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12日 09:18 经济参考报

  立刻注册新浪免费邮箱,激活1G空间

  “我们不能总是靠少数民族唱歌跳舞来实现发展。”

  这是一位朋友私下里透露给记者的、据说是云南省某领导在非正式场合讲的一句话。

  那么云南今后发展靠什么?

  “八个字,希望在山,出路在林。我们要拿出(上个世纪)80年代搞烟草的劲头,发展以林纸产业为主的林产业。”云南省政府的一位同志这样告诉记者。有同行半开玩笑地注解:这是“省策”。

  说实话,在云南这样一个肩负国家甚至国际生态环保重任的地方,谈“林纸”这种容易使人联想起“砍伐”和“污染”的字眼儿,很容易犯忌。

  “没问题。”云南的同志讲,“我们是利用荒山秃岭营林造纸,搞林纸一体化,而不是去砍原始林天保林。”

  以前我们国家造纸,九成多原料用“草”如芦苇、麦秸等等,污染大,纸质差;国外则正相反,九成以上的原料用木头。

  然而外国人伐木造纸,却是不同国家视资源不同而做法有异,但有一点则成为共识,即由大浆厂大纸厂营造人工速生丰产林,并将营林、采伐、制浆、造纸与销售组合成良性循环的产业链。这就是“林纸(更准确地说是林浆纸)一体化”,也是国际造纸业的主流和趋势。

  “我们的选择,符合科学发展观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的要求。”云南的同志普遍这么看。

  据记者考证,云南的“省策”,有“国策”为依据。国家《全国林纸一体化工程建设“十五”及2010年专项规划》,已将云南“布局”在内。

  据传,亚洲最大的造纸企业金光集团在前期试点进展不错的基础上,有意投资数十亿美元,在云南建设2600余万亩桉树速生丰产林。

  质疑引出“高层论坛”

  说犯忌还就真犯忌,云南的这个“省策”,还就真遇到了林学界的质疑。

  早些时候,有媒体引用“林学界内的主流说法”称,桉树人工林蓄水性很差,对林地养分的消耗十分大,素有“抽水机”和“抽肥机”之称。此外,桉树还会产生某种毒性物质抑制其它生物的生长。民间就有所谓“桉树林中上无飞鸟,下无杂草”的说法。

  还有报道讲,林学界学者们早已达成共识,人工纯林——即人工种植的同一树种、树龄相近而且比较密集的林子,各种单一树种如杨树、杉树、桉树人工速生丰产林就都属于此——容易导致水土流失、病虫害加剧、森林火灾增多,特别是生物多样性消失等一系列问题。故而人工纯林就好比“绿色沙漠”。

  专家们据此担忧,云南会变成“绿色沙漠”,出现严重的生态灾难。

  果真如此,这责任还真不是云南省兜得住的。

  怎么办?讲科学发展观,还是先听听科学家的吧。受到震动的云南高层首先想到了这一点。

  9月中旬,一个以云南林纸产业发展为主题的高层专家论坛在春城昆明开讲。

  与时下泛滥成灾的那些个“论坛”不同,这个论坛还真不是“花架子”。与会者有中科院院士、中国林科院首席科学家,可谓“高”;有一批或有“海归”背景、或坚持工作在林业科研生产一线的中青年骨干科学家,各个一肚子真学问,鲜有浪得虚名者,可谓“实”;没有为求证主办方的观点搞人员安排上的一边倒,持不同意见的科学家一并邀请,可谓“全”。

  有明眼人评价:这种水平的论坛,在云南还真不多见。看得出,云南省这回是动了真格儿的了。

  “竹说”挡不住桉树的魅力

  西南林学院副院长杨宇明教授,是与会专家中引人瞩目的一位。这位去年7月刚获得环境科学与工程专业博士学位、不久前又获得第九届芝加哥自然博物馆年度生物大奖的科学家,经历非一般人可比。他15岁参加工作就进入云南森调队,在林业系统一干34年。谈起云南的山水树木,他如数家珍,讲话分量很重。尤其杨先生又是媒体报道中提到的不赞成大面积种植桉树,担心云南因此出现生态危机的科学家之一。

