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晨中国(1114.HK)总裁苏强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阳光 香港报道
假推断:
“高管抛售股权”这一事件几乎是由众多的媒体想象出来的。但是绝对不像外界所想象———是为了抛售股份。原本在同一天,华晨的高管层应该可以认购达到总股份9.44%的期权。所以,苏强等原有的目的是套现以后,购买增持的股票。
伪命题:
资本市场对“缺乏现金流,需要引入新股东”之说极不认同。美资投行的分析师透露说,去年,华晨获不可撤消债券融资额度高达2亿美元,合15亿港币,但华晨目前一分未动。所以,现金流出问题,或是业绩不好,导致辽宁省政府想引进新的股东,需要原管理层放权,从而引起管理层与辽宁省政府之间的不和,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在华晨,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注定是过渡人物。目前,辽宁省政府之所以挽留苏强等人,只是没有更好的人选接替华晨。
当华晨中国(1114.HK)总裁苏强最终抛售了其手中的一千四百五十万股股份的时候,也就意味着华晨整个最高管理团队与其大股东———辽宁省政府之间矛盾的公开化。
尽管”高管抛售股权”这一事件几乎是由众多的媒体想象出来的———只有苏强在最近出售了其手上的所有股权,只占五位高管所曾经持有的总股份10%。
其他的90%,四位华晨高层所持有的近一亿股股份,早在去年的10月,就已经按照与花旗环球金融的一揽子配售计划出售。花旗环球以每股2.65港元购买吴小安、洪星、苏强、何涛、杨茂增等5位董事总数1.1364亿股个人股。
但是绝对不是象外界所想像的那样是为了抛售股份.原本在同一天,华晨的高管层应该可以认购达到总股份9.44%的期权.所以,苏强等原有的目的是套现以后,购买增持的股票。
苏强等人唯一没有想到的是,手上的股票出售完了,原本可以实现的华晨中国9.44%期权却成了一纸空文,并没有兑现。整个事件朝他们所设想的反方向运动,演变成了一出愈演愈烈的抛售事件。
华晨计划引进新股东
目前,苏强等人面临的不仅是增持无望,而且面临权力空间减小的风险。
据辽宁省政府有关人士私下透露,目前,辽宁省政府正准备对华晨汽车引进新股东,新股东是谁?对方没有透露,只是表示可能是海外资本。
据进一步了解,新股东进入后,华晨汽车会首先会从调整华晨的经销商入手,因为华晨目前的库存压力很大。
一旦华晨汽车引进新股东成功,意味着现有的权力结构将产生相应的变化,吴小安、苏强、洪星、何涛在华晨将重新面临何去何从的问题。
“去年华晨的管理团队出售股份,是因为他们即将得到更多的期权。所以他们并不是对企业没有信心想离开。相反,是对企业很有信心,套现是为了准备进一步增持企业的股份。”香港资本市场一位曾参予华晨项目的分析师指出了事实的真相。“他们为什么要在华晨即将公布良好业绩的情况下出售股份呢?”他反问道。
他指出,华晨汽车的股价自去年10月起发力,一路从2元港币左右,上升到2004年1月份最高点的4.5元港币左右。作为华晨汽车的高管,完全可以再等三个月,在股市最高点套现。
这场风波的核心问题,并不是华晨的高管是否会整体辞职,而是华晨整个最高管理团队与大股东之间发生的不可逾越的决裂。这是是职业经理人与强势的国有资产代言人之间———辽宁省政府的拨河赛了。
其中的具体原因,也许只有参与密事会议的当事人与当地政府才知道。从一切表面迹象来说,华晨高层已经公开与辽宁省政府有摩擦,包括不出席一些重要的会议场合。从金额上计算,原本给五位高管配售的股份高达3.5亿,当时市值就达到8亿-9亿港币,2004年1月份股价最高的时候达到近16亿港币。相当于吴小安、苏强等人每人平空损失了近1.5亿港元的财富。华晨管理层对此事的态度可想而知。
上述消息人士说,苏强等华晨高层曾设想过进行MBO。但是很显然辽宁省政府不同意。而且苏强等人似乎也没有办法得到基金经理们的资金支持。
政府的态度也很清楚———华晨旗下的宝马项目,中华项目,以及在市场上占有率接近30%的华晨金杯项目,都符合辽宁省政府对本省汽车业的期望。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将一个重点发展行业的支柱企业转售给管理层,无疑是辽宁省政府最不愿意看到的。而且9.44%的管理层持股权比重在中国汽车行业都是非常少有的。无论当时0.95港币每股的价格是以什么标准制定出来的,一旦被外界质疑为“国有资产流失”,哪届政府也戴不起这么重的一顶大帽子。所以,自从辽宁省前任代省长调任成为商务部长以后,新的一任辽宁省政府的态度就显然有了改变。
“辽宁省政府对华晨的中华项目和宝马项目都是非常看重的,所以他们绝对不会放弃。即便是管理层需要换人。”该位分析人士说。
业绩下滑危机
香港京华山一证券的研究报告指出,华晨中国本月底公布的中期业绩,预期将令市场失望,主要是上半年销售数据疲弱所致。该行估计华晨中期纯利将下跌约15%。回顾今年上半年,华晨所出售小型客车及中华轿车按年骤降12%及46%,至3.15万及8404部,相等于华晨全年目标的38%及35%。再者,宝马轿车仅售出4883部,只达到全年目标1.8万部的27%。
