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疯涨 第四次石油危机若临将对股市影响几何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10月09日 05:45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赵丹阳 近期,大盘在跌出1259点的新低后开始强劲反弹,在一举收复1300点和1400点的整数关卡后,于1500点大关前暂时停住了脚步。大家又开始争论起一个永恒的话题:大盘会下跌,还是会继续上涨?
撇开股市政策面的变化和影响不谈,近期全球经济所遭遇的一个最大的问题应该引起我们的关注,那就是石油价格的连续疯涨,将对中国企业的盈利预期产生巨大的影响,并且可能会改变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水平,引起股市的新一轮调整。 目前,纽约商品交易所原油期货的价格已经突破每桶53美元,创出1983年开始原油期货交易以来的历史新高。不仅如此,原油价格在突破50美元整数关后,有加速上升的趋势。其上涨势头之迅猛可谓少见。照此速度涨下去的话,60美元一桶的价格可能很快就会见到,而这个价格在几个月前是大家想都不敢去想的。自1947年至今,全球曾经经历过三次石油危机,也就是三次油价疯涨。由于中国经济过去的封闭,我们对于石油危机的滋味还没有切身体会过。今天,随着中国经济的日益强大和开放,我们将不得不面对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石油危机。那么,这一次石油价格的疯涨,将会对中国经济和中国股市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 还是让我们先来看看前三次石油价格暴涨对于发达国家所造成的影响吧。 第一次石油危机是1973年中东战争,欧佩克(OPEC)国家为制裁西方,联手削减石油出口量,石油价格从每桶3美元上涨到每桶12美元。 第二次石油危机是1979年,霍梅尼上台,伊朗为报复美国支持伊朗旧国王,宣布石油禁运,油价从每桶15美元上涨至35美元,引起全球经济衰退。 第三次石油危机是1990年海湾战争爆发,国际市场原油价格在3个月时间内从每桶14美元上涨到40美元。由于战争很快结束,这次油价暴涨对全球经济的冲击要小得多。 可以看出,过去这三次油价暴涨都和战争有关,主要是OPEC国家联手控制产量,限产造成短期石油供应短缺,引起油价暴涨。而实际的石油储量及开采能力都是供大于求的。但是这一次的油价上涨原因却有本质的不同。虽然最近一直有观点认为,此次油价暴涨存在着很大的投机因素,但是石油供求基本面因素发生了根本改变却是不争的事实,而且也绝对不容忽视。 石油在经过上百年的开发后,从1970年至今的35年里,全球基本没有再发现大的油田储量。目前的高产量地区80%都是1972年以前发现的。现有的主产油田大部分或者已经处于开采高峰期,或者已经进入开采衰退期,如中国的大庆油田和英国的北海油田。由于北海油田的老化,英国今年第一次从石油输出国转为石油输入国。数据显示,全球石油的消费每年都在递增,尤其是近几年随着中国和印度两个大国经济出现高速发展,石油消费有加大的迹象。预计2004年石油每年新增日消费量为200万桶。而据委内瑞拉石油部长Ramir称,欧佩克目前的原油日产量已高于该集团的官方配额达200万桶,欧佩克的大多数成员国原油产能已经达到极限,在短期内提高原油供应量已无多少调控空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研究部副董事鲁宾逊也认为,由于产油国原油存量下降,加之中国内地等对石油需求激增,在供求不平衡下,预料油价将继续高企。如果伊拉克和俄罗斯能够稳定政局,那么石油的供应能力可能还可加大一点,但即使如此,相比日益庞大的石油需求增量,也是无济于事的。这就是为什么目前一有任何风吹草动,哪怕是一次飓风,一次工人罢工,石油价格就会出现暴涨的原因所在。这也就是说,全球石油第一次出现了真正的供需矛盾,而这一矛盾不是短期内就可以调和的,因此可能会是长期的、持久的。这也是人类社会走向现代化和地球能源储量有限的根本性矛盾。 也许有人会说,随着人类科技的发展,我们可以寻找石油的替代品,从而减少对石油的依赖。所以,油价上涨并不是那么可怕。果真如此吗?石油需求从1972年的平均每天5300万桶到2002年的7730万桶,年复合增长为1.26%。