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透视版权贸易巨额逆差迷局(文化关注)(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10日 02:03 人民网-市场报
  本报记者 张晶晶

  编者按:就像电影大片占据了电影票房的主要部分一样,引进版图书已经成为当今图书市场的主流之一,同时也成为不少出版社角逐市场的重要“武器”,一些出版社靠卖“洋书”赚了大钱。但我国版权贸易尚有诸多不足,如进多出少,存在巨额逆差;部分引进版图书文化价值一般等,本版编辑一组关于版权贸易问题的稿件,希望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

  不久前,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发布了一组最新数字:2003年我国出版物引进版权12516项,输出版权811项,当年的引进输出比约为15:1。于永湛指出,把近十年版权贸易的数据进行比较的话,引进和输出之比大体上是10:1。这样巨大的逆差,实实在在地摆在中国出版业的面前。

  逆差:文化弱势的表现

  近年来发生在我国图书版权交易领域的巨大逆差已经引起了多方关注。安徽文艺出版社的一位编审人员对记者说,版权贸易引进输出数量的严重不对称有文化意识形态、科技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原因。版权输出其实也是中文文化的输出,逆差也正体现了尤其是英语国家的强势文化。德国图书信息中心主任王竞认为,这是语言和文化方面的障碍,中文还不是世界上的主流语言,世界上其他国家很难了解中文图书。

  以北京为例,北京近几年版权贸易进入了迅猛发展期,成为引进的第一重镇。2001—2003年北京引进图书21330种,占到了全国引进总量的2/3。2003年引进图书版权达到了9000种,位居全国第一,引进品种主要集中在科学技术、经济管理和文学三大类上。当然,这也正是我国现阶段经济建设发展状况对国外先进科学技术和文化成果需求异常旺盛的体现,引进作品反映了先进技术经验的最高水平,在国内相关领域也起到了引导的作用。

  而我国输出版权无论是品种、数量,还是地区都有很大局限。上海作为版权贸易开展较好的城市之一,2002、2003年的引进输出比约为4:1,所以上海的情况可以作为一个典型:这里占输出总量的86%都是输往港台地区,其余也大多是输往日本、韩国、马来西亚等有文化认同的亚洲国家。同时,我国版权输出的内容过于单一,主要集中在中医、武术和古典文学等中国传统文化方面。

  反思:版权贸易费用严重失衡

  9月2日至6日,第十一届北京国际图书博览会在北京展览馆举行。

  在展会上,记者采访了多家出版社的版权贸易负责人。他们大都表示,我国的版权贸易除了数量上有很大逆差外,还有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就是贸易费用的严重不对称。多家出版社都不愿透露自己输出版权的费用,有几家负责人认为,有一些输出图书是公益性的,所以只是象征性的收取少量费用甚至不收。在记者追问之下,某出版社估算出一个数字:输出和引进所花的费用可以比作人民币和美元的汇率!

  造成引进版权费用远远高于输出费用数倍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输出费用被压到最低,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出版社前些年有种不好的风气:为了卖版权而卖版权。因为版权贸易的数量也曾是考核出版社的一个重要指标,这使得出版社为了“政绩”不惜低价甚至白送出版权,甚至让国外出版商认为我们是求着他买版权。

  二是盲目引进版权,哄抬价格。这是缘于部分国内出版商的不冷静,一味的认为在国外登上排行榜的书引进来就会好卖,至少也有了可以炒作的卖点。还未经仔细审稿就买下,等组织翻译出来才发现没有预想的价值,甚至搁置下来不出版了。

  在对于上一年度引进输出版图书的评比中也发现了这个问题:引进版的图书中有些选题文化价值一般,反映了出版社版权经营的水平和素质不高;还有的购进版权花费过高,得不偿失。可见,我们一些出版社在版权贸易中理性引进、谨慎筛选的观念和操作能力还需要加强。

  贸易:能否固守“自力更生”

  影响我国版权输出做大做强还有一个主要因素:在版权贸易的过程中,我国的版权代理公司起的作用不是特别大。而与此相对的是,我国的出版社比较热衷于“自力更生”,也就是不通过中介代理商,出版社之间直接面对面,就像商品生产者不通过中间渠道直销给消费者似的。

  事实上,版权代理商在版权贸易中起着重要的桥梁作用,不但可以用规模优势帮助出版社节约单打独斗海外市场的资金,而且还更利于资源集中和树立本国品牌。但参加这次北京图书博览会的国内代理公司只有中华版权代理公司和北京版权代理公司两家。而很多国内出版社代表在会议期间都直接到国外出版社和著名国外代理商的展台前“串门”。无怪业内人士尖锐的指出,国内的版权代理业还不成气候,公司规模很小,并且没有很好的客户资源。

  而国内出版社一方面还没走出旧的经营理念,认为自己可以直接寻找国外出版社谈版权贸易,不需要中介代理,更不想平添10%左右的代理费用。另一方面担心国内代理商运营不规范。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一位代表对记者举例说,该社曾通过日本的代理商输出版权,国外代理商十分成熟和规范,不会出现瞒报销量等现象。而国内某代理商曾在输入某书版权时先和人民文学出版社谈好版费,再把这个价钱报给别家,利用人民文学出版社的名号坐地起价。

  中华版权代理总公司的张洪波说,国家应该重点扶持几家大型版权代理机构的成长,以有效机制支持版权代理机构和版权集体管理组织的发展壮大。但出版社方面却认为,代理机构的成长应该是由市场说了算的,不讲信誉就会被自然淘汰,而外资代理商进入国内则会加强危机感,促使国内机构提高服务质量,最终规范了整个市场。

  图为:《谁动了我的奶酪》、《挪威的森林》……近几年的畅销书排行榜上,引进版图书你方唱罢我登场。在大大小小的书店里,各种各样的引进版图书都在显眼的位置上吸引着读者的目光。有人形容图书市场和电影市场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外来的大片激动着市场,掀起一波又一波的涟漪。

  《市场报》 (2004年09月10日 第十六版)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让眼镜成为历史
新浪彩信 幽雅个信 你的放心来自我的用心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演员傅彪患病住院
新丝路模特大赛
第61届威尼斯电影节
北京将更换出租车车型
庆祝第20个教师节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游戏天堂2新增服务器
周而复:往事回首录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