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山东、北京、广东等地出现了汽油票紧张、柴油供应紧张的局面,但还没有造成大的负面影响。专家指出,在当前的复杂情况下,油品供应紧张应该引起各界的高度重视;要高度重视随着国际油价的进一步上涨,国内市场出现“体制性油荒”的可能。
据一些媒体报道,当前北京、重庆等地的汽油票已经出现抢购现象,销售部门不得不对此进行控制。在山东,柴油的批发价已经达到了创纪录的4500元/吨,远远高于国家正常的
3900元/吨的水平。加油站已经出现了批零倒挂现象,一些中石油中石化以外的加油站已经不得不提高了零售价格,使市场柴油价格突破了国家限价水平,这又导致大量的司机转往量大集团的加油站购买低价油品,使量大集团的正常供应压力增大。中石化销售公司山东省分公司副总经理左志民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当前山东省石油销售系统正在全力组织油源,控制销售节奏,确保油市供应不出现中断。但同时他也表示当前全省库存已接近历史最低水平,国家应该及时调整油价来消除石油供应的紧张局面。
一些专家指出,此次一些地方出现油荒的苗头,是在国内需求增长基本正常的情况下发生的,其主因是国内国际油价的差额所至。专家认为,如果国际油价突破每桶55美元甚至60美元,而国家又不采取及时措施跟进,那么国内油市有可能再次出现纯粹的由于石油体制带来的油荒。
在分析油品紧张的原因时,中石化的专家认为,今年以来,国内油价持续上涨,国家已于3月和5月相继调整了国内成品油价,使成品油零售价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从上次调价到现在,半年已经过去了,国际油价实际上仍在继续上涨,由于我国目前有接近1/3的原油依靠进口,这使我国两大石油公司炼制进口原油的炼厂已经出现了购销倒挂的局面,再次调整国内油价的呼声高涨。
然而,根据记者掌握的情况,对于是否需要继续提高国内油价,各方却意见不一。赞成提价的一方主要是石油企业。他们认为,既然国际油价如此高涨,我国又实行的是与国际接轨的油价机制,那么国内油价就应该根据这个机制相应地调整油价;至于调整带来的其他问题,应该用另外的办法解决。反对调整油价的一方主要是消费者。他们认为,随着国际油价的飞涨,更突显了改革我国石油订价机制的必要性。因为我国还有2/3的原油是自己生产的,让这部分原油跟着国际油价一起上涨,明显是让石油公司在“白赚”消费者的钱。实际上,自去年以来,由于油价上涨,我国三大石油集团已经发够了财,利润水平成倍翻升,即使油价继续上涨到60美元/桶,他们也有能力消化这个涨价损失,不能把所有的负担都转嫁到消费者身上。还有专家指出,今年以来,国家宏观调控取得了积极成效,但是从全年来看,控制通货膨胀的任务仍然很艰巨。石油是基础产品,其价格继续上涨势必造成物价上涨的心理预期,这对全年社会价格总水平的控制是不利的。因此,部分专家实际上也不同意油价近期上涨。
也许正是出于上述种种考虑,虽然国际油价上涨了很多,但到目前为止,国家仍然没有出台调整油价的措施。然而,在这种情况下,应该警惕再次出现全国性油荒的可能性。原因其实并不复杂,主要是两个:一是如果原油进价上涨而售价不提高,势必造成炼厂的购销倒挂和成品油零售企业的批发和零售价格倒挂的局面。去年年底的油荒现象表明,虽然我国两大石油集团总部和省级公司在全力保证市场供应方面态度坚决,但是在具体的地县级销售公司经营层面上,卖得越多赔得越多、但还要继续往外卖,毕竟是痛苦的事情。第二个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稍微有点常识的人都知道,国家可能最后不得不提高国内油价,所以现在把油买了囤积起来,起码可以减少将来油价上涨时带来的损失,甚至可以“发一笔横财”。现在这个苗头已经显现了。
那么,应该怎样避免出现油荒现象呢?专家认为,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再次提高油价,消除导致石油供应体制性短缺的因素;但这种办法可能会导致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应。那么,有没有既不涨价又不产生油品供应紧张现象的措施呢?这还要国家出面做两大石油集团的工作,让他们采取最严厉的手段控制基层机构。实际上,两大集团完全有能力确保市场供应,虽然这要以牺牲其大量的利润为代价。这种办法看似可行,但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规律,只能是在极端情况下偶尔采取的办法。但如果只是从一个普通消费者的角度来说,两大石油集团已经赚了不少钱了,给消费者让一点利,也不是不可以的。
作者:林玉
(来源:经济参考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