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经济时评 > 中国与完全市场经济地位 > 正文
 
欧盟“市场经济地位”发难中国 经贸蜜月打乱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7月05日 09:49 《财经时报》

  相对于美国对中国“强硬”的经贸政策,欧盟对中国的态度一般被认为一直要和缓得多。特别是在欧盟东扩之后,欧盟更超过美日,成为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但本周发生的两件事情,或许使中欧双方颇为默契的经贸关系蒙上了阴影。

  本周一,6月28日,欧盟有关人士宣布,鉴于中国政府依然在干预中国的微观经济运行,欧盟将不给予中国市场经济国家地位;之后,又传出了一则消息:欧盟的部分进口商要
进入伊妹儿的网络豪宅 新浪点点通个性smsDIY
海纳百川 候车亭媒体 哪里可以免费发短信?
求政府取消中国贸易最惠国待遇。

  欧盟委员会贸易部发言人在周一的讲话中指出,国家不再微观干预经济,才能给予市场经济地位。同时他还提出,中国建立和遵守企业治理规范和会计准则,这样在遭到违反贸易协议的指控时,就可以提供足够可靠的会计信息作为参考;中国还需建立和实施有关破产和财产所有权的法律;中国的银行业必须脱离政府的控制。

  周三,6月30日,欧盟行业协会的代表和一些政治家则提出,要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地位。这些人士认为,中国目前利用对“贫穷国”的优惠待遇,大量向欧盟出口廉价商品。其中,中国的纺织品最让这些人士担心。

  他们进而建议,在取消中国的最惠国待遇同时,对中国的纺织品实施新的进口限制,用以防止在取消纺织品进口配额限制之后,有更多的中国纺织品涌入欧盟地区。

  按照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协议,世界各国实行的纺织品配额限制将在2004年底全部取消。按照欧盟方面的统计,中国目前每年向欧盟出口的纺织品达到了20亿欧元。

  有分析人士指出,伴随着贸易量的增大,中欧双方的贸易摩擦还会继续增多,“就像和其他国家的贸易关系一样”。因此,那些认为中欧贸易的发展将是一条坦途的观点,显然是不切合实际的。

  据观察,鉴于中欧目前在经贸关系上的互补性,以及欧盟在国际中的地位,欧盟国家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断然不会采取两败俱伤的做法,损害中欧贸易发展的前景。

  就像欧盟此前和中国就炼焦煤问题发生的贸易争端一样,中欧双方可能会在最后关头达成协议,避免爆发贸易战。

  欧盟东扩之后,一举超过日本和美国,已经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今年前5个月,两国的贸易总量达到657.2亿美元,增长了35.9%,占中国进出口总额的15.5%。






评论】【谈股论金】【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中法文化年精彩纷呈
2003年审计报告
马龙-白兰度病逝
盖茨第9次访华
惠特尼休斯顿北京个唱
全国治理超限超载行动
凤凰卫视中华小姐大赛
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