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油脂企业巧用大商所豆粕期货逃过一劫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29日 06:19 上海证券报网络版 | |||||||||
前一阶段,豆类期货价格暴跌,而油脂企业此前订购了大量的高价国外大豆(资讯 论坛),压榨成本居高不下,加上禽流感爆发令豆粕(资讯 论坛)消费不振,油脂企业出现大量库存,油脂行业陷入全面亏损。然而,德清油厂胡晓辉、永安期货杨志成最近的调研显示,一些油脂企业通过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期货市场上巧妙的运作,有效地规避了巨额亏损。 今年三、四月间,CBOT大豆期货价格冲过1000美分,运输贴水价格美国达到230美分
以往,国内油脂企业传统的大豆进口流程是:先买贴水,再选择时机在CBOT点价。由于前期油脂企业买好贴水后,CBOT价格一直在涨,贴水也在涨,不少油脂企业还在等待CBOT的点价时机。但是,根据上述的远期价格信号,意味着进口大豆到国内压榨,将亏损300元/吨左右,买贴水就是买亏损。在此情况下,国内油脂企业陷入两难境地:一方面,企业要进口大豆,以保证工厂的正常运行;另一方面,按照传统的采购流程,一旦采购也就选择了亏损。 但是,一些关注大连豆粕期货市场的油脂企业打破了传统的大豆进口流程,转而买进远期豆粕。其理由是:由于中国的大豆进口有2000万吨,大豆及其成品--豆粕的价格和进口成本是高度关联的,买豆粕相当于综合购买了运输贴水和CBOT点价。于是,有家油脂企业便在3500元一线买进大连豆粕408合约,等到需要进口的时候,再买贴水,并在大连豆粕合约上平仓。 后来,风云突变,CBOT豆类品种大幅下跌,该油脂企业最后在3300至3400元一线砍仓,资金亏损很大,但毕竟还是能够以较小的损失抽身而退,和其他油脂企业近1000元/吨的亏损相比,其损失程度也很小。况且,其他油脂企业买的是贴水的现货合同,根本没有办法平仓,无法控制亏损。 另一个案例是华东某油脂企业。2004年2月,以进口大豆成本测算的后期豆粕成本高达3350元,而当时豆粕现货价格2700元,这意味着油脂企业按照当时CBOT大豆价格进行点价,压榨亏损将很大,但企业又要维持生产。所以,油脂企业一方面要锁定CBOT大豆继续上涨的风险,一方面又要部分降低大豆进口成本。为此,华东某油脂企业在大连豆粕市场买入套保来代替立即在CBOT大豆点价的操作手法。这样,如果CBOT大豆价格继续上涨,连粕价格上涨的空间可能更大,反之,连粕的下跌空间将较为有限。2月10日后,连粕快速上涨,且上涨幅度明显大于CBOT大豆。3月上旬,该企业将连粕平仓,并于当晚在CBOT大豆3月合约点价。结果,该企业在连粕市场每吨获利610元,而大豆进口成本抬高103美分/蒲式耳,相当于313元/吨,额外套利利润297元/吨,这相当于降低了大豆进口成本。 根据以上案例,胡晓辉和杨志成认为,如果油脂企业普遍利用大连期货市场,再结合传统贸易方式和CBOT点价方式,在国内买进期货合约,但实际上并没有产生进口,这将提前调节大豆进口的数量,对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有重要意义。上海证券报记者许峻 相关报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