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张赛娥,香港南华集团有限公司创办人之一兼董事,并任南华金融控股有限公司副主席、南华(中国)有限公司副主席及行政总裁。张赛娥1981年开始证券生涯,持有美国伊利诺州大学工商管理硕士学位,在证券金融投资及制造业有丰富经验。张赛娥现为中华海外联谊会理事、香港女工商及专业人员联会会员及香港贸易发展局经济及玩具咨询委员会委员。
主要观点:
◎目前A股市场已到了比较合理的水平,但不能说底部已看到了,跌总会跌到超卖的时候,就像涨的时候会涨到超买一样。
◎目前的A股市场根本还没到需要政府救市的时候,这种幅度的调整很正常,从长线来看,中国未来的经济成长空间很大,A股的爆发力也是很大的。但从短期来讲,还是烫平一点比较好。
◎目前中国市场的印花税在世界股市上也是比较重的,我觉得过高了,我们的游戏规则要和世界接近,我觉得现在世界趋势是单边征收印花税,或者干脆不收。单边收印花税有个好处,那就是如果收卖方的钱,其实可以 鼓励投资者持有股票久一点。
◎我个人建议,创业板的推出,还是要考虑综合因素,设置一些门槛。香港创业板之所以没有成功,就是因为一度只要有经营业绩的企业谁都可以上市,所以鱼龙混杂,这对市场不利。
◎金融市场小问题可以引起大危机,开放中的中国金融业,应该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
◎中国金融业在对外资开放的同时,还应该对民间资本开放,造成百花齐放的大好局面。
⊙本报记者 朱国栋 谢晓冬
在香港资本市场上,巾帼英雄并不罕见,但能取得像张赛娥这样成就的女性却凤毛麟角。20世纪80年代,她就和两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合资创业,成为香港南华集团创始人之一。
张赛娥被称为香港证券业的“大姐大”,除了她的南华集团取得了巨大成功之外,还因为她是香港著名股评家。在创办南华集团之前,张赛娥就开始了股评生涯,她的专栏《娥姐锦囊》在香港中小投资者中很受欢迎。
1998年,东南亚金融危机中香港也受害颇深,西方对冲基金还兴风作浪,张赛娥在电视节目中与支持人辩论起来,坚决主张政府干预市场。
张赛娥还是投资市场的预言家,而且判断颇为精准。她对A股市场也十分关注,早在2007年3月,正当A股市场一片疯狂时,张赛娥就指出“A股市场正在酝酿泡沫”。
如今,美国次贷危机已影响全球,中国又面临通货膨胀、人民币加速升值压力,A股市场从6100多点调整至3600多点时,张赛娥认为,次贷危机不必过分解读,A股市场估值已趋合理。她认为,这波调整并不一定意味着市场从此走熊,而是“超买之后肯定会有一个超卖的过程”,尽管中长线来说A股估值已合理,但仍有可能下跌。
从股评家到香港证券业“大姐大”
张赛娥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从事证券业。1981年,张赛娥在美国读完MBA后回到香港,应聘到新鸿基做证券分析员,一年半以后又做起了证券业实务。1988年,已有7年证券业工作经验的张赛娥与另外两个朋友一起开创了南华证券公司。
如今,南华集团的业务已涉足证券、传媒、玩具、房地产、种植业、珠宝首饰、制药、服装等近20个行业,在内地也有多家投资企业,公司员工达5万多人。张赛娥还是香港的杂志大王,目前她经营着17本杂志,其中包括香港发行量最高的女性杂志《JESSICA》等。
尽管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张赛娥并没有放弃她的老本行。张赛娥在《Capital》等多家媒体上长期刊登“娥姐心水股”、“娥姐锦囊”等股评专栏文章,在香港市场很有号召力。
内地市场股评界鱼龙混杂,常有股市黑嘴为黑庄服务,已成为众所周知的事实。张赛娥认为,股市黑嘴在香港很难生存,和香港的市场环境有关。张赛娥认为,最成熟的市场不一定有许多硬性规则,它自身即有一定的市场力量促进调节和自律:如果乱说话,大家不会听信你,报馆也不会随便访问你;如果涉及股评人造谣造假,警方可以把他抓起来,这是负刑事责任的。
在关键时刻,敢于坚持自己的原则也是张赛娥得到香港中小投资者青睐的重要原因。1998年张赛娥坚决主张政府干预市场,狙击海外对冲基金,成为香港投资圈的一段佳话。
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爆发后,香港股市和楼市也和其他东南亚国家与地区一样,开始暴跌。到了1998年年终,市场一片人心惶惶,许多市民甚至认为要把所有港币换成美金。当时香港政府对是否要干预市场以救市举棋不定。张赛娥告诉记者:“当时许多专家认为,香港一直是世界上最自由的经济体,就不应该出现政府干预,所以不能救市。当时我和香港某电视台的主持人辩论,我认为政府应该救市,我认为,非常时期,需要非常手段。”
“平时妈妈教育我们,要对客人友善,但现在有个贼进到你家里,你还要对他很好吗,那是不可能的!当时索罗斯等许多对冲基金在搞鬼,他们想用对泰铢的办法攻击港币,然后在股市上融券,一直往下砸,一下子把我们压得一塌糊涂,然后在股指上赚钱,明知道有人在搞你,我觉得不出手不行。我当时呼吁,香港政府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政府,这样的金融危机不出手,你什么时候再出手?难道要等市民都放弃港币时,你才出手么?”
