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新闻体育娱乐视听财经科技汽车房产游戏女性读书校园天气短信邮箱搜索导航
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观点) 股市强心针:保留市值配售扩大资金申购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14日 06:41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当近期新股发行速度放缓时,市场却反向预期,新一轮规模更大的股市扩容在即。果然不出所料,日前宝钢股份宣布了其庞大的融资计划,计划融资280亿元左右。尽管,事实证明了市场智慧是超前的,但在扭曲的中国股市中,微弱的市场力量只能听任看得见的手的任意摆布,以脚投票成了唯一的痛快选择。这未免带有一点无奈的悲怆感觉。

  人们也许会问,为什么目前投资者对股市大扩容总是那么心怀恐惧呢?不难发现,股指
中行新上网抵债资产 理想系列写字楼热租中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大型休闲游戏燃烧战车
的持续阴跌,已使投资者对未来股市失去了信心,而信心的缺失,又使得股市中资金供需关系严重失衡的矛盾与冲突变得更加突出,并引发股指的进一步下跌。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用挣扎一词来描述投资者普遍的焦虑心态。许多人都想回头是岸,想从股市中爬上岸来,但无奈套得太深,有心却没胆,只能在低迷的股市中随波逐流。许多人已不愿再向股市投入后续资金,只是想方设法地从股市中抽离资金。因为,在不断下跌的市道中,投入新增资金就意味着加快金融资产的缩水速度。由此,至少暗示了一点,相较中国股市的扩容速度,不仅股市的资金供给远远跟不上,连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也在快速流失。

  缺乏合规资金流入的来源与渠道,在客观上造成了中国股市资金供给的阶段性匮乏,这是由制度性安排的缺陷性所造成的。长期以来,除了普通投资者用储蓄资金或借用老百姓储蓄资金设立的诸多基金外,以其他形式流入股市的资金往往被认为是违规的。这是一个潜规则,却一直在影响着中国股市的资金供给。一旦监管机构要查处股市中这部分资金的来源或渠道,尤其在低迷的市道中,就会对股市形成巨大的冲击与影响,并形成中国股市资金供给短缺的恶性循环。

  在股市资金供给捉襟见肘的同时,股票供给量却在不断增加。而最近,这一失衡不但没有得到及时纠正,相反却在进一步扩大。先有中石油等公司计划海归A股市场的传言,现在又有宝钢股份计划融资约280亿元的正道消息,还有交通银行、中国银行及建设银行等大型公司在等着排队上市等。种种迹象显示,股市大规模扩容是可以预期的。

  当然,我们还可以用其他更重要的因素来解释股市下跌的原因。但最近阶段性短缺的资金供给,难以承受股票过量供应之重,仍是投资者恐惧大规模扩容的最直接原因。忽然之间,人们发现,股市池子里的水越来越浅了,我们都成了迷茫的裸泳者,即便按股票市值申购新股的投资收益也难以抵补股票市值缩水的损失速度。一种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死在沙滩上的挣扎感觉弥漫在投资者心中。

  要改变这种恶性循环的现象,就要加大市场资金供给的来源或渠道。如果能完善类似合规资金入市等制度性安排当然更好,但这些问题不是马上就可以解决的,有点远水救不了近火的感觉。那么,就短期而言,我们还可以有什么作为呢?在笔者看来,我们不妨尝试一下改变目前按照股票市值配售新股的市场规则,也就是说,在维持一定比重按股票市值配售的前提下,适当扩大资金申购新股的比重。这样不仅可以吸引新的增量资金慢慢流入股市,而且当股市中的存量资金与增量资金彼此互动时,股市这盘棋也会逐渐走活。而对于所有市场参与者来讲,这种探索也是非常有益的。资金打新股,是原来中国股市中特有的一块无风险收益,只有这一块收益,才能把资金从银行诱人的利差中吸引到股市中来。这也是目前市场条件下的一种次优选择,或许能够在短期内缓解目前中国股市所面临的资金供需严重失衡的矛盾与冲突。

  当然,要做到这一步,还需要我们有足够的勇气来纠正过去的一些不当行为,更需要我们在新的形势下敢于创新,少谈一些主义,多注重解决一些实际问题。修正目前按市值申购新股的制度安排,促进增量资金入市,是缓解股市资金供给短缺的一种临时性应急措施,也是股市马上就可以做的。我们为什么不尝试一下呢?上海证券报乐嘉春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球迷关注亚洲杯决赛
雅典奥运FLASH演示
赵薇邹雪纠纷
广州新白云机场图片集
二手车估价与交易平台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话题-上海与城市榜样
可爱淘《狼的诱惑》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