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侯东民:全球工业化矛盾考验剩余劳动力转移难题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26日 02:19 第一财经日报
侯东民 从全球看,中印崛起正颠覆国际贸易摩擦性质,而这种颠覆一个可能的意义是,原来从有限区域发展经验得到的西方经济理论及其发展观念的影响,将受到挑战,那种西方流行与传播的无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的看法,将不攻自破 近来,关于我国劳动力短缺时代即将来临的讨论,已经引起舆论的关注。甚至有文章认为,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劳动力即将出现“大量”短缺。这种预言,以及可能蕴含的要求放宽人口政策等方面的政策含义,使人深感不安。 只使用年轻农民工 目前我国仍有大量农村劳动力剩余,为什么一些地区出现“民工荒”,个中原因复杂。作者曾在6月5日的《第一财经日报》评论版《劳动力剩余下的民工荒》一文指出,城市企业只利用劳动力之劳动生命最年轻时段的倾向,是形成目前剩余劳动力大量存在与二、三产业可利用(是愿意利用的)劳动力之间发生某种背离的重要原因之一。改革开放后,对农民进城的限制逐步瓦解,农业劳动力无限供应不再是理论上的,而演变成为了现实,企业只利用劳动力生命最年轻时段的现象应运而生,导致城乡两方面都出现了新形式的剩余劳动力问题。 但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发展形势下,在中国外贸依存度不断升高的背景下,认识中国剩余劳动力问题,实际上还不能仅就国内论国内。从国际市场角度继续分析一下这一问题,是非常必要的。 中印崛起拷问工业化生产能力超出本土需求问题 中国目前城市化水平仅40%多,有9亿农民,在农业劳动力中,转移到二、三产业的劳动力仅2亿多,但中国商品对全球市场的冲击,已经成为当前国际贸易中最引人注目的现象之一。与此同时,人口很快将超过中国的印度,近年也在崛起。在中印崛起、全球加速工业化的过程中,当前国际贸易摩擦及贸易冲突,已迅速凸现出反倾销及控制资源产地的新特征,国际贸易摩擦性质正在发生重大的转变。这种现实值得经济学家、中国经济战略与人口战略家深思。 在中印崛起迅速推动全球工业化的背景下,人们可能会重新关注工业革命早期曾经出现而似乎已经解决的一些问题。毫无疑问,从一开始,工业化的本性就表现为劳动生产率不断提升,以至于一个工业化地区或国家能为几倍于本土的人口提供产品。尽管今天各国经济日益相互交融,无法分清你我,但在现代技术推动下,生产能力(包括一、二、三产业)超出本土需求的问题只可能加剧,不可能消失。工业化的本性今天依然不可能有根本改变。如果说工业化是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的必然道路,当他们庞大的人口工业化时,生产率超出本土需求的问题,在全球该如何表现呢? 目前一个微软、一个Intel屈指可数的员工,已基本占领了全球市场。如果世界粮食生产效率普遍达到美国水平,世界农业劳动力只需要几千万,而不是25亿。今天,生产技术自动化水平对就业的威胁,在西方也不断受到工会抵制。而中国在发展中正不断输入这种技术,不断发展这种资本密集而非劳动力密集型的产业(只有如此,其家电等产品也才会达到国际市场标准的品质)。看一下中国汽车、家电、电子、纺织等产业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发展,这种趋势非常清楚,而且会继续发展,必然成为今后中国新增经济力量的主流。这也是为什么中国经济总体质量还存在各种问题的情况下,我国劳动生产率仍在六年中提升了63%。 西方国家在工业化初期也曾很快就遇到了生产率超出本土需求的问题,“机器排斥人口”成为当时较突出的社会问题之一。这一问题后来销声匿迹,其解决方式是西方以世界市场为市场,因而建立起了可以大大超过本土需求的工业规模。当前,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80%,他们走向工业化时,其生产自动化水平已经不是西方早期所能比拟。今后仅中国、印度两国劳动力人口可达到20亿,而世界人口不过100亿,假设中印劳动生产率达到现代生产率水平,不管劳动者生产力平均供给能力按一人比几人计算,应该有为几个地球提供几乎所有工业品的巨大生产潜能。 因此,在全球工业化背景下,由工业本性决定的生产率超出本土需求的矛盾,将如何表现,其对未来中国经济过程的影响如何?已经值得中国经济战略保持一份清醒,及早予以关注。 国际贸易摩擦可能加剧 这里还没有讨论,以中国、印度这样的人口规模追逐西方生产、生活水平,国际上一些学者从世界资源问题出发所认为的“需要几个地球”的问题。有关资源方面的预测认为,本世纪20年代中国大宗矿产就基本将像日本一样面对进口,而世界资源容量无疑始终是争议很大的一个问题。2007年,仅中国进口铁矿石有望达到3.6亿吨,近年国际市场资源价格已经成倍上扬,各国对资源产地的竞争,已经不是箭在弦上的问题。 以上问题是否意味着在中印崛起,发展中国家加速工业化过程中,以反倾销及控制资源产地为特征的国际贸易摩擦及贸易冲突,有可能进一步加剧?而国际贸易摩擦原来似乎是基于无限扩展的市场,可能在发生某种微妙的实质性改变,这是不是全球加速工业化的必然? 尽管我们对问题的看法会有种种争论,例如,对第三产业在发展中的作用等,但讨论未来中国经济发展和剩余劳动力问题时,这一问题不该是话外问题,更不应盲目乐观,而应予以明智的考虑与讨论。 在全球工业化背景下,中印要发展,占世界人口2/3的其他国家也要努力保持并继续发展其工业生产能力,寻求产品的外在市场。这样,中印在发展中,在彼此对世界市场的竞争中,对世界贸易市场形成的冲击必然日益增强,中印内部的城市化过程、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过程,实际上将不可能不受到外部反制约因素的影响,会遇到以往所未曾经历过的问题与阻力。 解决剩余劳动力不容乐观 因此,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的解决,当前有种种矛盾,未来有相当多的变数。中国经济同样有种种矛盾,未来存在相当多正反面的影响因素,宜以战略眼光谨慎认识、对待。根据以往经验,根据西方以往工业化道路,断言我国劳动力大量短缺时代即将来临,这种对中国人口问题及经济发展问题乐观有余的看法,作者很难轻易苟同。 从全球看,中印崛起正颠覆国际贸易摩擦性质,而这种颠覆一个可能的意义是,原来从有限区域发展经验得到的西方经济理论及其发展观念的影响,将受到挑战,那种西方流行与传播的无视发展中国家人口问题一类的看法,将不攻自破。(作者为中国人民大学人口与发展研究中心、人口资源环境室主任)
【发表评论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