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商银行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广东纺织业蓄势巩固龙头地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22日 09:23 南方都市报

   “广东纺织工业生态调查报告”之2

对于粤纺织业从业人员来说,以下这些数字和政策的演变别有一番深意。

  江浙轻纺城迅速壮大

2002年,广东纺织品销售总额达1175.5亿元,占全国纺织品销售总额的17%;2003年,我国纺织品出口总额达到805亿美元,贸易顺差647亿美元,纺织品出口量占全球市场的40%,中国正成为全球最主要的纺织品生产和输出基地;2005年1月1日,随着《纺织品与服装协定》(《ATC协议》)的中止,纺织品和服装配额将全面取消,这意味着无论国有还是民营企业,不论规模大小,都拥有了外贸出口权

机遇与挑战并存。进入2004年,市场成交额高达200亿元的中大纺织群因整体设施落后,再加之商家各自为政,陷入了内耗的泥沼。而江浙轻纺城的壮大,又成为中大纺织群的“外患”——2002年,浙江纺织品服装出口比上年增长近20%,速度高居全国第一。

  广东纺织业急欲提升

此外,今年3月出水的《广东省纺织服装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再次发出预警信号——广东纺织工业竞争力提升速度有所减慢,存在累计折旧程度高,年限相对较长等问题。同时,一些地方政府急功近利,导致整个纺织产业发展后劲不足,一些经济指标甚至低于全国行业平均值;偿债能力与周转能力等运行效率的领先优势也有所削弱。

竞争是如此痛苦的博弈,广东纺织业提升的空间究竟在哪里?

蓄势的沉寂中已初露征兆——2004年8月,有着20多年历史的广州中大纺织群,被列入了首批“重点改造提升的批发市场”名单。在粤商急欲提升纺织产业的过程中,广州国际轻纺城浮出水面。这刚好印证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会长杜钰洲对粤纺织工业的评价和期望。杜认为,粤纺织工业应尽快走上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的新型工业化道路。为此,广、深、佛等中心城市纺织加工业实施梯度外移的同时,还应在市场、科技、文化、创新等方面进一步树立在全省纺织业的龙头地位。

  广州国际轻纺城重磅出水

面对江浙纺织业的挑战,今年8月重磅出水的广州国际轻纺城发誓通过定单化、公司化、信息化的现代营销手段,巩固加强广东纺织服装业的优势。据悉,为了打造中国纺织商业“超级航母”,规模庞大的广州国际轻纺城出巨资进行品牌推广,除为商家召开采购招标会和定货会,还将以国际博览会发布的权威纺织面料流行趋势信息为参考,指导商家合理开发产品,减少生产经营的盲目性。这个覆盖服装面料、辅料、家纺等系列产品的综合性市场提出的口号是建成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全国纺织品物流中心和国际商贸中心。

由此,在配额即将松绑的前夜,积蓄了多年力量的广东纺织服装业意欲一骑绝尘。

  专访主角

孙淮滨

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

  谢城崧

广东省纺织协会副会长

  中国纺织后配额时代将在2005年来临,而作为纺织品服装出口创汇大省的广东做好准备了吗?

很显然,随着内需的逐年增加以及大珠三角经济圈的形成,广东纺织业正面临着实现第三次跨越的发展良机——其无论是产品竞争力,还是企业竞争力、集群与区域竞争力,均在全国有着明显的优势。然而不可回避的是,目前珠三角纺织业在改革开放早期形成的先发优势正受到长三角的强劲挑战。

如何抢抓先机实现第三次跨越?因为后配额时代不仅意味着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也意味着更多的贸易壁垒和更多发展中国家之间的竞争。谁反应快,谁就能抓住机遇。为此,本报记者特意专访了中国纺织工业协会产业部副主任孙淮滨和广东省纺织协会副会长谢城崧,他们从梳理整个广东纺织业的历史开始,向记者阐述了广东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出路。

  权威对话

行业专家阐述广东纺织业的发展历程和出路

纺织国企应大力引进外资

  广东纺织业是全国排头兵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纺织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当时广东牢牢抓住了香港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大幅度向内地投资的机会,大搞“三来一补”,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产业的规模。

南方都市报(以下简称“南都”):能否从历史的角度,谈谈广东纺织产业在整个中国纺织产业中的地位?

