物业、深宝安、深华发等9家上市公司的重组工作正有条不紊地展开。

  随着ST华发重组进程初露苗头,深圳本地上市公司重组向前迈了一步。毕竟这9家迫切需要重组的上市公司所存在的债务之巨大,公司经营情况之惨淡并非一时之间能够解决的。笔者以为,重组方的实力固然是重组成功与否的关键,而重组过程是否透明公开则也同样影响着一个公司未来的前景。一位研究企业重组的学者曾经指出,增加重组工作的透明度、公开化,才能有助于鼓励实质性重组行为,减少虚假重组和防范投机行为。这样的重组才具有意义。

  王晶晶 责任编辑:张克然 姚虹(来源:南方都市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彩 信 专 题
迷你小熊
强烈推荐火线下载
动画梁祝
中国神话爱情故事
孙燕姿
我要的幸福、遇见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