而石油供给从1972年的平均每天5400万桶到2002年的每天7660万桶,年复合增长为1.17%。在过去的20年中,我们可以看到,无论石油价格怎样波动,石油总的需求量总是在增长。即使是1973年石油从每桶3美元涨到12美元的时候,全球耗油量也只从1973年的5730万桶/日,轻微减少到1974年的5640万桶/日、1975年的5620万桶/日,1976年又大幅回升至5950万桶/日。在原油价格上涨幅度如此巨大的时候,原油消耗量并没有减少,这说明原油的消耗是刚性的,不容易取得替代品。其结论就是,当原油大幅上涨的时候,由于原油消费的无弹性,原油使用国将无条件接受原油输出国的财富转移,或者说财富剥削。1979年的数据也可以得出类似的结论。 由此,我们认为,由于石油是不可再生以及不易替代的,所以,即使油价大幅上升,石油的消费也很难取代。这就意味着油价上涨将会引起全球财富的重新分配,财富将会从石油消费国无条件地转移至石油生产国。根据预测,中国2004年全年将进口原油达到1.2万吨,折合约8.8亿桶。2003年全年实现油价31美元,假设2005年全球油价在50美元/桶以上,则中国将为此多付出外汇19×8.8=167.2亿美元,即1382亿人民币。这就相当于石油组织对中国的征税。这也是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造成的最直接和看得见的损失。 那么,看不见的潜在的影响又是什么呢?1973年石油危机后,美国标准普尔指数从1972年的117.44点跌至1974年的69.72点,跌幅达40%;日经225指数也从1972年的5236点下跌到1974年的3764点,下跌了29%。这种情况会在今天的中国重演吗? 中国经过26年的高速增长,开始全面进入重工业时代。今天的中国有点类似于1973年的日本。日本战后出现20多年的繁荣期,到1973年,日本经济开始进入重工业化。重工业使投资规模急剧增大。大型企业之间的合并催生了三菱重工、新日本制铁等超级企业。1973年的油价暴涨引起日本通胀恐慌。1974年日本批发物价上升了31.4%,消费物价上涨了24.3%。为了抑止高物价,日本政府采取了紧缩信用的金融政策,导致企业出现大量过剩生产,工业产值急剧下降。1974年日本工业产值下降20%,130万人失去工作,出现了经济滞胀。 今天中国的投资规模也急剧膨胀。而中国目前的通货膨胀压力也很大。7月份CPI同比上涨了5.30%,而反映工业半成品的工业指数(资讯 行情 论坛)上涨却达17.3%,上半年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也有9.8%。这些数据说明,原材料上升过快,而企业无法有效将价格上涨转移到成品,企业毛利率在压缩,企业盈利趋于恶化。 根据人行对5000家企业的调查显示,7月份企业库存增长22%。这是因为油价上涨,带动原材料价格出现上涨预期,企业本能地开始囤积原材料。库存加大,使得企业存货占流动资产的比重已接近30%。在流通领域,这种情况更加明显。这说明企业的流动性开始出现问题。 最近由于石化价格急升,南方某市有两家化工企业已经停产。企业老板抱怨化工产品涨幅过大,企业订的原材料如果不生产直接卖出去还可以赚钱,而一旦生产出来,由于终端价格没有上去,企业还会亏损,对企业来说,只有停产。由于石油已成为现在工业社会的百业之母,如果类似的情况在各行业普遍出现的话,那么油价上涨所影响的就不仅仅是水、陆、空运输,燃油发电等个别直接相关行业,还将对整个中国企业的盈利预期产生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由于股市投资的就是企业的盈利预期,因此,可以预计中国股市的整体估值将会出现调整。我们已经看到的是,近日,随着油价飙升,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将不久前公布的明年全球经济4.3%的增长预期,下调到了4%。在中国经济日益融入全球一体化的今天,我们似乎没有理由轻视或者忽略油价上涨对中国经济乃至中国股市的冲击。当然从长期看,随着中国生产力效率的提高,企业竞争力的增强,我们在完成产业转型后,经济仍会走好,股市仍然会走出一波大牛市,这一点,我们坚信。但是从中短期来看,对于正在到来的第四次石油危机,我们必须提高警惕,尤其是对于投资人来说。 聚焦油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