谢城崧(以下简称“谢”):解放前,广东省利用毗邻香港的地缘优势,以港为店,采取“前店后厂”的模式经营纺织业,得到了较快发展。一直到解放初,广东都是全国四大针织基地之一。但解放后不久,广东与香港的这种产业联系中断,这导致了广东纺织业停滞不前。再加之上世纪50年代上海、天津和青岛等城市利用日本遗留下来的工厂恢复并扩大了棉纺织业的生产,广东的纺织产业开始落后于国内其他地区,其生产总值曾一度跌到全国第25位。在广东纺织产业萎缩最厉害的时候,全省只有一家纺织厂。

上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是广东纺织业逐步复苏的时期。这一时期,广东纺织业稳步发展,逐渐恢复。到1978年,广东纺织品总产值在国内的排名已上升到第15位。时任广东省省长的陈郁非常重视纺织产业的发展,曾亲自抓棉纺工业,兴建了韶关棉纺厂、乐昌棉纺厂等大型纺织工厂。

改革开放以后,广东纺织业迎来了发展的高潮。当时广东牢牢抓住了香港转移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大幅往内地投资的机会,大搞“三来一补”,以惊人的速度扩展产业的规模。到1996年,广东纺织品生产总值已跃居全国第三,而出口创汇、服装生产总值和针织品生产总值三项指标则达到了全国第一。

孙淮滨(以下简称为“孙”):广东是我国重要的纺织品生产和出口基地,在服装成品、针织品和无布纺等纺织产品方面是我国第一生产大省。这几年,广东纺织业一直保持全国领先的水平,对地方经济、工业化进程、出口创汇、就业和农民增收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心城市要发挥辐射作用

◎广东纺织业的发展要突出广州、深圳在全省纺织产业中心城市的作用。这两个城市资源、人才集中,在高端领域的产品开发要起到引领、辐射周边中小城市的作用。

南都:与其他地区相比,广东纺织业的优势和劣势在哪?

谢:广东纺织业的优势一是改革开放早,思想观念更新快,市场经济观念比内地发达;二是拥有毗邻港澳的地理优势,无论是资本引进还是打入国际市场,都有着其他地区无可比拟的条件;三是改革开放后广东纺织产业从国外引进了一大批世界一流的设备,为今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广东纺织业的劣势一是品牌少,主要是早年大多采用“三来一补”的经营模式造成的;二是广东纺织企业规模小,分布散,以纱锭产量为例,全省总量110万锭,而山东魏桥一个镇就有300万锭;三是管理落后,家族企业多。

南都:浙江省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额首次超过了广东,广东纺织业应该怎样反省?广东纺织业如何再次腾飞?

孙:前几年广东纺织业的出口创汇是全国第一,但今年上半年浙江的发展速度超越广东,而且差距还在不断扩大,浙江今年超过广东几成定局。这一状况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广东纺织企业的竞争力落后于浙江,增长后劲不足。其主要原因一是广东纺织企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对香港市场的依赖过高;二是广东纺织工业的产业链没有浙江完整,浙江在上游原料和下游企业方面都非常配套;三是广东纺织品牌的发展不如浙江。

广东纺织企业的发展要解决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产业分布结构的问题。要突出广州、深圳在全省纺织产业中心城市的作用。这两个城市资源、人才集中,在高端领域的产品开发要起到引领、辐射周边中小城市的作用。二是目前广东纺织产业外资比例高,民营资本少。外资虽然对就业和税收有贡献,但民族工业的发展对本地经济的发展回报率更高。

  粤纺织业备战后配额时代

◎配额的取消可加大出口创汇的机会,这对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广东纺织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

南都:面对2005年国外对我国取消纺织配额限制、后配额时代来临的机遇,广东纺织业做了哪些应对工作?