  然而杨先生在发言中并没有集中火力讨伐桉树,倒是给云南林纸一体化开了张新方子——种竹子。准确地说,就是以竹代木,大力发展竹浆林基地和竹浆造纸。

  原以为竹子和熊猫相依根在四川,听了杨先生发言,方才知道云南不仅是中国、而且是世界竹类植物的起源地和现代分布中心,拥有中国1/2、世界1/4的竹种资源,有“世界竹类故乡”之称。

  杨先生提交给大会的发言稿中,用一半篇幅讲了竹浆造纸的道理和好处,条分缕析,很有说服力。但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专家悄悄告诉记者,杨先生说得都对,但就是不大可行。因为云南的竹子多为丛生竹,长在水边道旁,在山上难以成林;能成林的是散生竹,如四川大面积的毛竹林,那才能为造纸提供充足的原料。

  这个观点,在随后深入林区的考察中,已为记者亲眼所见,并得到思茅市林业局局长陈建疆同志的证实。

  广东来的一位专家告诉记者,当年广东某地建了一座年产5万吨的竹浆厂,结果半年不到原料即告罄,厂子濒临倒闭。后来还是鼎丰纸业接手,搞了6万亩的速生丰产桉树林,现在这个厂已是南方某著名品牌纸制品的主要原料供应商。

  记者耳闻目睹,杨先生的“竹说”在论坛上和者盖寡,大家的注意力似乎都盯在了桉树上。

  破解桉树谜团

  许多中国人是通过可爱的小考拉(树袋熊)知道桉树的。桉树原产于澳大利亚,有900多个种和变种(一说600余种),具有不同的用途和适应性。像巨桉、蓝桉、柳桉、赤桉、史密斯桉、王桉等,都是优良的用材树种,可以生产多种工业用材,尤其是造纸,被誉为纸浆工业的“绿色黄金”。

  桉树几乎是世界上生长最快的阔叶树,它不休眠,只要温度湿度适宜,就会不停地长。有记录表明,巨桉、尾叶桉和巨尾桉日均可长高2厘米。桉树人工林平均每亩蓄积量为6立方米,种得好的可以达到10立方米,且轮伐期只要六七年,是人工林树种中最短的。据说泰国人还在研究将杂交种的桉树轮伐期缩短到3年。而在云南种松树,要十几二十年一个轮伐期,亩蓄积量才四五立方米,效益较差。

  目前,全世界已有120多个国家引进桉树,该树种种植面积已有上千万公顷,约占世界人工林总面积的1/3,和杨树、松树一道,被公认为世界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发展速度之快、质量之高,是任何其它树种难以相比的。

  桉树大约在1890年就由意大利人引入我国,据说当时是送给慈禧太后观赏的。桉树进入中国百余年,起初发展势头平平。直到1984年,我国才与澳大利亚正式开展了引种与栽培技术合作,并在广西东门林场先后引进174个桉树树种共200多个种源,通过品种改良和高产综合试验,建立了我国第一个桉树基因库。

  目前,我国桉树种植面积约为150万公顷,并且每年向上递增约20万公顷,排在巴西、印度之后居世界第三。

  当然,随着桉树的推广,有关桉树的种种说法也开始蔓延,前面提到的那几点,20年前,记者随林业部的同志在云贵川采访时,就听过多次,至今争论不休。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曾在澳大利亚专事桉树研究的徐大平博士告诉记者,这些说法,多是老的英文文献上记载的,现在看来并不准确。

  近年来,中外科学家一直试图通过研究和实践,来破解关于桉树的种种谜团。

  ——关于桉树是“抽水机”。国家林业局桉树开发研究中心与澳大利亚专家进行了3年的研究表明,桉树光合作用强,用水效率很高,其用水绝对量比其它人工树种少;据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先生提供的研究数据,每合成1公斤生物量,松树需要1000升水,黄檀和相思要800升水以上,而桉树只需要510升,且收获指数和松树一样达到0.65。另外,桉树叶面积小并且垂直悬挂,树冠截留降雨量不到其它阔叶树种的一半;来自我国最早大规模种植桉树的广东湛江市雷州林业局莫晓勇博士的研究报告称,桉树的根系主要分布在地下50到100厘米处,对地下水没有影响。雷州半岛大面积种植桉树后,原来的红沙漠地带变成了绿洲,较好地保护了生态环境。因此,桉树是“抽水机”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关于桉树是“抽肥机”。据专家们提供的联合国粮农组织报告讲,在已经退化和滥伐的荒地上种桉树人工林,比其它大多数树种归还林地的营养更多。巴西曾对一块4年树龄的柳叶桉林进行研究,证明桉树从林地吸取的养分,只占总量的15.8%,还不及每年由树叶返回的数量;日本科学家的研究发现,桉树居然可以利用空气中的氮;我国长期研究桉树的专家也发现,通过科学施肥、降低种植密度、枯枝落叶和砍伐剩余物留地还田等措施,是能够避免土地板结和地力下降的。