鉴于汽车业宏观环境欠佳及华晨缺乏竞争力,京华山一调低了华晨中国小型客车及中华轿车全年销售预测,由原先8.3万及2.4万部,各调低到7.1万及2.2万部。另外,奥迪轿车存货上升、外国进口车竞争加剧以及奔驰中国工厂明年初开始生产,预计将影响宝马轿车销情,所以将全年销售目标由..8万部调低至1.5万部。今明两年盈利预测也调低19%及25%。
对于近日的执行董事辞职传闻,京华山一认为,尽管华晨已作出否认,但相信会继续影响到投资情绪。该行预期受传闻困扰及中期业绩差劲,华晨股价有机会进一步下滑,因此将评级由“持有”调低至“出售”。
但是一位美国大投行的分析师指出,华晨的业绩不佳,主要还是受中国宏观环境不佳的影响。华晨中国2004年第一季度的业绩,还是相当的不错。第二季度的华晨业绩不好,则跟整个经济大环境有关。非但华晨不好,中国的其它汽车厂商也都不好。所以,他不认为业绩不佳是导致整个管理层与大股东摩擦的主要原因。“哪有一家厂会因为三个月的销售不佳而倒闭的。”
有相关的消息说,华晨的这场风波完全是因为现金流的问题。第二季度严重恶化的销售情况给华晨带来的真正影响是现金流的急剧减少。根据公开资料,除中华大量库存外,金杯海狮的库存也有10,700辆。根据业界估算,库存至少占去了14亿-15亿元人民的资金。这个数字意味着华晨现金流出现了严重问题。
记者采访的一位辽宁省政府人士就透露,正是由于华晨销售不好,资金周转有问题,所以目前辽宁省政府正准备对华晨汽车引进新股东,而且新股东可能是海外资本。据了解,新股东进入就会首先调整华晨汽车的经销商,因为华晨目前的库存压力很大。
新股东进入华晨董事会后,最重要的就是会与现在的高管层分权,从而引起了现有高管层的不满。
但是,资本市场对“缺乏现金流,需要引入新股东”之说极不认同。上述美资投行的分析师透露说,他们去年给华晨所承销的不可撤消债券融资额度高达2亿美元,合十五亿港币。但是华晨目前对这笔钱一分未动。所以现金流出问题,或是业绩不好,导致辽宁省政府想引进新的股东,需要原管理层放权,从而引起管理层与辽宁省政府之间的不和,根本就是一个伪命题。
如果一个个原因排除掉的话,唯一合理的推断就是,辽宁省政府与苏强等人正在进行的只是一场权力上的争斗。
记者采访的政府人士透露,虽然苏强等在争夺华晨资产上出了很大的力,但是当辽宁省政府全面控盘华晨后,是不可能完全放手苏强等四人去做的,辽宁省政府对华晨汽车寄于很大希望,而且苏强等身份特殊,不是辽宁省政府下派的国家干部。职业经理人在国有资本占绝对主导的汽车行业里,是不会有很大空间的。但是苏强等人希望得到空间,这是双方的分歧之一。
所以从这一逻辑链上推断,苏强等人没有等到他们被许诺的9。44%的股份就很清晰了。辽宁省政府如果下决心对华晨进行大规模的股权改造,就没有必要在董事会里给自己创造一个对手了。何况,这个对手是对企业更为知根知底的企业管理层。
华晨未来的几种可能
这场争斗的未来结局可能会有几种?作为职业经理人,苏强等人显然是不会与政府进行对抗的。虽然当时双方订下实现期权的约定,但是具体细节外界却不得而知,苏强等人会用什么样的方式要回自己应得的权益,成了最大的未知数。但是,从现在的结果来看,他们已经未持有任何华晨的股份了。未来在企业董事会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也应该被清零了。
分析人士指出,辽宁省当地政府对换掉整个华晨高管并不会感到很棘手。华晨最大的资产,就是华晨与宝马的合作。虽然华晨的现有管理与宝马的关系紧密,但是因为宝马项目完全是由宝马自己的人员来主导的,所以换掉中方人员对宝马中国未来的业绩将不会有任何损失。而且宝马项目还仅仅是投入期,刚刚开始,可能的收益期远在十年之后。所以现在换将,反而不会对华晨现有的业绩与未来的业绩发生大的影响。
除了宝马,华晨金杯也是华晨的最重要资产。但是因为华晨金杯的市场占有率达到近30%,已经在市场上成为强势主导产品。管理层的变动,对强势产品的销售,也不会带来很大的影响。
反而是华晨中华,短期内则会是华晨中国的出血口。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中华轿车的库存就达到3800辆。更重要的是,未来中华的销售前景也未必能被看好。这将是影响未来华晨命运的一个关键因素。
还有一些环绕着华晨命运的一些疑点。花旗为什么会收购华晨高管手上近3。1%股份?
分析人士的一个回答是,花旗也并不是为自己而购买的华晨股份,而是为自己的客户购买的。那么,这个背后的客户是谁?是众多的基金经理吗?还是一些对华晨感兴趣的投资者?远在美国的仰融是否会是其中之一呢?
在法律层面上,仰融也确实没有放弃对华晨的努力。一位业内人士说,仰融为了争夺华晨,花了很多钱,但是,依然很可能什么也得不到。
那么,在这场争斗中,政府,高管,远走海外的企业创始人,数万名员工,众多的股市小投资者,又有谁是受益者呢?也许谁都不是。
华晨中国(1114.HK) 2004.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