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经纵横新浪首页 > 财经纵横 > 专栏互动 > 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 > 正文
 

郑功成:不能只看到福利水平高对经济的影响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14:49 新浪财经

  

郑功成:不能只看到福利水平高对经济的影响

  2006年1月20日,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圆桌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图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2006年1月20日,第三届中国经济展望论坛“和谐社会的政府职能”圆桌讨论会在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万众楼举行。新浪财经对本次会议进行全程视频直播。以下为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副院长郑功成发言实录:

  郑功成:接着易纲同志的讲,刚才那位教授讲的穷人上公共汽车、富人打车,我是同意的。今天上午我在国务院的城镇社会保障试点的评估小组,重复了我的一些观点,一个是
什么是社会保障,社会保障是干什么的?在我们国家讨论来讨论去,更主要是从经济的因素来讨论问题,其实这是不完整的。任何国家、任何地方的社会保障都是基于社会问题的出现。不同社会阶层、不同利益集团的博弈,是一个政治选择过程。在我们国家,长期以来我感觉到关注经济的因素比关注社会的因素要多得多,所以大家对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意见比较忽略,在政策选择方面可能不足。

  我始终认为,社会保障和社会公平、正义、共享,这六个字也是构建

和谐社会的要求,离开了社会保障,公平是难以维护的,不公平是难以缩小的,分配正义、社会正义也是很难以得到维护的,更无法真正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和谐社会实际上体现了这样一种特点,社会保障也是不可替代的,我们王振耀司长是管救灾救济的,没有救灾、救济,低收入阶层生存的保障底线就难以突破,弱势群体就不能参与分享改革成果,我现在想不出来有什么更好的机制来替代社会保障这项功能。

  再一点,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主要问题是保障不周,责任不清,法制滞后,现实有效性不够。我记得有一次会上有人讲,我们还没有谈福利国家的资格,我们跟挪威、瑞典等北欧各国相比,不知道要差多少,哪怕韩国这样的新兴工业化国家。责任不清,还有历史和现实的责任问题,目前责任的边界非常模糊,不是钱多钱少的问题。所以现行制度改革的问题还是比较多。现在是下决心的时候了,不能拖泥带水了。渐进改革的方式,在过去是合理的,但是在社会保障方面就不一定。我们今天上午还在讨论,基本

养老保险制度,到底是由地市级统筹好呢,还是由省级统筹,还是由全国统筹,大家都不赞成省级统筹,都赞成一步到位的统筹。一个社会保障这么反反复复折腾,这将来对我们来说代价是非常高的。应该说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问题还是比较严重的。但是我们现在认识到,经济落后不足以成为制约社会保障的理由,我个人认为是很充分的。我曾经和国务院一位同志讲,我拿1997年比,我们国家财政收入8600个亿,今年是31000个亿,我们想问一下增加的20000多个亿应该干什么?实际上这是很大的问题了,不光是一个政策问题了。

  我们讨论社会保障政策也好,理论也好,不能看到社会保障水平高对经济的影响,更要看到社会保障水平低对我们经济发展的影响。在我们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可以找到很多例证。国有企业形势一片大好,结果是亏本的越来越多,国有企业要倒闭,大家都没有信心了,不敢消费了,钱多了往银行放,这是从居民消费来讲,是影响人心的。我跟财政部的同志讲,财政真要算大账,我们一年拿160亿出来,救济低收入阶层,马上就是160亿的消费,这要带来生产力的发展,创造新的岗位,这个良性循环对国家的经济发展会做出贡献。

  同时我们也注意到,我们所强调的,比如北欧一些国家的福利,前不久公布的具有竞争力的国家,丹麦、芬兰、瑞典等福利国家是排在前列的,这些国家的福利水平是很高的,但我们不能拿丹麦一个几十万人口的国家跟美国相比,这是不能比的。我觉得社会保障要注意偏高的影响,也要注意偏低的影响。在我们国家来讲,财力薄弱,要加快社会保障的步伐,这是毫无疑问的。我刚才谈到一个财政指标,1997年8600个亿,到今年31000个亿,那两个多亿是公共财政,公共资源。是不是越来越公平,普遍性是不是广覆盖,我们要从这些方面来评估一个制度的发展。

  最后,回到刚才的双轨制,我很赞成。应该说所有的人都有坐公共汽车的权利,但是有能力改善的,我们应该提供足够的支持。比如我要看病,我不愿意上

医院,我希望有私人医生给我看,因为90%的病都是一般的疾病,你没有私人医生,或者坐自己的车,耗费半天的时间,耗费汽油费,这个成本非常高。在某些部门,尤其公共服务部门,市场的程度不够,也可能限制,影响到我们的改革进度。


发表评论

爱问(iAsk.com)


评论】【谈股论金】【收藏此页】【股票时时看】【 】【多种方式看新闻】【打印】【关闭


新浪网财经纵横网友意见留言板 电话:010-82628888-5174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会员注册 | 产品答疑

Copyright © 1996 - 2006 SINA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新浪网

北京市通信公司提供网络带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