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业内人士认为,本土零售业通过加快上市步伐积蓄实力,以此应对跨国巨头的竞争
一股争相“上市”之风,正在广东零售业界刮起。业内人士认为,本土零售业此轮抢在12月11日零售业全面开放之前加快上市步伐,意在积蓄与跨国巨头“硬碰硬”的实力,零售业“大鳄”有望加速形成。
零售业频掀“上市潮”
近日,有关广东本土零售企业图谋上市的消息频传。如深圳铜锣湾百货正把旗下的百货和购物中心分离,计划在香港H股上市,该公司高层表示,整个上市计划预计明年年底完成;顺电连锁瞄准的则是国内A股市场,目前已经进入为期一年的辅导期,拟于明年在深交所上市;新一佳超市已经开始了上市前的股份制改造工作,而天虹商场、茂业百货等也在跃跃欲试,希望在一两年内达成上市计划。
在广州的本土零售业中,最为典型则的是连锁超市家谊岛内价。该公司今年初就正式启动在香港上市的程序,目前正在进行上市前的增资扩投工作,预计明年上半年可以实现上市。据业内人士分析,该公司拥有广州友谊商店、广州发展集团、广州烟草和广州汽车集团等实力雄厚的大型国企和上市公司的股东背景,又为上市打造出一支高素质的经营管理团队,其主营业务是开展“农改超”和传统商业网点的改造,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地方社会经济发展战略要求,2003年在中国连锁百强企业排行第27位,民营的机制加上股东的资本背景,一旦上市成功将很受国际资本的青睐。据悉,家谊岛内价此次为香港上市作最后资本准备的增资扩股,规模达2亿多元,原有股东增资规模在1亿元左右,吸收战略投资者的增资规模在1.5亿元左右,其中既有外地零售巨头如上海百联集团和大连大商集团,又有本地大型企业如宏宇集团、立白集团等,还有外资跨国公司,其上市意图是志在必得。
图:广州海珠区的岛内价超市 Photocome供图
融资瓶颈可望突破
显然,提高融资能力是本土零售业渴望上市的根本动因。从1992年日本八佰伴第一家中国店落户上海起,12年来,全球50家最大零售企业大部分已进驻中国。近几年,我国零售企业平均毛利率水平在17%左右,而平均纯利润徘徊在2%,国外大型跨国零售企业的毛利率一般都在10%,但其纯利却达3%-4%左右。外资企业在国内凭借其融资能力高速发展的“路子”,令很多本土企业羡慕不已———它们利用其优质品牌,在国内外的金融机构中得到贷款,再利用其丰富的商品营销及管理经验,以及本身开设的大型商业设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通过一段时期的高负债、高亏损同时高增长的经营,一般三年左右的时间就可以转为赢利!
由于实力相差悬殊,本土零售业难以获得这样的融资便利,这方面的困扰,在零售业市场即将全面开放之际显得更为突出。来自国家商务部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2.5万亿元,增长12.8%,创1998年以来的新高,预计全年将超过5万亿元,增长10.5%!中国如此众多的消费人口和极具增长性的零售市场,预示着零售业开放后,本土企业将面临着更大的竞争。谋求上市,突破融资瓶颈,也就成为相当多有实力本土零售企业的不二选择。
本土“大鳄”加速形成
“扩张”重要还是“盈利”重要?近期广东零售业频掀上市潮,也为业界一直热议的“本土零售业发展模式”增添了一个注脚。
据有关专家介绍,在欧美发达国家,其零售市场基本上都被本土企业所占据,在德国主要是麦德龙,在美国是特易购,在法国是家乐福,而在美国则是大名鼎鼎的沃尔玛,历史上这些欧美国家零售业也发生过跨国大战,但最终在各自的本土上,占优势的还是本土企业。而欧美零售业另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垄断程度非常高,一个国家前10位甚至前5位的零售企业就瓜分了该国80%以上的零售市场份额,而这些企业大部分都已发展成为跨国巨头。
在外资加快抢滩布点之际,国内零售业的格局也在悄悄发生变化。据商务部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全国前30家连锁企业销售额为1705.1亿元,增长38%;销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6.8%,同比提高1.8个百分点。越来越明显的集中趋势表明,“扩张可能是找起,但不扩张则是等死!”有关专家分析,这次本土零售业掀起上市潮,也正是在积蓄着与跨国巨头硬碰硬的实力,通过上市弥补资本的不足,通过股份制改造实现经营管理能力的飞跃,由此,国内零售业真正意义上的“大鳄”有望加速形成。
本报记者 马汉青 通讯员 王嘉应
(子琦/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