伞锋:解决贫困与环境问题要重视社会公平问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23日 02:47 中国证券网-上海证券报 | |||||||||
上海证券报 伞锋 人物志·伞锋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博士、副研究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可持续发展中心博士后,本报特约供稿人。
当今世界,很难再找到世外桃源。贫困与环境这两个看似不相关的问题由于各国的工业化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贫困地区往往同时也是环境污染较为严重的地区,大多数贫困人口正在忍受由于生态环境破坏而对身体健康造成的损害。 贫困问题是一个发展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摆脱贫困。环境问题也是一个发展问题,它既是与人类文明的出现和人类的发展相伴产生的,同时又需要通过可持续发展来缓解环境恶化,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和谐相处。然而,人类在发展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同时,却以牺牲一部分人的利益为代价,加剧了这部分人的贫困。 经济发展、保护生态环境与贫困人口的贫困化加剧的现象,小到贫困阶层与富裕阶层之间,大到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乃至发达国家与不发达国家之间,都明显地存在。这一现象在我国有鲜明的体现,主要有四个方面: 首先,我国一些城市环境的改善是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的。一些城市通过实施截污,城区水质改善了,却恶化了农村水质;通过向城郊转移工业,促进城市中心区服务业的发展,城区空气质量改善了,却加重了近郊区的污染;通过简单填埋生活垃圾,城区面貌改善了,却加重了城乡结合部的垃圾二次污染。农村地区在为城市装满"米袋子"、"菜篮子"的同时,却承受着地力衰竭、生态退化和农业资源污染的侵害。工业污染和汽车尾气排放导致的酸雨问题,影响最大的是农业和林业。但从环境治理投入看,中国污染防治投资几乎全部集中到工业和城市,农村地区至今仍有3亿多人喝不上干净的水,1.5亿亩耕地遭到污染,每年1.2亿吨的农村生活垃圾露天堆放,农村环保设施几乎为零。 其次,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是以欠发达地区资源的过度开发为代价的。我国的资源富集地区主要集中在西部。西部是我国大江大河的源头和生态环境的天然屏障,长期以来由于森林和矿产资源的过度开发,破坏了那里的生态环境。但近年来,为保护大江大河中下游的生态环境和大气环境,对西部地区不断提出限制发展、保护环境的要求。近年来我国实施的一些重要环保工程,如南水北调、森林禁伐、退耕还林,虽然是从全局考虑的,但最直接的受益者还是发达地区。 再次,一些富裕阶层的致富过程往往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但治理环境的过程却很少顾及贫困阶层的利益。一些民间企业家创业之初,由于技术落后,环保设施投入不足或不投入,导致环境污染加剧。这种现象目前在局部地区仍然存在。贫困阶层不仅在环境恶化过程中深受其害,而且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利益也很少得到保障。富裕阶层人均资源消耗量大、人均污染物排放的多,贫困阶层往往是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直接受害者。富裕阶层有条件选择更好的生存环境,贫困阶层只能被迫接受,无力应对因污染带来的健康损害。同时,由于富裕阶层可以承受更高的资源价格,享受更好的医疗保健服务,因此可以消耗更多的资源,对环境恶化有更强的承受能力。贫困阶层只能消耗更少的资源,对环境恶化的承受能力也很脆弱。 最后,发达国家不仅是全球环境恶化的始作俑者,而且仍然在向发展中国家转移高污染、高资源消耗型产业。西方国家的工业化建立在"高消耗"、"高排放"和"高消费"模式之上,他们通过技术优势和军事力量完成了资本原始积累,占用了全球资源。在工业化行将完成的时候,开始重视解决污染问题,将企业总部和研发中心留在自己环境良好的城市,而将高耗能重污染的产业向发展中国家转移。发达国家透过一系列国际组织以及衍生出来的法律、条约、协议,控制了全球化市场。占人口大部分的发展中国家,变成了被富国操纵的市场和廉价劳力原料的供应地。为了生存,这些国家的森林草原沦为耕地,江河被截流灌溉,土地被荒漠化,从而造成全球环境的恶化。我国每年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就有相当部分是发达国家淘汰的技术。洋垃圾问题更是直接影响了我们的环境。 当我们在讨论目前解决发展与环境问题的国际机制有欠公允的同时,是否考虑到了国内现行机制也有欠公允?贫困、发展与环境问题实质上是一个社会公平问题,是由发展的不公平、环保的不公平,导致整个社会不公平加剧的问题。 解决社会不公平问题,需要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不能仅就发展谈发展,也不能仅就环境保护来谈环保,而应从贫困的根源上探讨,解决人们生存权力的平等与现实社会中人们可支配的各种资源以及各种能力的不平等这一相互矛盾的问题。实现社会公平,从经济学的意义上讲就是要在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公平与效率之间找到平衡。我们所讲的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层面和技术层面上的,更重要的是要重视社会公平。 解决这个问题的两个重要途径就是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实行生态移民工程。生态补偿机制实质上是国民收入再分配的一种重要形式。让高收入阶层拿出更多的钱来改善环境,让低收入者享受到更多的环境权益;用生态补偿来调节区域贫富差距,东部地区拿出相当的资金来补偿西部生态,而西部地区应用补偿的资金发展生态农业,开发生态经济;让下游环境的受益者补偿上游环境保护者,而不是让下游无偿享用上游提供的优良环境。实行生态移民工程,要以政府为主导,通过政府出资、社会援助的方式进行。要把生态脆弱地区的居民转移到生态环境较好地区,实现再就业。这样既减轻了生态脆弱地区环境的压力,又为这些贫困居民找到了新的生存和致富门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