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朱大碌:出口再多何用 提高劳动价值为富强之本http://www.sina.com.cn 2006年12月21日 08:08 光明网
让高收入的外国人享用中国的低价产品,让低收入的中国人换外国的高价货来用,这样做对中国人民公平吗 朱大碌 东西卖在国内,便宜点无所谓,反正肉烂在锅里。 但是卖给外国人,就不一样了,你便宜卖给他,他能便宜卖给你吗? 如果你便宜卖给他,他高价卖给你,这叫什么交易?这就是不平等交易。 明明是不平等的交易,却还要做,意味着什么? 历史上的卖国条约为什么是“卖国”?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不平等,不平等就意味着卖国。 外贸不是单边账 有人说没办法,人家的成本高,我们的成本低。人家的劳动、环境、资源都值钱,我们不值钱。 同样的劳动、环境、资源,为什么我们就不值钱呢?是谁让我们不值钱呢? 有经济学家鼓吹出口创汇、出口就业,为此可以不惜代价自我贬值。 但是出口是为了什么?创汇是为了什么?不就是换点外国货吗? 外贸顺差可不是“利润”,也不是“赚钱”,而是外国人给你打的“白条”! 出口也不能增加就业,因为出口的就业是要用进口的就业损失来偿还的,你增加了造裤子的就业,却丧失了造飞机的就业,这样的交换合算吗? 正是由于所谓成本的巨大差距,一件同样的产品,在高工资国家生产,价格可能是低工资国家10倍以上。也就是说,当二者发生交易时,中国要拿出10条裤子,才能交换到美国一条同样的裤子,白白让人赚去9条裤子。 中国从所有高工资的发达国家进口的商品都是“高价货”,而中国出口到这些国家的产品却多是近乎白送的“低价货”,中国付出大量的财富,换来的不过是少的可怜的国外高价奢侈品(一船换一箱)。让高收入的外国人享用中国的低价产品,让低收入的中国人换外国的高价货来用,这样做对中国人民公平吗? “世界工厂”之迷 有经济学家鼓吹,中国要做“世界工厂”,恨不得全世界的工厂都搬到中国来。 我们不知道经济学家的“世界工厂”是什么“宏图美景”?但价值规律告诉我们,产品是需要交换的,如果中国真成了世界工厂,外国都成了花园城市,外国拿什么来交换我们的产品呢?一朵花换一辆汽车?或者干脆“无私奉献”?这叫什么经济学?有这样的经济学吗? 我们还知道,曾被指为“世界工厂”的日本,其外贸只占GDP的15%,从不出口低附加值产品,环境、资源、劳动力都得到高度保护,生产力主要为本国老百姓服务;而中国却该保护的不保护,该算的成本不算,大量廉价出口低附加值产品,致使外贸达到了GDP的70%!这“世界工厂”的理念差别也太大了! 人们有理由怀疑,中国的生产力究竟是在为谁服务?换洋货对中国就这么重要吗? 日本、韩国等都是国货为先,尽量少用或不用外国货,中国为什么非要不惜代价地换外国货来用呢? 造不造很重要 有人说有些东西中国造不出来,必需进口外国货来用,如大飞机、高速列车等。 但是对中国来说,进口不进口几件高科技的产品,对中国经济无关紧要,而中国有没有自己的高端产业,却对中国的富强至关重要! 因此无论是大飞机也好,高速列车也好,造出造不出无关紧要,造不造非常重要! 只要自己动手造,中国就会有自己的高端产业、高端就业、高端人才、高端生产力、高端消费力,造出也是迟早的事(如果当年坚持搞运10,今天中国早就有了运20、运30,哪里用得着八亿件衬衫去换人家一架飞机)。 如果不造,就什么都不会有! 高端产业、高端就业、高端技术能力、高端消费力都是买不来的,只有自己造出来! 任凭国外的产品占领中国的市场,扼杀中国的高端产业、高端就业、高端技术能力、高端消费力,不是卖国是什么呢? 善待“吉祥三宝” 我们应该明白,中国的劳动力、环境、资源,和所有发达国家一样,都应该是很值钱的。相反外国的那些豪华、高档的奢侈品(包括磁悬浮列车之类),到是不值什么钱,对中国没有多大用。 中国完全没有必要自贬“宝物”(劳动力、环境、资源),去换取国外的豪华“垃圾”。 可笑的是,外国人得了好处还卖乖,不时给你几个反倾销的“耳光”,难道中国真贱到了宁愿挨耳光,也不愿提高本国人民的收入和生活环境吗? 劳动者、环境、资源,是国家的“吉祥三宝”。任何国家,只要这“三宝”值钱,这个国家就值钱;如果这三样不值钱,那么这个国家也就不值钱。这是卖多少东西都不能改变的! 我们愿意总是做不值钱的国家吗? 国家的富强不在于卖东西,没有哪个国家是靠卖东西“崛起”的(低价变卖更是败家子行为)。恰恰相反,所有“崛起”的发达国家,其生产力、资源都主要是为本国老百姓服务的(外贸出口只占很小的比例,一般不超过10%)。 本国生产,本国消费,才是正途。本国生产,外国消费,GDP再多有什么用?忙了半天,为他人做嫁衣裳? 与其拼命花大代价盲目换取得不偿失的洋货,不如踏踏实实地提高劳动价值,提高国内大众消费力,提高资源和环境价值,让生产力更好地为本国老百姓服务。 提高劳动价值,提高环境和资源价值,善待自己的“吉祥三宝”,为老百姓创造更多造福于本国民众的就业机会(如循环经济、第三产业等,别老想着为外国人打工),才是真正的富强之本。 就外贸而言,出口一点附加值较高的产品,进口一点原材料、技术,选择真正“双赢”的交换,就足够了。 提高劳动工资,开征资源、环境税,提高出口关税,人民币升值,把职工待遇作为招投标中标条件等,都是既能扼制低价出口、提高国内消费、又符合WTO的有效途径。
【发表评论 】
|
不支持Flash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