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郎监管”解构顾氏“绞肉机”(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10:13 南方都市报
  对于顾雏军(左)格林柯尔系这三年来的资本运作手法,郎咸平(右)给予一一拆解。图片设计:子瑜 制图/张伟雄

  格林柯尔系三年内以9亿撬动百亿国资,顾雏军实力几何?

  “郎监管”解构顾氏“绞肉机”

  顾雏军在短短数年里实施的令人眼花缭乱的兼并整合终于形成了格林柯尔系的雏形。但是关于他用于收购的巨额资金的来源,各界一直存疑。对此,顾雏军的经典回答是:我的钱有国际背景;我惟一不缺的就是钱;钱不是问题,只要有好的项目,我会毫不犹豫地买下来;我用的是我个人的钱,是格林柯尔集团内部的钱。

  然而,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号称”花掉41亿元打造的格林柯尔系,到底动用了顾氏多少成本?香港中文大学教授、著名经济学者郎咸平带领其工作组,用三个月的时间,为我们提供了一份名为“在‘国退民进’盛宴中狂欢的格林柯尔”的研究报告,为我们深层次地解构了顾雏军在中国资本市场的运营手法。

  人物

  “郎监管”其人

  在大众心目中,郎咸平是位观点鲜明而且具有世界级学术成就、在中国博得极高知名度的大师级学者。他在美国宾西法尼亚大学沃顿商学院于1986年以创世界纪录的两年半时间连拿金融学硕士和博士学位。郎教授曾经执教于多家知名的商学院,其中包括沃顿商学院、密歇根州立大学、俄亥俄州立大学、纽约大学、芝加哥大学等,现任香港中文大学最高学术级别的(首席)教授和长江商学院金融学讲座教授。郎咸平曾担任世界银行、深交所和香港政府财经事务局公司治理顾问。

  郎咸平曾于1998-2001年在世界银行担任公司治理顾问,致力于研究公司治理以及保护小股民权益的课题。在东亚地区,此项研究尚属首次。其论文在美国最负盛名的《2000年金融经济学期刊》、《2002年美国金融学会期刊》发表,被专业学者、研究人员及《经济学家》、《华尔街日报》等知名媒体广泛引用,并且被收存在美国国会图书馆。

  郎咸平教授2001年下半年,在国内股市极力推广“辩方举证”以及“集体诉讼”措施以保护小股民的正当权益。他的观点受到媒体、学术界以及政府的高度重视,因此被媒体尊称为“郎监管”。众多的知名媒体报道了郎咸平对各项法律、政治和经济的看法。根据《深圳特区报》的统计,郎咸平的观点就网页数而言列全国财经人物之前茅。

  本报记者 张浩

  实习生 李欣欣

  2001年以前的顾雏军留给我们的印象似乎仅仅是曾经提出过一个颇具争议的“顾氏热力循环理论”。时至今日,我们使用任何一种网络搜索引擎都可以发现上百条有关顾雏军的热点新闻:“整合冰箱产业”、“打造冰箱王国”、“进军汽车产业”……与他相关的资金动辄数千万,甚至数亿元,而顾雏军本人对于这一切似乎只是信手拈来。

  2001年是顾雏军带领格林柯尔一举成名的年份。在这一年,顾雏军控股的顺德格林柯尔公司收购了时为中国冰箱产业四巨头之一的广东科龙电器,随后,在《福布斯》杂志2001年中国富豪榜上,顾雏军赫然位居第20名。此后,顾氏风风火火掀起一轮又一轮收购风暴,美菱、亚星、襄轴相继成为其囊中之物。伴随其收购风暴而来的是媒体对于顾氏及其背后的格林柯尔的“质疑”风暴;置身于两个风暴的中心,顾雏军变得日益神秘。

  “钱不是问题”

  ——给我几个亿,我可以撬动整个行业

  顾雏军到底花了多少钱?从格林柯尔年表中可以查证的顾氏直接参与的投资和收购活动,包括收购科龙、投资南昌工业园、收购美菱、投资安徽格林柯尔、收购亚星、收购襄轴,顾雏军花掉了41亿元。

  顾雏军真的花了41个亿的真金白银吗?仔细研究上述投资活动可以发现,占其中绝对比重的是对南昌工业园的投资活动,共计3.6亿美元,对于这样的投资活动我们有理由认为其支付活动不是一次性的,而且这项投资目前也仅仅是签订了意向书而已。那么,41亿元除去折合人民币30多亿元的3.6亿美元,我们发现,顾雏军用于他的“收购风暴”的资金其实只有9亿多元,而这9亿多元换回来的是一些响当当的企业,资产总值共计136亿元。阿基米德有一句话,“给我一个支点和一个无限长的杠杆,我可以撬动地球。”

  顾氏就用这区区9亿多元撬动了100多亿元国有资产。

  我们有理由认为,这种以较小成本“撬动”整体产业的操作是一种时机、条件、谋略和操作手法上精心设计的共同结果。机会是怎么出现的,又是怎么被捕捉到的?操作是怎么实现的?

  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

  ——顾雏军借国企改革东风,构建格林柯尔系

  当年顾雏军在“科龙改制”中途,乘着“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的东风,带着自己的神秘资本突然降临正处于危机之中的科龙,将“新民企”的资本与中国家电企业长期困扰的产权问题结合:科龙易帜,大股东顺德政府套现退出。此后顾氏驾驶着“资本绞肉机”从冰箱产业开到客车产业,不断复制着他入主科龙的经验,一路攻城拔寨。反思其成功之路,很大程度上归因于他对中国政经大局中“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机会的把握。

  一度摇摆的“国资退出竞争性领域”政策开始急风劲吹,这带来两个方面的变化:一个是长期滞后的产权改革可以大规模突破。一个是上世纪80年代以来,中央和地方大规模重复技术引进、组建家电企业所导致的群雄割据的历史可以终结。“民企参与国企重组”一时成为主流的话语,体制变动突然带来饕餮盛宴。顾雏军利用这些地方政府急于加快国企退出的思路,将收购与改制打包在一起,玩一把双方互惠互利的双赢游戏。

  根据分析,顾雏军的收购成功源自于其独到的操作手法。顾雏军的整体操作大致可以分为七步,可以形象地描述为“安营扎寨、乘虚而入、反客为主、投桃报李、洗个大澡、相貌迎人、借鸡生蛋”。

  注:本文是在郎咸平教授指导下由纪丽琴、白云峰、蔡宇、冯冰、任建斌、孙梦晖、张轶超所共同完成。

  本报记者 张浩

  实习生 李欣欣 节选整理

  责任编辑:杨拂玄 何洁(来源:南方都市报)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