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股上市惊现苏泊尔标本(组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21日 09:42 南方都市报 | |||||||||||||
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新股暴利时代宣告终结 新股上市惊现苏泊尔标本 6月中旬,记者的一位朋友在一级市场中签1000股新和成股票,以每股13.41元的发行价推算,这位朋友认为上市开盘价将会翻番,不会少于27元。实际上,新和成上市首日最高摸至30元,但是在当时中小板相当火爆的氛围中,他并没有抛售,然而近两个月时间以后,新和成股价再也没有超过第一个交易日的收盘价,现在离发行价仅一元之距。而中小板其他的绝大部分股票上市以后的走势几乎如出一辙。 但是与苏泊尔(002032)相比,他们还不是最惨的。一位在证券公司工作的人士对本报记者说,他的一位朋友好不容易中了1000股苏泊尔,兴奋地表示要请他吃饭,说至少赚几千元吧,吃顿饭还是可以的。到8月17日新股上市时,该投资者查看股票涨幅榜时,竟然看不到苏泊尔,再一找,居然跑到跌幅榜里去了,吓傻了的他至今套牢其中,等待反弹。这位券商人士让记者猜猜那顿饭局最后谁买单。 到目前为止,苏泊尔的流通股股东似乎天生就是被套牢族——上市以后股价就没有再高于12.21元的发行价。苏泊尔的投资者几乎没有想到,以0.05%的中签率抢到的竟是被套牢的恶果。中小板的危机已经向纵深蔓延。 上市首日股价暴跌8.27% 苏泊尔的主要产品是压力锅、不锈钢炊具、铝制品炊具。本次发行3400万股,发行价12.21元。按照去年每股收益0.754元计算,市盈率仅为16倍,在32家中小板上市公司中,苏泊尔的首发市盈率绝对较低。即便如此,市场仍不买账,上市当日,收盘价就比发行价下跌8.27%,成为中国历史上首只上市当日即跌破发行价的新股。 苏泊尔上市可谓生不逢时。8月17日上市当天,大盘创出年内新低,中小板的其他绝大部分股票也在同一天跳至历史性低位。空方强大的力量压得市场喘不过气来,苏泊尔在此时期上市,很不幸地被推到风口浪尖。 然而真正让苏泊尔成为众矢之的的无疑是其令人失望的基本面。招股说明书显示,公司2003年每股收益为0.754元,但今年1—5月每股收益(摊薄)迅速降至0.134元,虽然公司强调产品销售存在季节性差异,但业内人士估计该公司全年每股收益能有0.30元也就不错了,以此估算,12元多的发行价市盈率超过40倍,而目前大盘的市盈率不过30倍左右;根据最新统计,中小板32只股票首发的平均市盈率为17.10倍,截至本月18日,根据最新年报,中小板的平均动态市盈率也只是33倍左右。苏泊尔12.21元的发行价自然高处不胜寒。 另外,根据苏泊尔的上市公告书,公司近三年的负债率奇高,均在65%左右。截至今年5月底,其净资产总共才2.26亿元,可银行贷款高达3.52亿元,特别是今年上半年,短期贷款一下子从1.82亿元增至2.94亿元,但利润不增反降,这充分说明公司的成长性值得怀疑。 实际上,苏泊尔去年高达0.754元的每股收益的水分来自政府的补贴收入,而上市之后,该部分将会取消,这更引起市场的怀疑。虽然苏泊尔董事长、总经理苏显泽认为,从长远看,取消补贴收入不会对公司的盈利能力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投资者看到的确确实实是公司眼前的危机。 “特富龙”事件连累业绩 “特富龙”事件也是苏泊尔危机之一,杜邦产品“特富龙”(TEFLON)涂料是否危害身体健康仍在国家相关部门的检测之中,消费者对该产品的信心早已大打折扣。据悉,目前许多大型超市已经将该类产品从货架上撤下,而根据该公司7月底的发行公告,该类产品2003年国内销售额占苏泊尔主营业务收入的7.44%,2004年1-5月占8.59%。苏显泽提请投资者不必担心,由于公司现共有400多种产品,即使不粘锅在国内市场受到影响,但大多数消费者还会选择公司的其他产品。因此,苏泊尔不会调整产品结构,而且该事件也不会对业绩产生太大的影响。 如果是单一事件,投资者自然不必大惊小怪,但是如果危机接二连三,担心就不是多余的了。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表明,如果加上农村市场,苏泊尔的市场占有率就超过70%,有投资者担忧,公司上市以后要获得持续增长,在如此高的起点上每增加一个百分点自然要付出比以前更多的成本,而开拓海外市场就是投资者最大的希望了。 不过公司总裁办的李秘书对本报记者称,公司在国内市场占有率增长虽然有限,但厨房电器市场、炊具市场还有较大的增长空间。而且近几年公司在海外市场的销售以接近100%的速度在增长。苏泊尔上市后,公司将利用部分募集资金建设国际营销网络,预计2007年的海外市场可达到1亿美元。另外,公司经过3年的积累,在小家电领域已经有了较好的起点,随着募集资金在智能整体厨房和智能灶具项目的投入,小家电业务将取得飞速发展。 股民争相逃离一级市场 据了解,市值配售规则出台以后,各家证券公司为了方便投资者进行新股的配售,推出了自动配售服务。即投资者与证券公司签订《市值自动配售新股协议》。只要投资者在证券公司的账户上还有现金,证券公司就会自动代理申购配售新股。