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嘉诚和周正毅有什么不一样(图)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30日 20:04 中国经营报 | |||||||||||
李嘉诚出身小职员,周正毅出身棚户区;李嘉诚卖塑料花起家,周正毅卖馄饨起家;李嘉诚靠炒地产完成原始积累,周正毅靠炒卖烂尾楼一鸣惊人。 李嘉诚和周正毅都是个人奋斗的典型,不同的是发迹之后,李嘉诚成为财富的榜样,而周正毅成为问题富豪。 周正毅为什么拥有和李嘉诚同样的起点,但却不能拥有和李嘉诚一样的终点呢? 刘梦熊是香港京华山——国际投资公司的首席顾问,和李嘉诚打过交道,也和周正毅打过交道。 2002年李嘉诚旗下的长虹生物科技公司要上市融资,当时长科公司全年的营业收入才几十万港元,根本就不盈利,但是股票发行时还是获得了好几倍的认购。为什么?刘梦熊说,因为香港人相信李嘉诚的信誉,相信跟着李嘉诚投资不会吃亏,李嘉诚三个字就是金字招牌。 几乎就在同时,周正毅找到刘梦熊让他帮助收购香港的公司,刘经过多方调查为周找到了一个拥有几亿现金的干净公司“上海地产”,事成之后周正毅却赖掉了几千万的佣金。刘梦熊对周正毅的手下说,告诉你们老板,这样没诚信,注定要完蛋。 刘梦熊的故事是真实的故事。中国人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在资本市场上,诚信就是青山,资金就是柴,只要诚信在,不怕没资金,而且钱找人越找越多,人找钱越找越少。 李嘉诚决定在伦敦以私人方式出售他持有的香港电灯集团公司股份的10%。计划过程中,港灯即将宣布获得丰厚利润的消息,李嘉诚的得力助手马世民马上建议他暂缓出售,以便卖个好价钱,但是,李嘉诚却坚持按原计划出售。李嘉诚说,还是留些好处给买家好,将来再配售会顺利点,赚钱并不难,难的是保持良好的信誉。《远东经济评论》对此,非常精辟地说,“有三样东西对长江实业至关重要,它们是名声、名声、名声”。 李嘉诚的故事太多太多,这里引述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同样的故事在《李嘉诚经商自白书》中还有很多很多。依我所见,在这位华人首富领先商界的14个强项中,做人是李嘉诚最强的项目。同理,李嘉诚最看重的生意秘诀就是一个字,“信”。当然,所谓的“信”不是抽象的,必然与对他人的“诚”分不开,诚信结合,即为“义”。李嘉诚坦言,以往99%是教孩子做人的道理,现在也会谈生意,约1/3谈生意,2/3教他们做人的道理。 “沙地里长出的树再怎么扶也扶不起来。”对于商人而言,如果从小没有养成遵守信用的习惯,那么就不可能取得别人的信任,生意也就很难做。李嘉诚曾戏言自己不是“做生意的料”,因为他觉得自己不会骗人,不符合中国人无商不奸的标准,令人感叹的是偏偏是这么一块“废料”做成了全亚洲独一无二的大生意。 市面上李嘉诚的经商之道出了一本又一本,文章都做在李嘉诚致富术上,达人解析的李嘉诚经商自白却围绕做人做文章,让每一个普通的读者能从李嘉诚身上看到自己的希望,增加自己的信心。 做人什么最难?做人最难的是不做加法做减法。李嘉诚说,假如拿10%的股份是公正的,拿11%也可以,但是如果只拿9%的股份,就会财源滚滚来。这段话被印在书的封底,其中也可看出编辑的价值取向。 李嘉诚和周正毅有什么不一样呢? 最大的不一样其实就是做人。如果说一定要作个形象的对比话,那么,同样的利润,李嘉诚可能只要应得的90%,周正毅要的就是110%甚至150%。周正毅缺钱吗?他不缺钱,但是他最终还是栽在钱字上,根源就在“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