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綦书环
“海信要控股雪花”的市场传言终成事实。5月18日上午,在北京市主管工业的刘海燕副市长亲自主持
下,海信集团有限公司与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签署合资合同,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宣告成立,该公司将专事
生产海信牌冰箱。在合资公司中,海信和雪花分别占55%和45%的股份。海信“进京”北京隆达轻工控股有限责任公司是
雪花
冰箱厂的控股方。新成立的海信(北京)电器有限公司是由海信注入资金,雪花以固定资产入股的形式共同组建而成。合
资公司总经理将由海信派出。“雪花”曾经是深受北京人喜爱的老品牌,是中国第一台冰箱的诞生地,在经历了与美国惠尔浦
公司的合作之后,雪花拥有了优良的生产设备和一大批经验丰富的现场管理人员、操作工人,但由于种种原因,雪花冰箱的市
场在国内逐步萎缩,生产线的产能大量闲置。此次并购雪花,海信将借此拥有自己完备的电冰箱生产基地,目前北京雪花的生
产产能为30万台,控股后,海信将投资进行技术改造,使其短时期内达到年产50万台冰箱的规模。目前,海信采用海内外
先进工艺技术,已经设计了一系列新款冰箱,将于两个月内大批量投放市场。此并购案属北京市传统企业与国内著名大企业的
首次合作,北京市政府予以了高度重视,并在政策上给予了大力支持和诸多优惠。有关官员认为,海信与雪花的合作将加快北
京市家电工业的结构调整和产品升级。惠尔浦缘何撤资1995年,雪花集团公司与美国惠尔浦公司成立了北京惠尔浦雪花电
器有限公司,合资后企业搬迁、重建花去了近两年的时间。至1997年只生产出6万台电冰箱,这在年产量近千万台的电冰
箱市场上已难立足,再加上对市场变化认识不足,生产的仍是有氟冰箱等,美国人的管理方式及经销方式在中国国情面前出现
严重“不适应症”。1997年底,惠尔浦公司调整亚洲市场战略,还清了合资公司1.4亿元人民币的贷款,将其60%的
股份转让给北京雪花集团公司,退出了中国电冰箱市场。惠尔浦的资金注入曾大大提高了雪花的技术装备,但是由于雪花品牌
建设不力,销售网络不畅通,产品不适应消费者的口味,因此长期以来一直为别的企业做贴牌生产,只有少量的雪花牌冰箱在
北京销售。海信善打资本牌这个合资金额不到亿元的案例是海信继20世纪90年代大规模资本运营后再度打出的一张资本牌
。综观海信的资本运营史,90年代初海信的合作对象多是濒临倒闭或者已经停产的企业,企业并购的动机是一般意义上的低
成本扩张。此次海信联盟雪花,与以往的并购有所不同。雪花并非倒闭企业,而是一直在维持运转,特别是生产设备等硬件还
具备较好的基础。雪花品牌曾一度执中国冰箱业牛耳,虽几经沧桑,但在冰箱业的地位与影响力尚存。雪花的原控股方与北京
市政府均希望借助海信的资金、渠道、技术和管理优势,带动双方实现“双赢”。2001年6月,海信进入冰箱产业以来,
一直采用与荣事达合作开发与生产的模式,由海信提供产品的研发设计,在生产环节中实施技术与质量控制,荣事达负责生产
。但是这种模式也存在诸多弊端,如在市场变化面前反应缓慢,易延误市场时机;南北运输路途长,运输成本高等。因此,海
信要谋求在冰箱行业的大发展,在北方建立一个完备的生产基地就显得非常必要,这样海信就能够根据市场变化灵活地制定生
产销售计划,加快市场运作效率,同时通过输出海信的企业文化、管理体系、技术研发,可进一步推动海信冰箱产业的发展。
海信集团董事长周厚健对冰箱上市不到一年的业绩感到满意,他还说,海信的愿望是三年内实现冰箱生产100万台
,使冰箱成为海信家族的又一个主导产品。(20D1)
目击者,亲历者,见证者,知情人――《焦点访谈》期待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