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2004中国营销领袖年会 > 正文
 

中国营销25年:现状与未来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16:56 新浪财经

  

中国营销25年:现状与未来

《南风窗》兼《新营销》总编辑秦朔在2003年12月于广州举办的中国营销领袖年会上(资料图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展望未来,站在“新营销”的立场上,中国的营销在未来将从过度注重数字的增长,慢慢走向强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强调快速到强调均衡和系统;以强调规模到强调营销的质量;从强调营销的艺术到强调营销的科学,最终会从一个机会导向的营销走向实力导向的营销。

  《南风窗》兼《新营销》总编辑 秦朔

  2000年我在美国读过一本书《影响美国管理的76个决定》,其中有几个决定是与传媒有关的。第一个是《财富》杂志在1955年对美国工业企业500强的评选;第二个是哈佛商学院对教育多元化的开发。2003年“中国营销领袖年会”,我们也希望它能成为《南风窗》和《新营销》的一个有远见的产品,能够在今后的每一年都举办这样一个盛会。

  2003年走完了。这个日子,也是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两周年的日子,也是中国明确自己要建立市场经济体制9周年的日子,更是中国改革开放25年的日子。25年前的中国,开始由计划经济体制逐步向市场经济过渡。这25年,我相信也是中国市场深刻影响世界市场、中国的营销成为世界营销的一部分并且展现中国营销独特价值的25年。回顾过去,展望未来,“新营销”一词有了一种特别的意义。

  中国市场是如此的复杂,截止目前在中国市场上发生的一切已经超出了许多人的预计。相信在25年以后,全世界的营销专家,会更加惊呼中国市场的博大,会更惊呼他们“看不懂”。世界现有的营销技术、数据和统计分析的方法已经无法概括中国市场的现状;但中国市场的初级性特点,又使许多中国的营销专家呼吁,中国的营销要与国际营销接轨,进一步学习西方现今的营销理论。

  在未来的发展中,是中国改变了世界的营销规则,还是国际营销进一步影响中国营销的规则?我个人的看法是将互相改变,在互动中共同成长。中国的市场实在太大,太复杂,简单地指望用某一个西方理论,来影响统治中国企业的营销活动和理论是不可能的。中国不是一个小的国家,而是一个很大的国家,根本无法一概而论。

  考察中国25年的市场,在一步步成长的过程中,我觉得有两股力量须引起特别的注意:一是本土化力量的增长,二是国际化外来的冲击。中国企业非常注重在大众传媒舞台上的表演,国际企业则注重所谓“地下力量”的工作——他们非常注重新产品的定位和市场的研究、产品的宣传,包括渠道、销售的管理;中国营销的奇迹是与广告和策划分不开的,国际营销注重的是制度架构和规范;中国企业在渠道和本土化上有自己的优势,国际企业更强调品牌和服务;中国企业看中的是庞大的内需市场,而国际企业在全球化的角度下认识中国的市场;中国的企业非常强调感觉、强调艺术化的营销,曾创造出巨大的市场奇迹,也产生过各种不可控制的后果,国际企业营销强调科学,强调看得见、可以控制得住的后果,希望把市场的一切前景都能精确地测算和预见;中国的企业不断地创造神话,国际企业更强调成熟和稳定;西方市场是统一的市场,高度细分的市场,中国的市场是被很多力量细分的市场,同时也是细分不够的市场。

  展望未来,站在“新营销”的立场上,中国的营销在未来将从过度注重数字的增长,慢慢走向强调可持续的发展;从强调快速到强调均衡和系统、强调规模,到强调营销的质量;从强调营销的艺术到强调营销的科学,最后会从一个机会导向的营销走向实力导向的营销。这是我们的基本判断。

  我们对中国的市场怀着深深的敬畏。目前中国的市场是转型的市场,人均GDP还只有1000多美元,中国市场的转型还远远没有结束,相信再过10年、20年甚至更长时间我们还会说,转型还没有结束,两种力量的互动还在进行中。

  本土的优秀企业能与国际企业一起研究中国市场的规律,这本身便证明了中国市场的魅力!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下载点点通】【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
彩 信 专 题
新酷铃选
最新最HOT铃声推荐
双响炮
经典四格漫画
请输入歌曲/歌手名:
更多专题   更多彩信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5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