谢:首先加强对纺织企业的管理。针对广东纺织企业小而分散、竞争力不足的情况,广东纺织产业加强了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服装企业和服装城镇的整合。同时,广东纺织协会也开始倡导“服装特殊镇”,加强了产品设计和产品检测的力度。比如汕头市陈店镇、两英镇和峡山镇三镇就已组织起来进行了“纺织特殊镇”的申报。第二是加强国际市场的开发力度。今年上半年,广东纺织协会组织纺织企业分别赴美、英、日等地考察,直接在国外接单,加大了开发国际市场的力度。第三是广东纺织协会着手建立反倾销信息系统,组织和领导企业应对欧美等国的“反倾销”活动。第四是在国有纺织企业中,加快改制措施,大力引进外资,促进企业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孙:后配额时代的来临是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事件。配额的取消可加大出口创汇的机会,这对以外向型为主要特征的广东纺织产业来说是一个重要的机遇。我认为,粤企应在以下方面做好准备,一是要提高自身竞争力,对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要有科学的定位和选择。二是要规范贸易行为,加强行业自律,行业性组织要起到有效的中介、桥梁作用,要加强协调企业行为的能力。

  将轻纺城建成穗纺织业窗口

◎轻纺城要突出自身“城”的特色,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强布料市场建设,突出针织产品、家纺产品、产业用产品。

南都:江浙一带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江浙轻纺城的壮大,广州已意识到这点。中大纺织群被列入了首批“重点改造提升的批发市场”名单中,即将落成的广州国际轻纺城则打出了“打造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的口号,如何看待广东纺织业流通的变革? 

谢:轻纺城若要抓好这一机遇,就要突出自身“城”的特色,不要搞成纺织品展销会、服装展销会等单一、临时性质的活动,要针对国际市场的需求加强布料市场建设,突出针织产品、家纺产品、产业用产品。

孙:我认为纺织城要发挥更好的威力就要不折不扣地贯彻“打造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的口号,要有好的选题和策划,把该城建设成为广州纺织产业的窗口和品牌。

  链接

流通旗舰——广州国际轻纺城

在广州人气最旺的中大布市核心位置,今年年底将诞生——广州国际轻纺城。

据介绍,广州国际轻纺城总建筑面积超过30万平方米、可容纳4000间商铺、配套住宅公寓1200余套,停车位1000余个,城内经营品种覆盖服装面料、辅料、家纺三大门类的系列产品。除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之外,其还首创集展示、销售、办公与商务洽谈于一体的“商行式写字楼”、设立专门的贸易促进部门为商家提供咨询和协助,广州国际轻纺城还特别引进了港澳及海外的纺织行业协会、商会等组织,希望借助这些海外行业先锋的入主,促进国内外商情的沟通。

  商户沧桑

粤纺织业发展带旺商户

  提到广东纺织业,就不能不提中大布匹市场。当时在全国流行的一句话是:“全球面料看广东,广东面料看中大。”中大布匹市场的重要性由此可见一斑。作为目前华南地区年成交额最大的纺织市场,中大布匹市场每年纳税1亿多元,去年的市场成交额达到200多亿元。

但是由于中大布匹市场以临建为主,设施落后,经营档次较低,各板块的实力参差不齐,各分场不但不协同配合,还互相倾轧,相互制约。为了解决、消除这些问题和隐忧,中大纺织商圈不得不升级改造。

旧中大布匹市场退出历史舞台,迎来的是新中大布匹市场的升级改造,以及紧挨其旁的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建成,新中大纺织商圈将浮出水面。中大布匹市场的商户见证了广东纺织业的辉煌,为此,记者特地采访了中大布匹市场有代表性的商户,以期了解商户与粤纺织业共同成长的故事。

  个案1 6平方米铺位造就“收缩丝王”

主角:广州市恒业丰经贸发展公司 吴炳钱

“我的T恤是针织的,裤子是梭织的。”吴炳钱指了指自己红白相间的短袖T恤和休闲裤,“我不喜欢穿西装打领带。”35岁的他转过身去,T恤背面上方是四个极小的英文字母——BOSS。

