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孙化民:银行在民众心目中还有信用可言吗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6月27日 16:18 南方网

    惟有那些少给客户钱、多划走客户的钱、让客户多归还的钱的“操作失误”,银行一般不会主动发现,除非客户自己发现

    孙化民

  北京邮电大学2002级400多名大学生在入学时向工商银行申请了助学贷款,但在毕业时
却发现,大家同样的贷款却需要支付不同的利息,其中差额高达上千元。甚至有人贷款2.4万元,但利息却高达1.2万元。工商银行北京分行日前承认因“操作失误”导致差异,并对此表示歉意

  银行的“操作失误”之说难以自圆其说。首先,

助学贷款的计算不是多么麻烦的事,不该出现如此大范围的“失误”;其次,如果学生不是感觉“贷款额2.4万元、还款1.2万”太离谱而向媒体反映,那么,这些“失误”将被银行正确执行下去。

  在笔者印象中,银行这类“操作失误”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北京的张先生的信用卡莫名其妙地多刷了一笔1000多元钱的开支,银行称是“操作失误”;在上海,通过银行归还房屋

公积金贷款的900多名客户,被莫名其妙地多扣了数额不等的利息,银行也说是“操作失误”,等等。当然,也出现了银行往客户账上多划钱的“操作失误”,但银行都能马上发现并立即纠正。惟有那些少给客户钱、多划走客户的钱、让客户多归还的钱的“操作失误”,银行一般不会主动发现,除非客户自己发现。换言之,如果客户不发现银行的操作失误,这些失误就成了银行的真金白银。

  不妨以小人之心度银行之腹。银行屡屡以“操作失误”为借口搪塞客户,对待不同的“操作失误”采取不同的策略,不能不让人怀疑:银行是真的操作失误还是有意为之?还有多少这样的“操作失误”没有被客户发现?如此“操作失误”是不是银行鲸吞客户资金的一个借口?

  银行不能每次都找“操作失误”的借口!大家都知道,信用是银行得以产生、存在以及发展壮大的基石。可以说,没有信用,就没有金融业,也就没有银行。屡屡“操作失误”,表面看让银行暂时受益,但却让银行一点点失去了最为金贵的信用。可以想象,当银行想收就收,可以随意多划走客户账上资金,可以随意让贷款人多支付利息时,银行在民众心目中还有信用可言吗?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