  ——关于桉树有毒,“克生”,影响生物多样性,容易导致病虫害加剧、森林火灾增多。专家们讲,这些说法缺乏科学事实来证明。莫晓勇博士认为,在草灌稀少的荒山上种上桉树后,耐阴植物发展了,实际上是增加了生物多样性;云南林业厅的同志讲,在楚雄地区,农民将蓝桉与红薯、烟叶套种,长得都不错;广西东门林场林业科学技术研究所副所长沈文辉研究发现,桉树的病虫害比之其它树种如马尾松,毛虫爆发的程度、传播的面积都要小;雷州林业局高级工程师杨国清总结雷州半岛种植桉树的实践后,也认为桉树的虫害威胁要比其它树种少得多;专家们还提出,我国南方林区发生火灾最少的就是桉树林。澳大利亚桉树林火多,主要原因在于干旱和高温。

  当然,专家们也承认,相对于天然林而言,人工桉树林的生态系统的确比较脆弱。但这是发展人工林所面临的共性问题,而非桉树的“专利”。只要经营和耕作方式科学得当,其缺点是可以克服的。

  人工纯林是必然选择

  说完桉树,再说人工纯林。简单说,就是集约经营的、以生产木材为主要目的人工林。

  从学术的角度讲,人工林属于一种替代森林,这个概念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

  专家们告诉记者,从生态学的角度讲,人工林当然远不如天然林。但是,在自然植被尤其是森林资源遭到严重破坏的地区,特别是热带和亚热带地区一些几乎被砍秃了的地方,你还就得种这东西。

  道理很简单,人们砍天然林,是为了要木头。你不让他砍天然林可以,但木头从哪来?人们现在还不能不用木头。怎么办?出路就一条,种人工林。

  人工林生产木材的能力,是天然林的2到10倍。林学界现在提出一个“林作物”的概念,就是像种庄稼一样经营人工林,源源不断地“种”出木材,满足社会需求。这样,人们才能不砍或少砍天然林。

  再说被破坏的林地,要让它自己恢复到原始生态是不可能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种人工林。它除了能给人类提供木材外,还能迅速修补地表的黄色“秃疮”,让大地回绿,实在是一举两得的好事。

  过去民间有种说法,说是聪明人不砍自己的树,咱买国外的木头。其实一样,砍了国外的天然林,破坏了人家的生物多样性,后果将由地球人共同承受。这一点,外国人一点不傻,发展人工林,人家已经走在了咱们前边。因为这是人类共同的必然选择。

  云南省的同志并不讳言,云南一些地方在长期的开发中,确实砍伐了大量的森林,形成了很多的荒山、荒坡。这一点,记者20年间几下云南,耳闻目睹,印象颇深。然而这正好说明,在云南种人工林,既有条件,也有需求。

  再一点,就是选什么树种种人工林。中国林学会树木引种驯化专业委员会主任王豁然先生强调,“这是成功的关键”。

  他特别指出,在使用乡土树种不能重建森林植被、或经营成本过高时,选用合适的外来树种搞人工林,不论是从生态学的观点还是经济学的观点讲,都没问题。

  有同志开玩笑说,不能一提外来物种,就想到“入侵”这样的字眼。老玉米就是外来的,不也是我们的当家作物之一吗?

