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陈则明:盘活存量土地还要盘活存量房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8月03日 08:17 新京报

  目前有一些居民拥有二套以上住房,目前需要有政策促使这些多余的住房推向市场。而当下的情况是,契税、营业税、印花税、转让所得税等调控政策纷纷出台,制约了这些住房出售。

  近来,万科、保利、北辰等房地产企业大量买地,与此同时,买地的房地产上市公司的股票都扶摇直上,地产商又一次处于风口浪尖。(据《东方早报》)其实,说这些开发商囤地可能并不确切,买地之后,若干年不建不卖才算囤积。用一个时髦的词,开发商在加紧“土地储备”。

  开发商大量买地,给出了两个信息。一是政府部门近期大量推出招投标土地,二是开发商看好后期

房价上涨。近年来的调控政策基本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紧缩银根,紧缩地根,增加交易税收。在上世纪90年代初,这“三板斧”是相当有效的,当时房地产市场还刚刚起步,任何紧缩政策都会造成巨大的心理效应。但如今这“三板斧”效果正在减弱,房地产市场经过了长足的发展,价格已经主要受供求关系影响。今年初,政府提出增加供给,稳定房价,应该说是遵循市场经济规律的调控措施。

  政府扩大土地供应是必要的,否则今后几年会出现更严重的供不应求。一级市场受开发商经营策略的影响,并不能直接形成当前的供给,现在要解决的问题是增加当前的供应。许多建议都认为应该促进存量土地形成供给,因为某些城市的存量土地可建面积甚至和目前的所有住房面积相当。

  但是,存量土地短期内形成商品房供给同样比较困难。

  一是开发商刻意长期闲置囤积的土地并不多。2004年之前土地出让的成本比较低,闲置项目具有相当大的获利空间,坚持捂地的项目可能有一些。但是,经过2005年以来的调控,有资金和风险承受能力的闲置项目就大量减少。二是烂尾楼也大量减少。在一线城市市中心一般是“钱找项目”,各种基金、投资银行在社会经济和房地产发展的长期利好条件下,热购楼宇,开发商被“套牢”的可能性非常小。三是开发环节的延迟。一般来说,已经出让的存量土地要形成竣工商品房要经过约180个图章审批。正常情况下这个过程要2到3年时间,但开发过程难免有某个环节遇到阻碍。四是动迁的延迟,近年来动迁成本逐年提高,政府为缓解动迁矛盾而控制动迁节奏,使动迁的周期越来越长。五是政府的土地储备,生地出让促使开发商追求经济利益,造成动迁矛盾。把生地开发成熟地出让,这个过程比较漫长。六是根据“双增双减”调整规划,提升城市环境,使原来的可建面积重新规划减少。可见存量土地转入住房供应也不是一件易事。

  增加住房供给最直接的办法就是盘活存量住房。美国的房地产市场有80%是

二手房交易,新建住房非常少。中国的开发商开发的住房,要满足大部分需求,而在美国只需要满足20%的需求。一个成熟的房地产市场,最重要的标志就是二手房交易的比例占多数。中国目前有一些居民拥有二套以上住房,并且一些投资者是投资房价增值,而不是投资出租。

  目前需要有政策促使这些多余的住房推向市场。而当下的情况是,

契税、营业税、印花税、转让所得税等等调控政策纷纷出台,制约了这些住房出售。杭州市开征20%转让所得税之时,就是房价涨20%之时。上海市在春节房地产销售价格处于低潮的时候,上家不愿承担这些税赋,市场根本没有二手房供应,房价反弹必然。北京公房还没有完全放开,市场有效的供给只能来自于新建房。而盘活存量,前提就是减税。

  □陈则明(上海学者)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城市营销百家谈>> ·江南水乡商业开发反思 ·新浪邮箱畅通无阻 ·携手新浪共创辉煌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