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需要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战略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3年03月25日 16:24 经济观察报 | ||
倒萨战争已经不可避免,人们的注意力开始转向“娜拉走后会怎样”——美国会将伊拉克建成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进而又会引发什么样的连锁反应?正如有关学者所说,倒萨战争已经成为新一轮全球政治的启动器和测量仪,那么在全球政治发生巨大转型的时候,我们应该选择什么样的国际关系战略? 我们注意到,在战争机器的加速轰鸣中,中国学界与民间出现了一种重思中国“韬光 其实这样的呼声由来已久,伊拉克危机只是又一次把它推到了前台。这种思潮发端于1990年代后期,尤其是科索沃战争与中国驻南使馆被炸,以及中美飞机摩擦事件发生以来,很多人认为中国外交战略环境已经“极大地恶化”,战略选择的空间受到严重挤压,若中国外交战略不做调整,免不了被动挨打,而一旦中国安全环境受到威胁,国内的发展也必将深受影响。 一些学者指出,在国际关系的一极与多极力量角逐中,中国显然自觉不自觉地被推到了与美国竞争的最前列,而俄罗斯由于普京的柔道身手避开了美国的锋芒,真的去“韬光养晦”了,美国的主流社会渐渐地在意识深处、在价值取向上完全排斥中国,中国似乎成了前苏联的化身。他们认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即使中国作出再多的妥协姿态,美国国内的右翼势力也会不依不饶地围堵中国、削弱中国。有人甚至说正是中国的“韬光养晦”在客观上维护了美国的霸权。 “韬光养晦”毕竟是一种传统的外交观与安全观,当全球政治出现重大变化时,这种安全观在技术上当然面临着发展、充实乃至转换的压力。但我们注意到,在批评“韬光养晦”战略的声音中也出现了一些不够冷静的观点,这些急于摈弃“韬光养晦”的态度被称为民间的“强硬派”或曰“鹰派”,而且随着更多学者的卷入,“韬光养晦”之争带有了浓厚的思想对峙色彩。 在这样的语境之中,理性和建设性的声音往往被指责为“鸵鸟政策”和“投降理论”。与此同时,真正的国际政治学术研究却往往被耽搁,没有为政治家、外交家和公民展示国际关系在新世纪的可能发展前景以及我们政策的选择余地。 长期以来,国内务实的政治家与学者主张继续坚持“决不当头”、“韬光养晦”的外交战略,认为中国必须通过现实主义路径寻求民族生存与发展的空间,只有继续开放与变革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与民族的长远利益。尤其是中共十六大明确提出我国未来20年的目标是建设全面小康社会以来,国内经济发展仍然是首要任务,外交理应服务于国内发展需求,坚持“韬光养晦”战略的主张依然占据主导位置。我们认为,中国政府的务实态度具有积极的意义,远远要比那些狭隘的民族主义情绪更能维护我们的国家利益。 我们一直呼吁理性对待倒萨战争,理性对待未来全球政治格局。因为作为“世界工厂”的中国无疑需要世界的原料和市场、和平的环境、通畅的航路、能源供应的稳定等等,而中国的安全也不仅仅是中国自己的事情,中美之间加强了解与沟通、避免冲突和理性合作将成为必然的选择。我们重申——我们热爱和平,我们热爱更长远更持久的和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