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增高产品水分到底有多少?(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30日 08:39 南方日报
  南方日报
增高产品水分到底有多少?(图)
资料图片

  某电视直销广告称:一位50多岁的老人服用增高药数月后“长高”10厘米

  增高产品水分到底有多少?

  提示

  拥有修长健美的身材是很多人的梦想,尤其是当今社会崇尚高个,“高人”有“高人”的骄傲,“矮人”有“矮人”的苦恼。身材高矮或多或少都会影响择偶、就业,以及日常生活中与人相处。正因为如此,一系列增高产品应运而生,铺天盖地的增高广告令人目不暇接。然而,面对天花乱坠的广告宣传,消费者不但无所适从,甚至有的因使用后无果而投诉生产厂家。于是,人们不禁要问,增高产品到底是否有效?

  关注

  增高产品纷繁芜杂

  不久前,长春市何野等30多位消费者联名向广东省消费者委员会投诉,状告广东省某厂生产的“高尔宝”增高护膝疗效与承诺不符。更恶劣的是,“东窗事发”后该产品经销商逃之夭夭,令受骗的消费者无处索要赔偿。

  无独有偶,家住广州市五羊新城的读者张先生日前向本报投诉称,几个月前花1000多元在网上购买了两盒据说对20多岁成年人有较好增高效果的“×力胶囊”,用了以后发现自己的身高毫无变化,于是强烈要求媒体把那些黑心厂商曝光,以免再有消费者受骗上当。

  昨天记者上网搜索,输入“增高产品”四字,发现各种增高产品网站之多数目惊人,产品广告词也吹得天花乱坠。但同时,记者发现关于增高产品的投诉也不少。记者进入一个“增高论坛”,发现众多有增高需求的网友聚在一起交流心得,受骗者诉说受骗经历,痛斥商家的不轨行径,提醒其他网友不要轻易上当。但也有的所谓“增高论坛”实质是在做广告,极力劝说想增高的网友购买他们的产品。

  记者发现,即便有众多受骗者现身说法,痛斥一些增高产品欺诈消费者的行为,但对增高产品心存幻想者仍大有人在。连日来,记者在广州街头随机采访了几位市民,一位做药品生意的李先生告诉记者,南方人身材普遍比北方人矮小,出差到北方城市时常感到自卑,虽然自己已经23岁,但仍然相信可以借助药物的功效增高,尤其是一些电视直销广告说得很令人心动,只是增高产品普遍偏贵才没舍得购买。

  采访中,一位看上去已有175厘米的高中生居然也表示想买增高产品,理由是自己爱好打篮球,现在的身高在球场上实在没什么优势,但问题是如今增高产品纷繁芜杂,实在不知道该相信哪个。

  药物增高不能轻信

  记者调查发现,市场上的增高产品主要分为内服和外用两种。比较常见的内服产品是一些以赖氨酸、钙、锌等为主要成分的保健品,也有一些含有激素的药品,但在市场上所占的份额不大。而外用的增高产品主要是足底按摩、助长膝套与牵引拉伸等产品。

  据记者了解,事实上一个人的身高长到一定年龄就不长了,成年人的身高一般是不会发生变化的,这是众所周知的常识。但市场上销售的很多增高产品对这一常识进行了模糊处理。例如被各地消费者投诉的“××宝”增高护膝,在产品说明书上注明“适合6岁至30岁人群使用”。然而,令人不解的是,几乎所有增高产品在宣传时都会声明“效果因人而异,至少经过数月甚至一年半载才能见效”。业内人士认为,这种理由只是为给生产者留条退路,以免太快露馅。

  广州市某大型医院生长发育科医生告诉记者,从医学角度分析,人的身高是由遗传基因和环境因素决定的。孩子能不能长成高个子,与父母的遗传基因关系非常密切,父母矮小的子女个子偏矮几率很大。另外,后天因素也很重要,包括均衡的营养、适量的锻炼、充足的睡眠,这些都属于促进身高的因素。目前,我国最有效的增高方法就是打生长激素,但并不是所有人都适用,如果人体本身不缺乏生长激素,即使坚持使用,效果也不明显。

  研究青少年营养问题的中国老教授协会医药专业委员会宋广林教授告诉记者,人体的骨干和骨骺愈合后,除了外科手术,一般没有其它增高的办法。换句话说,若骨骺接近或已经闭合,使用任何增高产品的效果都应该无效,某些增高产品所承诺的一个月增高5厘米到12厘米纯属无稽之谈。

