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购制造大券商--中信对广发的收购将给证券业带来什么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9月07日 08:00 上海证券报 | ||||||||||
    记者:中信证券(资讯 行情 论坛)对广发证券的收购引起了广发员工的反对,您认为中信证券成功收购广发证券的可能性到底有多大?     汪康懋:在中国130多家券商中,中信证券和广发证券都属于优秀分子。首先,它们同属综合性券商,是主业同类收购;其次,两家的盈利都不错,属强强合并;再次,广发证券已连续十年进入全国十大券商行列。大多收购案例是强势一方收购弱势一方,因此
    事实上,国外的并购案例中,有相当部分是在被收购方的强烈反对下完成的。既然中信证券公开宣布了准备收购广发证券部分股权,显然其已经和广发证券的部分股东谈得差不多了。否则,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就是一件极其不严肃的事情。而只要广发证券的股东同意向中信证券出让股权,中信证券的收购就肯定能够完成,毕竟再强势的管理层在股权面前也是没有多少发言权的。     记者:您怎样看待这次并购对中国证券业的影响呢?     汪康懋:在当前中国证券业面临困局和大重组的背景下,我高兴地看到中信证券发布对广发证券的收购议案。     作为首家上市券商,中信证券堪称业内的排头兵。在1999、2000年的大牛市行情中,许多券商或多或少有违规之举,高调的中信证券却得以独善其身;2000年度中国券商业绩排名中,中信证券利润排第二、净资产排第三;公司还开创了首家券商指数。与此同时,中信还有着大股东CITIC的深厚背景。中信集团是唯一的混业经营金融机构,母公司旗下有中信实业银行、中信泰富控股、中信嘉华银行、信诚人寿保险等不同类型的金融企业。因此,中信证券具有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内外条件。     记者:广发证券员工强烈反对中信收购,表明券业的整合难度不小。在这种情况下,您觉得中国的证券业应该怎么整合?     汪康懋:从我国证券业整体资本实力来看,全部131家券商到2003年底的总注册资本仅1000亿元,而美林证券到2002年底的权益资本已经高达228.75亿美元(近1900亿元人民币),其资本实力大大超过中国整个证券业。     而中国证券业总体实力小的症结在于券商数量多,单个券商实力小,没有形成规模优势。新加坡股市总市值是3000亿美元,相当于我国两倍,但其券商只有28家。我国香港地区券业的集中度也很高,总市值5000亿美元,券商却只有50家。按沪深股市目前的市值,只要保留50家券商就行了,而把其中10家发展成全国性综合券商,应是可取方案。     经过十多年发展,我国证券业已成长出一批赢利能力较强、操作规范的券商,我们应加以扶持。而一些出了事的券商,就应让他们或自然消亡,或被兼并收购。只有优胜劣汰,才能造就国际化的投行,真正发挥出对中国企业的融资服务和策略指导功能。     我一直认为,证券业是高风险而需要高度监管的行业。对问题券商,应该在发现不当苗头的时候就及时禁止,而不能事后亡羊补牢。如果不能与其它金融机构合作,不抓紧市场化整合,不扩大资金来源渠道,不拓宽狭窄的业务范围和失衡的收入结构,中国券业是没有出路的。仅靠现有的一级市场通道式发行和二级市场经纪及自营,几乎是不可能孵化出世界级投资银行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