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牛文文:常青树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11日 15:21 《中国企业家》杂志
为什么40年不倒,就被誉为企业界的“常青树”呢? 文/牛文文 何享健今年65岁了,这并不奇怪,中国企业界60多岁的第一代创始人不算少。但美的已经创办40周年了,这叫人有点不敢相信。一般说中国的企业往往只有20多年的历史,40年前的1968年,正是文革初兴之年! 参观美的历史馆,慢慢看那些凝聚在塑料盖、电风扇、空调机上的40年光阴,恍然似若年初去过的“香港40年工业展”,或者是在韩国看三星历史馆。——1968年,香港与韩国的工业,也刚刚起步。那个时候,李嘉诚也在做塑料花,三星李秉吉吉开始与日本三洋合作生产收音机,大家的起点,差不了太多。再后来,香港工业没有能够发展起来,第一代企业家逐渐转型去做地产、航运、商业,出现一批世界级富豪;而韩国第一代企业家则沿着由轻工业到重工业到IT产业的线路,在制造业领域成长为世界级企业。 40年历史,其实对一个企业也不算长,但正好是第一代创始人生命力最旺盛的40年,也是确立企业成长基因的40年。如果第一代创始人能够在头一个40年里持续带领企业发展壮大,甚至把企业做进世界500强,在自己手上奠定一个世界级公司的基业,那是无数创业者人的梦想,也是企业史上的佳话。 何享健和美的,正好踏在这个坎上。何是少数几个我此前一直还没有见过面的第一代企业家,2007年5月在顺德第一次见面,听他讲美的过去40年走过的沟沟坎坎,讲美的未来的“两个1000亿”,聊资本,聊交接班,非常受启发。他粤语口音较浓,说话慢条斯理,但急了也很大声。旁边何的副手怕我听不懂会不时“翻译”两句,其实何的质朴语言,很有表达力,很有穿透力——口音很重但私下交谈时感染力极强,这种风格,非常像万向创始人鲁冠球。 鲁冠球和何享健这样的第一代企业家,在中国企业界一般被誉做“常青树”。“常青树”过去常用在鲁冠球身上:他1945年生,今年62岁;1969年创办企业,38周年。在乡村起步,一个乡镇企业,历经风风雨雨而不倒,还在不断壮大,而同时代的第一代乡镇企业家到现在还健康成长的,已所剩不多,故而被誉为“常青树”。 这是一个非常中国特色的赞誉。在全球企业界,年老功高、一手带领企业穿越历史的河流的第一代企业家很多,光是华人世界就有王永庆、李嘉诚等闻名全球的大佬,七八十岁了还在运营企业、管理大家族,但是,好像他们并没有被冠于“常青树”这样的称谓。 为什么40年不倒,就被誉为企业界的“常青树”呢? 恐怕主要是相对中国恶劣的商业环境而言的。读第一代中国企业领袖的传记,总感觉像是读社会史,而不仅仅是商业史;他们的成功,更像是在泥泞的商业环境中“活着”的社会成功,而不是不断战胜商业竞争对手的市场成功。 对于这些硕果仅存、仍在高速成长的“常青树”,今天的人们应该报以最美好的祝愿。假如它们中间能够最终出现世界级的大企业,那应该是我们这个民族最值得庆贺的事情之一。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