这一业务带来的好处是,投资者不用担心由于自己的疏忽而失去新股配售的机会。申银万国的吴一峰对本报记者说,现在证券营业部普遍开展了这一业务。 而苏泊尔现象无疑给股民当头一棒,在被苏泊尔套牢的3万股民中,很大一部分是通过市值自动配售新股来认缴申购款的,这么一来,许多股民到证券营业部要求解除该协议。银河证券上海张杨路证券营业部交易部经理王绘对本报记者表示,营业部确实有股民要求解除协议,不过没有大面积出现。她认为,苏泊尔现象也让股民们认识到一级市场的风险在加大。对于申购新股,不少投资者也开始研究公司上市材料,先了解一下公司背景,发行情况,估计不会跌破发行价才敢申购。 吴一峰认为,虽然中小板新股跌破发行价的现象可能越来越多,但在主板市场这种现象发生的可能性还是很小,即使发生了,在第一个交易日,投资者仍有机会获利出逃,而极少像苏泊尔那样完全没有获利的机会。只不过现在新股上市首日的涨幅远没有以前那么高。苏泊尔现象的核心问题是上市发行价定得太高,而且公司的成长性低于市场预期。 事实上,根据统计,截至19日,今年以来上市的91家新公司中,已有26家收盘价低于发行价,占所有新上市公司的比重为28.57%。其中,折价幅度最大的为长丰汽车,其昨日收盘价仅为发行价的65.53%。西南证券研发中心副总经理周到研究发现,虽然以往也有二级市场价格低于发行价的现象,但仅限于个别股票,且折扣幅度也十分有限,折扣时间十分短促。目前出现的情形,不仅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而且就折幅的“深度”和时间的“长度”而言,均是两市成立以来前所未有的。 本报记者 陈家林 上海报道 苏泊尔上市首日7人赚3万多人亏 苏泊尔本月17日上市即跌破发行价,全天没有一笔成交超过发行价,创下了沪深股市的新纪录。 3万多股民全线套牢 当天,苏泊尔开盘后迅速下跌,盘中没给认购新股的股民任何全身而退的机会,其11.20元的收盘价比发行价12.21元下跌了8.27%,这意味着认购新股的3万多股民全线被套。 承销商逃得比股民快 除上述这些股民外,包销了苏泊尔57万股的主承销商兴业证券,也难逃被套的厄运,只能选择割肉离场。此次苏泊尔发行3400万股流通股,中签率仅有0.05%。不过,谁也没想到,投资者幸运中签后的结果竟然是马上成为套中人。苏泊尔昨日的大跌,使其流通市值蒸发3434万元。 七股东身家增9000万元 与3万多股民的愁眉苦脸相比,惟一能在苏泊尔上市后笑开颜的,恐怕只有目前苏泊尔公司的7位自然人股东了。 资料显示,苏增福、苏显泽等7位自然人,分别是苏泊尔公司的第二至第七大股东,共计持有3868万股。由于3万多股民慷慨以12.21元/股的价格进行申购新股,使得苏泊尔公司的每股净资产由发行前的2.23元增加到了4.58元,单单通过高价发行新股,这些自然人股东的账面财富就陡然增长了9000万元。 据《成都商报》 观察 新股发行存在制度性缺陷 苏泊尔上市首日即跌破发行价,许多投资者认为证券市场出现这一幕,已经是最糟糕的局面了,市场将绝地重生。基于这样的判断,许多投资者开始大幅增仓,甚至满仓买入股票。 但是许多分析人士对此不敢苟同,如果说还有更坏的局面,那就是越来越多的新股上市将跌破发行价,而且新股发行机制的自相矛盾也促使新股上市后跌破发行价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一方面是二级市场股价越来越低,许多股票的市盈率已跌到10倍以下,甚至股价低于净资产值的股票也相继诞生;另一方面,一级市场的新股发行市盈率还坚守着20倍水平。 亚洲证券分析师韦建华认为,苏泊尔跌破发行价,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中小板的发行定价机制存在问题。目前已上市的中小板公司,发行市盈率大都要高于主板公司,与此同时,这些小公司的投资风险却要比主板公司大得多。因此,中小板本来就不应该实行与主板一样的发行定价制度。 如果说苏泊尔事件标志着申购新股暴利时代的结束,那么增发就很快将成为新的暴利工具。比如宝钢增发,许多机构投资者正努力寻求更低的增发价格以及更多的申购份额,众多散户在这中间只有被动接受的命运。而在中小板上市公司中,活跃其中的绝大部分是中小投资者。苏泊尔跌破发行价以后,兴业证券作为公司的主承销商,持有57万股流通股,持仓量还是相对较大,也没有对苏泊尔组织护盘。分析人士认为兴业证券或许跑得比散户还快。 解决目前存在的问题仍然需要等待政策出台。浙江大学资本市场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汪康懋博士认为,目前除了政策救市已别无它法,股市从一开始就是政策的产物,让市场自然运行只有崩盘。投资者翘首以待的仍然是政策的利好,然而利好出台激活股市以后,多半也是为融资作准备。江苏琼花和苏泊尔事件一再向管理层表明,造成目前中国资本市场危局的根本问题在于公司质量,破解资本市场危局的对策必须从质量入手,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 陈家林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来源:南方都市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