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案例剖析 > 正文
 
星巴克STARBUCKS COFFEE正走到悦耳的转折点(案例)(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7日 03:31 人民网-市场报
  龚伟同
  在一些人看来,霍华德·舒尔茨有点杞人忧天。这位星巴克董事长兼首席全球战略官成功地创造了一个财富神话。自1992年星巴克股票上市后,迄今其股价累计涨幅已达到3500%,市值从4亿美元增至今年的150亿美元。据分析师预计,今年第四季度及2005财年,星巴克收入增长有望达到7%。然而,舒尔茨却表示,星巴克正处在关键的转折点上。

  增长空间还有多大?

  舒尔茨说:“卓越的公司能正确认识自己,他们必须有勇气去研究转折性的机遇。”他认为,星巴克就正面临着这样的一个机遇。

  默瑟管理咨询公司(Mercer Management Consulting)合伙人、《在市场不景气时如何发展》(HowtoGrow When MarketsDon't)一书的作者阿德里安·斯莱沃兹基(AdrianSlywotzky)对此评价说,舒尔茨已认识到,按照目前的业务模式也许星巴克还能增长几年,但这种模式不可能长盛不衰。

  实际上,已有越来越多的人认为星巴克的市场正接近饱和。现在,星巴克在全球的咖啡厅数量接近8000家,相当于1992年的48倍。12年前,星巴克只在美国几个州开有咖啡厅。现在星巴克的咖啡香味已飘到几乎每一个州,最多的一个州———加利福尼亚州开有1400多家。

  舒尔茨不同意市场饱和的说法。他反驳说,星巴克在北美咖啡市场的份额只有7%,这表明增长空间还很大。他表示,星巴克的目标是开2.5万家咖啡厅。这是一个宏大的计划。依靠特许经营的麦当劳目前约有3万多家店面。星巴克坚持保持对每家咖啡厅的控制,因此无意实行特许经营。在这种情况下,它是否有足够的实力实现这个目标多少令人怀疑。再者,目前其在北美咖啡市场7%的份额也无法成为市场空间还很大的证明,因为星巴克的市场定位并非所有的咖啡饮用者。现在,该公司已经在有意无意地控制其开设新店的步伐。

  有一个问题是舒尔茨考虑最多的———星巴克如何重新定位?哈佛商学院教授、现代营销之父利维特提出,一家公司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必须重新定位,否则可能会因为看不到新竞争者的威胁而衰亡。

  舒尔茨也强调,一家公司要有运动员那样的思维,即一旦达到某个高度,就必须重新思考。显然,作为一家“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星巴克的确已经达到了某个该重新思考的高度了。舒尔茨的目光投向了一般人不敢梦想的高点———成为全球最大的品牌。他直言不讳地说:“我们有能力成为世界上最知名、最受尊敬的品牌。”但这不是一个触手可及的梦。

  进军音乐:机会还是陷阱?

  舒尔茨把他的新梦想的落点放在音乐上。他相信音乐是星巴克朝着世界上最大品牌方向迈进的重要一步。

  星巴克定于今年8月在西雅图的10个咖啡厅安装可制作CD的个人音乐欣赏台(music-listeningstation)。其后,将在得克萨斯州推广这种音乐咖啡厅模式。预计明年圣诞节前这样的咖啡厅要达到100家,2005年前超过1000家。

  星巴克最大的优势在于客流量大、地理位置优越,该公司每周的客流量大约在3000万左右。舒尔茨很乐观地认为,这些条件加上星巴克的品牌及咖啡厅电脑里储存的海量歌曲,星巴克将会成为任何开有星巴克咖啡厅的城市最大的音乐零售商。他坚信星巴克能够颠覆整个音乐零售业。

  不可否认的是,星巴克的音乐梦多少带有迷幻的色彩。1999年,星巴克收购HearMusic公司后,开始在它的店里销售HearMusic编辑的CD。尽管有些CD如《艺术家精选》销量不错,但星巴克的音乐业务还是没有做大。5年后的今天,它才又找到了新的模式。这种模式的危险性在于可能会破坏星巴克原有的品牌形象,更何况星巴克原来的顾客并不会全部成为其音乐业务的顾客。这意味着它对星巴克未来的收入所做的贡献是值得怀疑的。

  尽管舒尔茨也承认有风险,但他认为音乐不但不会冲淡顾客在星巴克的体验,相反还会加强,进军音乐是舒尔茨再造星巴克的大胆计划的开端。但是,星巴克的品牌及其顾客基础也将因此受到考验。

  “麦当劳化”的危险

  尽管星巴克的传统产品是大众化的,但每种咖啡都很个性化。这是它的最大特色。正如舒尔茨所说的:“我们不是提供服务的咖啡公司,而是提供咖啡的服务公司。”星巴克的成功就在于此。它将普普通通的咖啡经营成非常独特的体验,并以此为卖点。然而,当它的触觉伸进更广阔的市场以及其他竞争者设法拷贝其卖点时,星巴克的个性将不可避免地淡化。

  据了解,麦当劳等快餐连锁店也在改善其咖啡产品,而且麦当劳还试图开发出能直接与星巴克相竞争的经营概念。就连沃尔玛也尝试着推出自己的咖啡厅。当星巴克像麦当劳那样销售早餐和午餐食品时,像其他食品饮料公司那样销售罐装饮料时,其麦当劳化的风险开始增大。

  在扩张过程中,星巴克也不乏教训。从1998年开始,星巴克开了5家小餐馆,最后全军覆没。1999年,星巴克与时代公司合作出版名为《Joe》的咖啡厅杂志,结果该杂志只出版了3期就不得不停刊了。现在,舒尔茨还特地在办公室里放了一架子的《Joe》杂志,以警醒自己。同一年,舒尔茨宣布星巴克要开展因特网业务,在网上销售厨房用具,结果该公司股价顿挫28%。该公司和百事可乐合作推出的Mazagran碳酸咖啡饮料也没有获得成功。

  在舒尔茨看来,涉足音乐行业能够保持星巴克的个性。然而星巴克在其现有产品方向上的延伸却又有泯灭其个性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持续星巴克的奇迹仍然需要高超的执行力。

  《市场报》 (2004年08月17日 第二十五版)
中行抵债资产网上营销 玉兰油欧莱雅6折起
雅典猜猜猜千元悬赏 大奖新浪iGame免费抽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2004雅典奥运盘点
议机动车撞人负全责
新丝路模特大赛
新浪财经人物(1500个)
可口可乐含精神药品?
同学录开张欢迎加入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出国办护照完全攻略
张学良的红颜知己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