  中学毕业后染指纺织业

吴炳钱的名片极其简单:广州市恒业丰经贸发展公司吴炳钱,甚至没有职位。谁能想到,吴创立的恒业丰公司是一家颇具实力的企业——包括负责研发、生产面料的佛山恒业丰公司、拥有1000多名员工的广东增城亿泰染整厂以及华南最具规模的恒业机电针车城。

如今,吴炳钱设在中大布匹市场内500平方米的恒业布行,每年吞吐的面料达25000吨,销售额超过5亿元。而当年,家住中大边的吴炳钱则是在中学毕业后,在中大租了一间6平方米的铺位,开始了他在纺织行业的掘金岁月。

生意之初,吴炳钱选择了从香港、台湾和韩国进口布料,因较早将韩国生产的一种叫收缩丝的面料引进国内销售,吴炳钱掘到了第一桶金。1994年——他入行的第二年,吴在佛山设立了恒业丰公司,引进专门的技术人才,培育其面料研发基地,并找来了技术人员,将收缩丝改良添入新的材料。“到1995年,行内的人开始叫我‘收缩丝王’。” “

  纺织企业需日日磨刀

收缩丝淡出市场后,吴炳钱更是加快了在纺织行业前进的步伐。

他的目标很简单——建成一个国际化的面料工业园区。“去年我到清远去考察,选地,现在还有一批人在帮我考察市场,包括配套的机械设施进口等。”吴炳钱希望在他的园区里,从纺纱、织布到染整、销售,各个环节都能达到国际化水平。

一方面是不断开掘新产品和新市场,另一方面还要巩固原有的销售网络,吴炳钱有时候也会觉得累:每年要出国多次研究国际流行面料的趋势,一年两次的香港面料展览从不错过。如今,在吴炳钱看来,“纺织业是块磨刀石。企业只有天天磨刀、日日创新,才不至于生锈。”据悉,在其恒业布市的布板上,每年都会增添几十种甚至上百种面料。

在采访的最后,吴炳钱笑称自己是幸运者——十多年的时间,中大布匹市场从两三千平方米的市场发展成了能容纳6000个商铺的大市场,也培育了许多如他一般的年轻人。“中大布匹市场升级改造,特别是广州国际轻纺城的建设,将把广东专业市场带上一个台阶,这对我们打开销路也有好处。”

  个案2 从20平方米铺位到400人工厂

主角:大新布业 梁超强

在梁超强的眼里,他认为大新布业的发展很简单,就是自然地随着广东纺织业的潮流向前走,行业壮大了,他们就有了发展。

1998年,23岁的梁超强和几个亲戚凑了一笔钱,在中大布匹市场租了一个二十平方米的小铺位。当时很多商铺在卖面料时都会在尺子上做手脚,水分大,价格自然压得低。梁超强不愿短人家的布,只好咬牙把本来就不高的利润再打薄些。“即使这样,价格还是比别家的高,一开始生意非常差。” 但渐渐地客户觉得他们做生意规矩,回头客越来越多。靠着5%左右的微利,到2002年,梁超强不仅在虎门的布市设了门面,而且开了一家400人规模的印染厂。

说起将来的规划,梁超强很憨厚地笑。他是从很小的生意做起的,想的只是做好自己能力范围内的事。他说,大新布业会在即将开张的广州国际轻纺城设点,因为那里硬件设施很不错,值得试试。

  专家观点

打造全球采购中心应有人才保证

张庆辉(中国纺织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

粤纺织业一直处于中国纺织服装领导者的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例如向珠三角两翼和北部山区梯度转移相对滞后,再加上其以加工贸易为主,在知识产权、自主研发、自创品牌方面后劲不足。而这些困境恰好反映了广东纺织业存在的对国内市场重视不足等问题。

由此,面对即将到来的后配额时代,广东纺织业更要快人一步。如棉纺企业要避免恶性的价格竞争,同时促进产业升级。此外,广州作为中国南部的经济中心,国际轻纺城的建成对广州纺织工业的发展有着极大的刺激作用,要打造全球纺织品采购中心。当然,仅仅有产业是不够的,还要有资金的保证,更要有人才的保证。

