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氏高层:中国消费者最挑剔 不介意本土企业竞争

2004年02月23日 18:11  金羊网-羊城晚报 

  惠氏高层首次接受中国媒体专访,认为中国奶业市场已达发达国家水平

  从1986年算起,惠氏进入中国已经有17年历史,然而,2004年2月21日,却是其高层第一次面对中国媒体。

  施伯仁(右图,张军摄),这位不太善于谈笑风生的美国人,惠氏全球副总裁,面对记者的追问,却又显得坦诚而且真实。对于中国市场,他毫不保留自己的期待之情,“它是惠氏最重要的市场和未来的希望之所系”。

  中国市场最关键

  记者(以下简称记):我们想知道,中国市场在惠氏全球版图中,占据一个什么样的位置。

  施伯仁(以下简称施):单从营养品业务来看,对惠氏来说,中国是最重要的一个市场,也是最关键的一个市场。

  我们估计,惠氏营养品业务今年在中国的销售额增长率可以达到22%,今后五年内会翻一番。这意味着,我们会把越来越多的资源投放到中国。

  记:目前惠氏在中国的网点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西北部几乎还是空白。而这次向卫生部捐赠价值2000万元的药品和220万元的现金,其流向恰好是西北部的10个省,这是否暗示,惠氏准备向西北部扩张?

  施:惠氏最初是在中国南方,即广东地区进入中国,从传统意义上讲,那是我们强有力的后盾,随着发展,我们逐渐渗入东南地区并往北发展。今后,我们的计划自然包括北方和其它市场,但我现在很难透露一个具体的方案。

  这次的捐赠,与你所说的西北部计划,并没有什么直接联系,只能说是一个巧合。

  记:对于惠氏来说,这是其高层管理者第一次与中国媒体面对面交流。在此之前,惠氏似乎在这方面显得不够积极主动,这是否放出一个信号:贵公司在中国战略方面,发生了一个大转弯?

  施:我想,转变的根源还是出于对中国市场的越来越重视。除了在中国开展业务,我们还要提高惠氏的知名度,越来越加强与外界,包括和媒体的沟通,是不可避免的了。

  (旁注:在中国市场摸爬滚打了17年的惠氏,似乎在慢慢学习做一个优秀的企业公民。而一直为人所诟病的“与外界沟通不足”,惠氏也在抓紧补课。2002年,惠氏中国终于成立公共事务部,随后他们便经历了“奶粉召回事件”的考验。)

  “召回事件”代价惨重

  记:2002年惠氏全球召回问题奶粉,在中国引起轩然大波。从某种程度上讲,对惠氏中国起到了非常消极的影响,许多原来惠氏的客户转投到了其它奶粉品牌。惠氏的本意是维护自身良好的形象,结果却适得其反。这是否说明,惠氏对中国市场这本“书”,读得还不够透?

  施:只要发现奶粉有问题,我们的原则就是,必须在政府部门要求我们做之前,把它们全部收回。之所以在中国也采取同样的措施,是因为我们觉得相对于其它因素,安全问题是最重要的。

  记:这是否表示,惠氏宁可牺牲市场占有率?

  施:我不知道你所说的“牺牲”是否是一个确切的描述。但是,我想,在考虑惠氏一家的利益之前,首先应该考虑婴儿的利益。

  (旁注:虽然施伯仁忌言“牺牲”,但惠氏的确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据悉,“奶粉风波”前后,惠氏在中国高端奶粉市场的占有率,从60%急剧下滑到了20%。尤其在华南市场,一度高达80%-90%的市场占有率,也掉到了60%左右。据说,那段时间,惠氏的损失是“一亿元人民币”。“要是其它企业,也许早就完蛋了”,一位业内人士如是评价。不过,风波之后的惠氏迅速地爬了起来,一年半后,它们的销售额又回到了以前的水平。)

  不介意本土企业竞争

  记:您怎么评价目前中国的奶业市场?施:在婴儿配方奶粉的消费来看,我绝不会把中国看成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因为这个市场是非常成熟的。中国的母亲是全世界最挑剔的母亲,在产品方面的要求是最高的,尤其在质量和安全方面。

  记:目前国内奶企发展十分迅速,比如伊利、三鹿、完达山等,而且他们似乎都在全力进军婴幼儿奶粉市场,惠氏对此是否做好了准备?一旦他们发动价格战,惠氏是否会应战?

  施:压力首先来自液态奶方面,这的确对消费者形成非常大的引导,它的存在,惠氏也会考虑到,但我得强调一句,其实对8-12个月的婴儿来讲,液态牛奶是不适合饮用的。

  至于竞争,我认为不应该区别本土公司与外国公司。不管对谁,我们都坚持以科研为主,研发出最好的产品。

  价格方面的问题,当一个母亲来买婴幼儿奶粉时,考虑的是产品的价值,价值体现在科技含量和安全技能上面。如果我们的价格和价值能取得平衡的话,就是一个非常正确的价格方案。

  本报记者张军

本文涉及到的板块个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关闭

相关专题

猜你喜欢

看过本文的人还看过

  • 新闻湖南公布瓜农死因:外力诱发血管破裂
  • 体育世锦赛-孙杨卫冕800自冠军 恒大3-0国安
  • 娱乐传邓文迪聘律师追分手费 总价4400万美元
  • 财经明日成品油迎调价窗口 搁浅几成定局
  • 科技中移动今年不推廉价iPhone
  • 博客司马南:我朋友也有信王林大师的
  • 读书数额巨大遭质疑:中国对外援助60年变迁
  • 教育南京一大学生威胁老师给高分 高考录取
  • 陶冬:手头有钱现在该放在哪里
  • 水皮:楼市调控口径为什么会大变
  • 孙立坚:宏观经济四大问题的政策建议
  • 赵伟:克强经济学必须直面的一道难题
  • 江濡山:钱荒背后的金融黑洞有多大
  • 周天勇:中国经济增长新动力点在哪
  • 小赢妇:主宰中国人命运的两市
  • 叶檀:面对高房价 央行不应推卸责任
  • 董少鹏:谁给中国经济植入悲催基因
  • 陈思进:中国经济的特种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