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改股市“千点论”全流通不应久拖不决(专家视点)(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31日 03:39 人民网-市场报 | |||||||||||
许小年的“千点论”诞生于2001年,源自他在2001年9月执笔中金公司一篇题为《终场拉开序幕——调整中的A股市场》的研究报告。文章中说:“我们认为目前的市场调整是不可避免,也是健康的。股价下跌并不是由国有股减持或大盘股上市引起,根本原因在于股价过高缺乏基本面支持,以及市场的不规范操作引发的投资者信心危机。”文中说,当指数跌到较干净的程度——或许是1000点,政府再引入做空机制等一系列的重建手段,再塑一个健康、完美的市场。 许小年的“千点论”在当时极为轰动,但许多市场人士都不以为然,甚至嗤之以鼻,更有人在网上发表对许小年人身攻击的言论。但是,市场走势不幸被许小年言中:沪深股市从2001年起步入了漫漫熊途。此后许小年曾坦言,当时的压力非常大。 正因如此,当“海归”派的代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教授许小年现身“首届中国(长沙)投资银行国际论坛”时,自然成为媒体追逐的焦点。 关于全流通———管理层需下决心全流通不能久拖不决 虽然许小年此番低调亮相,否认他是“千点论”和“推倒重来论”的始作俑者,并一直试图回避直接评论股市,但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话语中依旧难掩锋芒:“我的观点仍然没有变,这个市场的基础非常不牢固。” “中国资本市场现在和发达的资本市场差距最大的是制度基础,我们的股市缺乏资本文化、法律、监管、公司治理机制等等支持市场运作的一整套制度,股权割裂等一些制度上的深层次问题如果不解决,我们的资本市场就永远无法发挥应有功能,而且其发展不具备可持续性。” 三年来的下跌印证了许小年的预言,市场对全流通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那么,在经过三年的挤泡沫运动、股市“千点论”成为现实之际,解决股权分置问题和全流通的时机是否已经完全成熟?对于这一问题,许小年语调激昂地表示:“对于国有股和法人股全流通问题,不能总是久拖不决,关键是要管理层下决心;只要管理层下决心,任何时候都可以解决。从保护投资者利益角度看,管理层应该有勇气并付出一定的代价将这个问题解决掉。” 许小年同时善意地提醒投资者,市场发展不能离开制度的支持,在制度没有到位之前,就超阶段地发展市场,投资者早晚会吃到苦头。 纵论中小板———缺乏风险基金中小板是无源之水 市场的持续低迷,使得刚刚推出的深圳中小企业板也未能逃脱暴跌的噩运,在沪指实际跌破“千点”之际,新生的中小企业板也遭遇多方质疑。许小年把掷向监管层的“炮弹”掩盖在含蓄的批评之后:“中小企业板本来就不应该是中小企业的主要融资渠道,一些误导使监管层也误认为发展中小企业惟有推出二板市场圈钱。” 许小年指出,人们都只看到美国纳斯达克的成功,却没有看到每年成千上万亿元的风险投资基金在德州和加州为孵化“种子公司”所付出的代价,事实上纳斯达克市场仅仅是风险投资非常长的资金链条中的最后一环。 但许小年同时强调,中小企业板的真正作用是为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提供退出机制,而不可能成为小企业常规的融资渠道。而现在,在没有产业基金和风险基金的情况下,中小企业板是“无源之水”,推出来也没有用。 回应“经济学界失语”———我不完全同意郎咸平的观点 不久前,当“独立学者”郎咸平炮轰海尔、格林柯尔、TCL、科龙时,几乎是“孤军奋战”,以至于让郎咸平顿生“没有一个人站出来公开支持我”的感慨。 许小年回应了郎咸平“国内经济学界集体失语”之说,明确表示不支持郎咸平的观点。 许小年表示,郎咸平的批评忽略了一个最基本的事实,那就是公司治理机制的基本前提和最终目标。投资者和所有者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公司治理机制的最终目标是管理层、董事会为确保投资者的利益最大化而工作,而政府是非盈利机构,追求的是社会目标,政府经营资产的目的是为了以最好的方式来服务于公众利益,而不是为了最大化的赚取利润。由于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目标和政府本身的定位是相冲突的,因此在政府所有的情况下,是不可能实现保值增值,也不可能追求利润最大化的。 许小年简历:美国加州大学经济学博士,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经济学和金融学教授,中国国际金融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兼研究部主管。曾任美国华盛顿世界银行咨询师、美林证券亚太区高级经济学家。1996年荣获中国经济学界最高奖“孙冶方奖”。 《市场报》 (2004年08月31日 第十一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