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土洋中药 家花不如洋花香?(业界分析)(组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8月06日 05:18 人民网-市场报
  郝家耕
  全球OTC药企排名前百位的德国马博士大药厂日前宣布,在中国正式推出了一个具有排毒养颜、治疗便秘的植物药,而此前,日本大幸药品株式会社也刚刚将其汉方药新剂型推向华南市场,此外,欧洲和日、韩的国际大型医药企业集团通过在华合资和投资等实施本土化策略,纷纷涌入中国天然植物药品市场。

  编者按:

  随着回归自然的热潮在全世界的兴起,中国的中药因与化学药相比具有较低的毒副作用,而且大部分为植物药,因此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这给中药走向世界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遇。但是,中药在走向世界的途中也遇到了不少障碍,比如中药材种植标准问题、中药如何西制问题等,这些问题影响了中药向国际市场进军的速度。那么,中药如何在为国人健康服务的同时,加快走向世界的步伐呢?本版今日刊出的有关中药的文章,或许能给人们一些启示。

  “洋中药”借什么发力

  中国本是中草药的发祥地,而这些年“洋中药”抢滩中国的架势却愈演愈烈,那么“洋中药”是凭借何种优势向中药的原产国发力的呢?从目前来看,“洋中药”进军中国市场主要有两条渠道:第一条渠道是产品推进。名列世界OTC药企100强之一的德国马博士大药厂等企业,一直以开发天然植物药为主,特别是其天然植物排毒类产品在全球52个国家已有销售49年的历史,而现在,他们已将中国列为其重点发展的市场之一,仅在华南地区的广告费用就将投入1000万元。

  第二条渠道是产品研发。世界500强企业之一的瑞士诺华出资450万美元同中科院上海药物研究所合作的“中草药中的天然活性物质”项目已经初见成效,诺华已经从该药物所提供的两批共1562个化合物目录中选出了1058个新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研究。他们通过对中国传统中药及药材的研发而进军中药领域。

  我国中药企业虽然有1000多家,但是真正上规模、符合国际生产标准的企业还太少,这主要是因为无法从源头和生产等方面保证对中药生产实行全面的质量监控,无法在药理及成分上有一个量化标准。而对于像德国、日本等国家的中药业来说,他们从药材选种、育苗等步骤即开始全程质量跟踪,每年在科研开发上的费用占到产品销售额的30%左右,保证了其产品顺利通过美国FDA、欧盟GMP等国际认证。这也是“洋中药”叫板本土企业的实力所在。

  “洋中药”锁定高收入群体

  上海第一医药商店、华氏大药房和雷允上药城这3家沪上的主流药店,进口的天然药物主要来自德国、法国和日本,品种最多也不过一二十种。在华氏大药房进口药和新特药专店销售的中药有上千种,进口的植物药最多不过20种,就品种而言,主要是德国和法国的银杏制剂金纳多、治疗肝病的利加隆、通便药舒立通以及日本的救心丹、正露丸等,其所占的比例不过1%。业内人士说,在品种上,“洋中药”绝对不占优势,在价格上,进口植物药药价与国产中药相比,少则是3-5倍,多则10倍以上,比如日本产的救心丹20粒装一盒要131元,国产的速效救心丸仅售12元,所以洋中药的消费对象主要限于高收入群体,工薪阶层消费的还是国产中药。

  “土中药”如何走出国门

  历经几千年的积累,中药已在国内医药市场上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但如何与“洋中药”相抗衡,如何提高企业的国际市场竞争力,扩大国际市场份额,应是中药界亟待解决的问题。为此,有专家指出:先是要加强中医药的对外宣传,扩大中药的影响。二是要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标准,这要求企业加大实现中药材、中药饮品质量控制的标准化、规范化的力度,控制好野生药材和地道药材的有效资源。三是要主动适应市场,迎合世界潮流,突破丸、散、膏、丹、汤的传统剂型,在高效、快速、微量化、给药便利、便于贮藏携带等方面下功夫,以排除中药进入国际市场的障碍。

  《市场报》 (2004年08月06日 第十三版)
周旋于几个男人间的她 斗三国与众将一拚高下
无线精彩 无线雅典 走入香港梦想之都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亚洲杯精彩视频集锦
中国互联网统计报告
饶颖状告赵忠祥案开庭
赵薇邹雪纠纷
范堡罗航展 北京楼市
手机游戏终极大全
健康玩家健康游戏征文
环青海湖自行车赛
《谁是刀郎》连载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