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新浪财经

邱林:不应让消费者为石油巨头炼油亏损买单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2日 13:50 新浪财经

  邱林

  7月9日,纽交所9月原油期货以73.20美元/桶高开,之后有所回落,但依然屹立在72美元/桶的上方。国际油价的持续高位运行,其压力将很快传递到与国际接轨的国内市场。关于国家发改委是否对成品油调价的猜测也频频见诸报端。面对国际油价的猛涨,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纷纷表示,从6月份开始,他们的炼油企业部分已经出现亏损,并已据此向发改委提交了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申请。(7月12日《北京商报》)

  继上周连续上涨以后,国际油价仍处上升通道。11日,国际原油继续上涨,收于75.78美元/桶,已经逼近76美元。国际油价这轮上涨,业内人士认为不会很快结束。而这对于国内的消费者来说,在刚刚经历了成品油零售价格的再一次上涨之后,他们的心里已开始叫苦了——因为中石油、中石化两巨头纷纷表示,他们的炼油企业部分已经出现亏损,现在国内的原油大部分都是进口的,因而成品油的价格也应该和国际油价上涨接轨,并据此向发改委提交了上调成品油价格的申请。

  观察近几年成品油市场走势,我们发现,每遇

国际油价上涨,两大石油巨头就会以炼油亏损为理由来争取成品油涨价,而最终基本上都达到了目的。近日,中石化一家炼油厂负责人对媒体说,“提高成品油价格是解决炼油亏损的根本办法,现在国内的
原油价格
和国际原油价格尽管会有一些时间差,但总体是跟着国家油价的。国际原油价格居高不下,导致中石化背负上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盈利压力,而要想释放这些压力,惟有成品油涨价一个通道。”

  在两大石油巨头看来,任何时候的涨价逻辑都是,只要国内外油价一倒挂,炼油和销售企业就会亏损,就应该让成品油涨价来消化炼油企业的亏损。然而,石油巨头们拥有从最上游的勘探开采到最下游的加工销售在内的完整产业链,但问题是,他们内部为什么就不能把实现的利润均摊到每一个系统、每一个环节呢?而非要把炼油环节中出现的亏损转嫁到消费者头上来吗?

  应该说,消费者的质疑是有道理的。在中石油、中石化两家公司对外公布的财务报表上,消费者看到的均是巨额盈利。例如中石油2006年的业绩为净利润1422亿元,同比增长6.6%,继续成为全亚洲盈利最佳的上市公司。中石油总经理蒋洁敏在今年年初的中央企业负责人会议上说:“中石油是亚洲最盈利的公司,不是之一,是第一。”其实,中石油业绩的大幅提升主要得益于原油价格的持续上涨。2006年国际油价从年初一桶约40美元上涨到年末的约60美元,受此影响,国内汽、柴油等成品油价上调两次。国际油价的一路暴涨,是将中石油再次推上亚洲最赚钱公司的第一“发动机”。

  既然如此,石油巨头们为何不从巨额利润中抽出部分利润去弥补炼油亏损呢,而要让消费者花钱去弥补,于情于理都说不过去。这不难看出,石油巨头们缺少一种对消费者的感恩或回报意识。据世界经合组织测算,通常条件下国际油价每桶上涨5美元,将引起世界经济下降0.25%,其中发达国家经济下降0.2%,发展中国家经济下降0.7%。石油涨价在为石油巨头们送上巨额利润的同时,增加了用油企业的成本和消费者的开支,让许多行业和消费者为此付出了代价。有数字显示,仅2003年国内石油巨头通过涨价得到了300多亿元的利润,全社会为此付出的代价则高达2100亿元。

  在垄断企业赚大钱的同时,广大消费者也付出了代价。因为成品油价格上涨,受打击最大的是广大消费者。消费者不仅得不到石油巨头们的感恩和回报,而且还要为石油巨头炼油出现的亏损买单。对广大消费者而言,成品油涨价的成本只能靠他们独自承担。可以说,油价上涨,消费者的利益普遍受到削弱,相反,获得好处的是石油巨头们,这是一个比油价倒挂更严重的利益倒挂问题。

  从这一点分析,每遇国际油价上涨,石油巨头们就以炼油亏损为理由上调油价的理由是经不起推敲的,这显然是石油巨头们对市场所垄断造成的。这种趋势将迫使我国的油价迟早要市场化,迟早要与国际接轨。目前,我国已经具有了在经济领域里实施市场化的许多成功经验,已用不着摸着石头过河了。只有彻底开放

能源市场,让国内外能源企业公平竞争,才能让消费者不会白白掏那么多冤枉钱。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爱问(iAsk.com)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