业界盛传两种方案备选,可能涉及保险、证券等牌照的发放
本报讯据北京媒体报道,对邮政储蓄改革的“操盘”已更多地转到国家发改委,而不再完全是央行与银监会。分析人士认为,由主管全国产业政策的发改委“操盘”表明,邮政储蓄可能突破金融改革和邮政改革两大范畴,还涉及到保险、证券等牌照的发放。
4年前已批复至今未挂牌
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尽管最近关于邮政储蓄改革提速炒得火热,但实际上还没有最后定论。同时,他表示,既然老方案一直没有实施,应该是遭到了抵制,难以实施下去。所谓“老方案”,实际上指1997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人民银行提出成立邮政储蓄银行来解决由于体制弊端带来的各种问题;1999年,国务院和央行明确批复表示同意邮政储蓄银行成立,只等挂牌。但至今邮政储蓄银行未见踪影。
“只存不贷吃利差”成众矢之的
原国家邮政局干部、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刘刚认为,在业界,学者的评价还算是客气的,实际上,邮政储蓄的竞争对手———各商业银行们则经常用激烈的言辞抨击邮政储蓄“四不像”,认为邮政储蓄的赚钱方式不可思议。显然,邮政储蓄无论在邮政改革的范畴,还是在金融改革的范畴里都已成为众矢之的。而实际上,对邮政储蓄长期以来最为不满的是央行。16年前,央行批准同意在邮政系统内设立邮政储汇局,当时设立邮政储蓄的初衷在于通过邮政系统回笼货币,降低通货膨胀的压力。但央行没想到,仅七八年以后,邮政储蓄就成了其沉重包袱。
关键是邮政储蓄的特殊经营模式—————“只存不贷吃利差”。根据政策,邮政从社会上吸收存款,然后转存到人民银行,由于人民银行所付利息的利率高于储蓄利率,邮政几乎不需要任何财技,就可稳获其中的巨额利差收益。
十几年来,邮政系统对于邮政储蓄的热情非常高,原因是:作为揽储机构,邮政储蓄没有任何风险,只需要将储蓄金存到央行赚取利息差。这相当于央行请求财政部拨款补贴给邮政,而随着邮政储蓄额上升到8000多亿元,每年要白给邮政180亿元的真金白银。
两种方案暗中较劲
据悉,目前有两种改革方案。一种是建立邮政储蓄银行,成为商业银行;另一种则是建议让邮储转变为相当于基金管理公司的综合型金融机构。
两者的共性都是邮政储蓄可以进入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参与银行间同业拆借活动,参与货币市场操作,购买货币市场的短期投资产品;两者的差别则在于前者定位于商业银行,可以发放贷款;后者则不可以放贷,但可以涉足证券保险业。此前传说国家邮政局将金融保险定位于未来三大主营业务之一正是由此而来。
事实上,这两种改革方式正是国际上邮政储蓄改革的方向,尤其是保险业是各国邮政储蓄利润的强劲支柱之一,日本邮政储蓄二战后改革,开办的主要业务中,其养老金和人寿保险方面业务非常好。荷兰储蓄银行后来发展成业务极其广泛的商业性金融机构———荷兰国际集团,其中,保险业是其招牌业务。
photocome供图
(夏天/编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