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滚动新闻 > 正文
 
隆福大厦探寻路在何方(图)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4年06月23日 02:17 京华时报
  作者: 王京来源:
门前的石狮子见证了隆福大厦转型的历史。本报资料图片

  2003年10月刚刚转型为数码音像城,短短数月后,今年6月21日隆福大厦正式宣布关门停业。这个北京家喻户晓的老字号商厦第“N”次转型又一次“夭折”了。隆福大厦最终还是没能摆脱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宿命”。败绩连连

  昨天下午,记者驱车来到曾经被称为北京商业四大金刚之一的隆福大厦,看到这里惟一还对外开放的只有停车场。停车场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隆福早在6月14日就已经关门了,停车场是由隆福大厦物业在经营,所以还在维持。

  2003年1月9日,曾被称为北京商业“四大金刚”之一的隆福大厦在北京宣布,吸入中财社福集团4500万元人民币协议投资,将隆福大厦重新改建为“中财隆福数码音像发烧城”。其实,自从1993年那场令人记忆犹新的大火以来,隆福大厦已多次改变经营风格,但发展都不理想。2001年,隆福大厦曾与以经营服装批发为主的北京双猴经贸发展有限公司联手进行了改组,将隆福大厦的二、三层改为服装批发市场,但大厦的经营状况却没有好转,不久双猴便悄悄退出了。这次中财社福的退出,让隆福不得不再一次吞下转型失败的苦果。

  对于这次失败的原因,隆福大厦副总经理赵天祥告诉记者,隆福数码广场的投资方———中财社福投资公司,早在去年11月份,即数码广场开业不久就已悄悄撤出。之后到关门前这段时间,一直都是隆福大厦在进行管理。中财社福为隆福的这次失败转型至少“贴进”1000多万元人民币。撤出是因为最初设想的“招牌”———音像批发市场,压根儿就没开起来。

  赵天祥告诉记者,几次的失败让隆福吸取了很多经验,隆福也正在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可以肯定的是隆福大厦不会再经营数码视听广场了,至于隆福大厦明天再经营什么业态还没有确定,但特色经营一定是未来的出路,商务楼、展览馆、CEPA产品销售专区都有可能,而合作方也必须是有实力的企业。

  一位圈内的知情人士告诉记者,导致隆福大厦再次关张的主要原因是,由于数码广场开业后隆福大厦的人气一直很淡,以至于商户的经营也非常不景气,商场收不上租金,接下来的经营也就难以为继,隆福大厦在“苦捱”数月后终于不得不再次关张。探寻失败

  隆福大厦遭遇大火洗劫重建之后,曾先后调整过约10次,但却始终缓不过气来。最近一次原本认为能够借助投资方中财社福的资金,演绎一种数码视听的新业态,打一个经营的“翻身仗”,无奈资金投入的不足再次上演了一场悲剧。在近10年间先后经历了10次改造,但最终都是以“失败”结局。

  对于隆福大厦为什么始终经营不善外界有很多猜测,圈内的说法也众口不一。中国商业经济研究中心副主任王建华认为,隆福大厦作为北京商业的传统老字号,是北京一商集团下属的市属商业企业,而位于隆福大厦前面的隆福广场则是东城区的区属企业,由于隆福寺在北京商业中的传统地位,所以市、区都希望占领这块‘风水宝地’,结果导致隆福寺商圈没有统一规划,造成发展无序。虽然原北京市商委也多次出面协调此事,希望将隆福寺商圈纳入北京商业发展的统一规划,但一直未果。记者了解到,认为“隆福大厦的经营下降与隆福广场的建设大有关系”的人不在少数。由于隆福广场“高高在前”,挡住了隆福大厦,而且隆福广场的设计本身不利于从事商业经营,所以造成隆福广场经营惨淡,而这种负面效应反过来又影响了隆福大厦的发展。

  另外一位商业专家则认为,隆福大厦在失火后进行重新装修,面积扩大了,可是没有解决好经营商品的定位问题。当初隆福大厦是个老百姓的商场,可是重张后经营的商品档次没有提高,价格却提高了,新隆福不再是老百姓心目中的隆福,隆福大厦也就渐渐变得萧条起来。另外,有人认为,隆福的火着的“不是时候”。因为20世纪90年代初中期,正是北京商业新格局形成的关键时刻,目前北京一些有影响力的新型商场正是在这一时间崛起的,而隆福恰恰在这个“黄金时段”发生了不测,导致元气大伤,丧失了一大部分原有的客户群。寻找出路

  隆福大厦、西单商场、北京百货大楼、东安市场作为北京商业的老字号,在传统经济体制下,这四大商业公司曾占领着北京零售百货业的大部分市场份额。但时过境迁,随着北京经济的飞速发展,这四大公司也各自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去年10月13日,西单商场宣布斥资6000多万元进行转型,但付出的代价也是惨痛的。根据2003年全国大型百货零售企业(单店)销售额的统计,年销售额降幅最大的是北京西单商场,降幅达46.75%。西单商场声势浩大的转型,以总经理郭凯的辞职而告终。现在西单商场又重新回到了大众百货店的定位,可是短短半年时间内的两次转型让西单商场伤了不少元气。

  老字号百货店究竟出路何在?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一位商业方面的专家告诉记者,老字号商业借助自身的品牌优势,多业态发展、连锁化以及专业化应该是今后比较好的发展方向。由单一的百货业态向超市、便利店、专业店等方向发展是目前很多传统百货业转型正在走的路,比如华联、王府井百货,有的已经收到了不错的效果;而借助品牌优势,发展连锁业务,在中国特色的百货业发展中的优势也越来越被人们所看好。王府井百货从1996年开出首个外地连锁店至今已经有10多家连锁百货店,这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向专业店转型则是一些中小传统百货店转型的最好出路,京城黄金第一家———菜市口百货已经成为北京最大的黄金珠宝零售企业。

  翠微大厦总经理张丽君则认为,多数传统百货店的经营者关心的可能只是如何去争夺顾客,其实商场更应关注如何维护供应商的质量以吸引更多客源。他解释说,现在北京商场越来越多,可供货商却是有限的,商场只有搭建一个更好的平台,才能提高产品质量。无论是外资还是内资商场,都面临同样的问题。
美女啦啦队招募中 第39届世界广告大会
抢注旺铺得超值礼物 新浪招商引资征代理商





财经论坛】【推荐】【 】【打印】【关闭




新 闻 查 询
关键词一
关键词二
热 点 专 题
第三轮六方会谈
大学生非法传销
英语四级考题泄露
美国将移交萨达姆
我国部分省市供电告急
伊征兵中心遭袭击
2004世界难民日
2004欧锦赛 2004温网
不良信息举报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3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4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