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评论 > 正文
 

曹林:公款消费不透明 公众有理由宁可信其多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4月20日 10:09 舜网-济南日报

    曹林

  近一年来,舆论对我国公款消费的议论较多,观点和数据也众说纷纭,引用较多的是3月13日《学习时报》文章中“我国每年公款消费近9000亿”这个数据。近日财政部通过媒体驳斥了这个说法,称9000亿这个数据不实,2004年公车消费、公款吃喝、公费出国等三项加起来只有1201亿元,实际可能略高一点,但远远不会达到舆论流传的9000亿水平(4月19日人
民网)。

  显然,这是政务信息不对称下必然出现的部门与舆论冲突。如果政务信息很透明,每一辆公车费用,每一笔出国费用,每一次招待费用,政府花的每一笔钱公众都能清楚、方便地查到看到,就根本不会出现这种冲突了。一方面,政府部门垄断着许多政务信息,一方面,公众又对涉及自身利益的政务有着迫切的知情诉求,如官民比例、政府运行成本等等——这种知情权得不到制度支撑时,公众就会根据自己的直觉和零散的数据进行推理运算,运算的结果更多体现的是价值判断而非事实判断。比如,公款消费近9000亿这个舆论推理结果,它更多描述的是一种纳税人对“行政成本过高”的反感,而非基于数理统计的事实判断。

  也就是说,公款消费近9000亿,这主要是一种民意印象——无论实际消费是多少,许多官员的挥霍和制度约束的乏力就是给老百姓留下了“9000亿”的印象。“9000亿”是一个表达“高昂”的价值符号。

  财政部还应该意识到:面对不可监督的行政成本,公众必然会将其想象得很高,这是政务信息低清晰度下纳税人的本能。财政收入来自公众的纳税,财政花钱请

公务员打理政府,公众自然有对行政成本进行监督的权利。可既有的制度并不能满足公众的这种监督诉求,公车费用、公款吃喝、公费出国等等,公众既不在源头上控制这些费用,也无从知晓最终到底花了多少钱。看到报纸上公款吃喝泛滥的报道,目睹身边的公务员随意滥用公款,无权干预,又无法监督,所以肯定会把这个混沌的费用想象得很高,把某些官员想象得更贪,把公款花费想象得更无节制。9000亿的舆论估算,是公众对自身监督权利贫困的一种补偿性高估。

  如果明白了9000亿公款消费的舆论估算中包含的这些内涵,有关部门就不该急着去否定这种估算,而应该反思自身对行政成本的控制,反思公众知情权和监督权的缺乏。

    相关评论:财政部如此辟谣 徒留口实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相关网页共约324,000篇。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2006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