  王先生举例说,像英国在苏格兰北部高地使用从美国西海岸引种的锡加云杉和花旗松建立人工林,我国西北半干旱地区使用从北美引种的刺槐建立水土保持林,都是自然植被遭到严重破坏后,用外来树种建立替代森林的范例。

  关于人工林与生物多样性,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热带林业研究所所长徐大平博士打了个比方:总不能为了生物多样性,就把猪、牛、羊、鸡、鸭放到一个圈里养吧?同样,也不可能把高梁、水稻、玉米种在一块田里。人工林作为“林作物”,其使命是给人们提供木材,让人们少砍天然林,从而达到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的。

  此外,种树的时候,也可以采取像限制单一树种林地的面积、将不同树种的林块交错组合排列等方法,来降低人工林的“纯度”。

  对于人工林是“绿色沙漠”的说法,多数专家付之一笑:沙漠要是绿色的倒好了。人工林再不济,在生态保护上也是有功的。据统计,一亩林地一天可以吸收67公斤二氧化碳,一个月吸收125公斤二氧化硫,一年吸收60吨灰尘。瑞典用了10到15年时间,为发展林纸业营造了大面积的人工林,从而在世界上第一个实现了大气碳循环负增长。

  耳听为虚 眼见为实

  俗话说,耳听为虚,眼见为实。论坛结束之后,记者和部分专家钻进滇南林区一探究竟。

  图①是记者9月13号在思茅市景谷县钟山乡公榔村马鞍山那广地林地拍摄的。这块近120亩的林地,是云南云景林业开发有限公司实施的公司+农户种植无性系桉树基地之一。以前这里还是块荒地,海拔930米;前年7月,农民们在此栽下了云景公司自行繁育的雷林102号桉树。两年光景,成活率达到98%,平均株高11.8米,平均胸径8.4厘米,每亩蓄积量达到5.36立方米。其速生丰产效果显而易见。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图 1

  图②是记者在不远处拍摄的另一块桉树林,图中清晰可见树下草灌丛生。拍摄时有专家特意提醒记者:听,鸟叫。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图 2

  图③、图④和图⑤,是在澜沧拉祜族自治县竹塘乡东主村生态环境相近的同一面山坡上拍摄的一块荒草地、一块思茅松林和一块桉树林。下面的表格是今年9月,金光集团思茅金澜沧丰产林公司在热带林研所专家的指导下,对这三块地的生物多样性的调查统计。结果也是显而易见的,桉树林与松树林和荒草地相比,林地生物多样性和植被覆盖度有显著增加,这对于水土保持和改善生态环境显然具有积极作用。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图 3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图 4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图 5

  桉树之争意在云南之外

  从昆明开会到滇南考察,记者一直在思索,发生在云南的桉树之争,怎么会引起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的关注呢?

  “这不仅是云南一省的事。”一位专家告诉记者:“污染严重的草纤维造纸早晚要被彻底淘汰,林纸一体化势在必行,这个大家都没有意见。问题是种什么树。杨树不错,速生丰产。但是山地不能种。种在平地又要占用粮田,不合政策。我们曾经考虑过杉树,这是我们的乡土树种,开始也能速生丰产。但是人工无性系培育到两三代后,生长就变缓了。看来杉树也当不成主力。选来选去,我们相中了桉树。”

  据专家介绍,眼下国内桉树种得最多的是广东,广西次之,接下来是海南、福建和云南。桉树不耐寒,超过零下3摄氏度就容易得病。目前,科学家们正在培育耐寒的桉树品种,如果成功,可以在江西南部、湖南南部、四川南部和贵州南部推广。

  目前,我国南方总共有大约1000万亩桉树林,10年内应该达到到2000万亩。这样,每年有200万亩可以轮伐,按每亩出材7.5立方米算,就是1500万立方米,可以制400万吨纸浆。这相当于去年我们从国外进口纸浆量的2/3。

  据说在两广,种桉树的当地人发了财后,已经不干了。接他们手的外地民工,头一拨也发了财,又已经转手给下一拨了。换句话说,发展桉树,还能够吸引大批农村劳动力。

  “看来,桉树大有希望成为我们国家尤其是南方林纸一体化的当家树种。”许多专家这样认为。

  “也正因为如此,关于桉树的理论上、技术上以至观念上的问题和疑团,就应该尽早搞清楚。在这一点上,我们林学界有义务、有责任。”对此大家都没有意见。
彩云之南:桉树之争的最新版本(组图)
作者:朱羽

  (来源:经济参考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国青闯入亚青赛决赛
2004诺贝尔奖
雅尔北京音乐会
最新汽车降价信息
2004中华小姐环球大赛
中国高官参加七国会议
海军音乐剧《赤道雨》
你最喜爱大学校徽评选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