  广东纺织业要塑造国际品牌

禤志强(广东省纺织协会工程师)

上世纪90年代末,广东纺织业一直处于全国前三名的位置,鲁、江、浙、粤四省代表全国的最高水平,占全国总产值的60%以上。因为毗邻港澳,现在广州纺织业的龙头企业大部分为港资背景,而广州本土的企业还未实行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其中中小企业的家族式管理比较多。同时,品牌建设比较少,企业的发展规模和速度比不上江浙企业。再次,地方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为此,粤纺织企业首先要提升自身竞争力应加强自身品牌建设,走低档和加工路线是没有出路的,粤纺织企业应该做国际品牌。其次是要加大投资,大力发展民营经济。再次,广州在全国还没有一个规模较大的纺织城,以前的中大布市规模较小而且配套设备比较落后,而国际轻纺城的起点应该是一个高标准、配套设施完善的知名市场。

  企业观点

纺织企业不能守株待兔

  姜达里(佛山中发棉纺企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广东纺织业发展速度不快的重要原因是企业规模小,各自为政。不像浙江的纺织企业,很多是从国有企业转型过来的,在规模和技术上都有优势。广东纺织业要进一步发展,必须走自创名牌的道路,光给别人做加工、等人家下单是不行的。这也需要政府大力扶持,培养一些有实力的品牌,使之成为纺织行业的龙头,带动整个行业上下游共同发展。至于2005年纺织配额取消,我认为国内企业不宜太乐观。现在许多国家都希望推迟配额取消的时间,即使按时取消,他们也会用其他贸易壁垒保护本国纺织业。

  广东不应与内地拼内销

许江(港商,深圳好彩织带厂有限公司总经理)

交通便利,原材料采购方便,员工的整体素质比较高,这是广东纺织行业的优势。但近年来,江浙一带赶超的趋势亦很明显——当地政府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扶持民营企业,我们这边就少了一些。我认为,广东纺织业要走规模化发展的道路,在进口和出口两个环节上花大力气。在对外加工方面,广东有很多成功的经验,不一定要和内地企业拼内销。

此外,广州国际轻纺城对广东纺织业升级是有好处的,把有实力的生产商和经销商聚集在一起,给下游服装行业的采购提供了便利。

  数据

广东纺织产业地位显赫

  工业产值占14% 

广东进入工业化中期,纺织工业比重虽趋于下降,但仍占整个广东工业产值的14%,占全省轻工业产值的26%。

省内第一顺差大户 

2002年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142.7亿美元,实现顺差73.19亿美元,占全省贸易顺差158.27亿美元的46.24%,为第一顺差大户,是广东外贸创汇的主要来源。

出口在全国遥遥领先

2002年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量占全国23.1%;其中服装出口100.62亿美元,占全球服装出口的5.1%,是全球第三大服装出口基地。

服装生产规模全国最大 

广东是我国最大的服装生产地。2002年服装产量77.09亿件,22年间增长了3850倍,平均为全中国每人生产近6件衣服。布产量33.56亿米,可绕地球赤道837圈;印染产品2002年出口创汇达141.73亿元,同比上年超过30%,超过全国平均增幅17.81%;针织业产值约780亿元,占全国的1/4。

(数据来源:《广东省纺织服装工业产业竞争力研究报告》)

  专题执行:本报记者 邓瑞燕 金杜 实习生 汪小星 李杰

摄影:本报记者 吴伟洪

  1998-2003年广东纺织品服装出口在全国位次

图表略,详见报。

(单位:亿美元,资料来源:海关统计)

  图:

在配额即将松绑的前夜,积蓄了多年力量的广东纺织服装业意欲一骑绝尘。
责任编辑:张克然姚虹          
(来源:南方都市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甲午海战110周年
中国网球公开赛
电影金鸡奖百花奖揭晓
法兰西特技飞行队访华
新一轮汽车降价潮
北京周边郊区秋日游
金龙鱼广告风波
2005研究生报考指南
《我知道的中国监狱》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