  针对某些商家宣传补钙能增高的提法,宋广林认为,钙只不过是人体健康和骨骼生长不可缺少的物质,不能把“强化作用”说成“有助增高”,补钙和增高是两回事。

  有骨科专家提醒迷信补钙的消费者,过量补钙若超过血液溶解能力,便会在人体其它组织中沉积溶解,若沉积在关节处,便会引起关节疼痛,沉积在肌肉里便会形成坚硬结节,沉积在心脏会引起传导障碍,导致心律紊乱。

  增高产品长盛不衰

  针对眼下增高产品越卖越红火的现状,有关业内人士认为,这都是商家促销手段所致。其手法主要有三:一是在媒体上不遗余力地宣传,夸大产品功效。最常见的在广播里做广告,吹嘘产品的功效如何神奇,然后找一些“托儿”假扮消费者打电话“现身说法”。还有的在电视直销广告中使用电脑技术,将人物的影像通过电脑叠加在背景上,然后同时播放,令使用产品前人物的比例略小于使用产品后比例;二是产品的专利和批号挂羊头卖狗肉。据悉,有些增高产品打上“国家专利”旗号,其实所谓的专利只是外观设计专利,与内在功能没有必然联系。还有的增高产品在广告中声称是某某医科大学或研究所、某某教授呕心沥血多少年独创,核查却发现是子虚乌有;三是打一枪换一个地方。据业内人士透露,几乎所有增高产品在宣传时都声称“增高效果因人而异,短则三五个月,长则需要一年以上”,这实际上是商家利用使用者“期待”的心理打“拖延战术”,以便确保短期内不会有消费者找上门来算账。

  除了商家“高明”的促销手段,消费者盲目渴求增高,也是众多增高产品得以长盛不衰的原因之一。不少消费者有时面对漏洞百出的增高广告缺乏起码的理智,以某电视直销为例,居然搬出一位五六十岁的老者做代言人,称服用了某某增高产品几个月后就长高10厘米,冷静的消费者一看就能识破。

  日前,广东省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有关人士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去年,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发布了《关于日常生活用品不作为医疗器械审批的通知》。通知规定,增高仪、减肥仪之类的产品只能作为日常生活用品,不得冠以“医疗器械”名称。也就是说,标榜增高疗效的增高产品属违法宣传。在去年全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会议上,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局长郑筱萸明确表示,对增高仪、减肥仪之类冠以医疗作用的日常生活用品要坚决清理,已发放医疗器械注册证的要予以撤销。据了解,目前只有卫生部拥有保健食品的审批权力,但在卫生部目前所批准的保健食品功能中,根本就没有“增高”这一项,一些所谓的“增高产品”实际上就是普通的生活用品。

  一位资深网友告诉记者,虽然网上关于增高产品的信息良莠不齐,但这仍然是一个维护消费者权益的平台,甚至优于电视和报纸。原因很简单,各种增高产品在电视和报纸上做的广告数不胜数,但凡有增高产品投放广告的媒体,一般都不会揭露“增高产品”背后的黑幕。只有在网络上,受骗的消费者会现身说法,毫无顾忌地揭露不良厂家和商家的行径,令他们无处遁形。

  有业内人士一针见血指出,增高产品之所以得以大行其道,最大原因是给期望增高的人群一个虚幻的希望。其实商家们都很清楚,舍得花不菲的价钱购买增高产品的消费者,大都是真正有迫切增高需求、有购买能力、身高已经定型或将要定型的成年人,他们都感到身材矮小的压力。鉴于此,商家绝不愿用一句“该产品对成年人无效”断了自己财路。而对于正在长高的青少年,使用增高产品后的效果则不好判断。部分专家也认为,在青少年发育期间,通过补充营养可以达到“助长”的效果,但市场上的增高产品却肆意夸大功效,将适用人群范围延伸,其结果只能把“牛皮”吹破。

  本报记者 孙茂勇 实习生 陈永进(来源:南方日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F1中国大奖赛
《2046》公映
法国特技飞行队访华
网游天堂2新增服务器
2005新浪考研大讲堂
国庆出游宝典
“十一”缤纷车世界
全国万家餐馆网友热评
《性感文化的解析》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