张赛娥当时的呼吁最后付诸为香港政府的行动,从此,张赛娥在香港股民的心目中不只是股评家,还是英雄。
这场危机之后,张赛娥就预测香港经济在1999年第二季度可复苏,她的论据是,香港经济虽受金融危机的伤害,但1998年盈富基金狙击对冲基金,捍卫了香港利益,使香港经济出现好转,股市楼市转好。接下来的事实证明,张赛娥的预测是很精准的。
建议成立金融危机预警委员会
作为全国政协委员,张赛娥的提案总是和她的职业有关,2008年两会期间,张赛娥的其中一个提案就是建议成立金融危机预警委员会。
事实上,张赛娥的危机意识早在2007年两会期间就已体现,2007年3月,当时中国大陆股市一片兴旺,无论是蓝筹股、绩差股甚至是垃圾股,都处于普遍大涨,各路专家和券商几乎一致看多,但张赛娥却呼吁警惕股市泡沫。
张赛娥在当时指出,A股市场已经出现一点泡沫,或者是泡沫正在形成中。事实上,张赛娥提出这个观点之后的2个月后,就遇到了“5·30”大调整,而2007年10月至今,A股市场仍在调整中,股指已从6100多点调整至最低的3500多点。
张赛娥告诉记者,股市开始形成泡沫的判断依据,其中有一条屡试不爽,那就是投资者开始出现很多不理性行为,比如去年大陆股民有去典当行抵押房屋借钱炒股等等。
张赛娥告诉记者,1973年的香港股市泡沫时,香港股民也曾十分疯狂:1973年香港股市从几百点涨到1700点,当时香港股民普遍还不成熟,看到股市天天涨,连佣人都去买,到了1700点这些游资逃走后股市开始崩盘,很多人跳楼。那时候很多香港股民不知道股市风险,更不知道如何分散投资、降低和规避风险。经过几次风波以后,香港股民开始成熟起来。
张赛娥认为,随着中国金融市场不断发展,金融业全面开放也是大势所趋。所以,应该未雨绸缪,建立金融危机预警机制,而这也是张赛娥在今年两会时的提案。
“现在我们的经济已发展到一定程度,股民有一定财富了,国外的机构也在逐步进入中国市场,这种开放的趋势是难免的。我们的金融市场和世界金融市场越来越接轨。外面的危机会影响到中国市场”,张赛娥认为,金融危机预警委员会的建立,和中国金融市场的不断开放有关。
在张赛娥的预想中,这个预警委员会由三部分人组成:市场的人,就是对市场很熟悉的人;第二部分是学者,学问深、逻辑强、客观公正;第三部分是金融官员。
张赛娥认为,“金融市场小问题可以引起大危机,比如现在美国的次按危机,总的金额并不大,但对欧美市场的影响却很大,我们应该吸取他们以前犯的一些错误。而建立金融危机预警委员会的目的就是要居安思危,建立预警机制,这个委员会做得好,就可以把损失降到最低。假如我们预判这个金融危机来自外部,我们也可以给这些国家或地区提供资讯,帮助他们解决危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