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关村总部经济发展势头良好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6年01月14日 18:16 中关村 | |||||||||
赵 弘(北京) 在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背景下,企业组织结构发生深刻变化,出现一种新的特征——企业总部与生产制造基地在空间上实现分离,企业总部向中心城市集聚,制造基地向成本较低的区域集中布局。企业总部在中心城市的聚集对中心城市的经济产生深刻影响,并形成了一种新的经济形态,这一新的经济形态可以用“总部经济”进行概括和描述。
发展总部经济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是实现区域统筹协调发展的一种新模式。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区域统筹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提出的一项新任务。我国不同区域之间、不同城市之间资源优势不同,经济发展阶段不同,区域之间的合作有着广阔的基础和良好的条件。总部经济理论正是从中国区域之间发展不平衡这一现实国情出发,以实现区域合作发展为出发点,以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之间在人才、技术、信息等战略资源和土地、劳动力、物质资源等常规资源存在明显禀赋差异和成本差异为前提,以信息网络技术的充分发展为条件,倡导区域间由过去的产业合作、产品合作向功能合作拓展,从更加务实的角度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一种新的理念。发展总部经济一方面解决了欠发达地区企业发展所需要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约束,有利于壮大地区经济实力;另一方面为中心城市产业结构转型提供了一条现实可行的途径。 中关村总部经济发展条件成熟 中关村科技园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海淀园是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2004年海淀园技工贸总收入达2088.34亿元,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收入的56.6%,连续多年在全国53个高新区中排名第一。 目前中关村地区的总部经济发展比较成熟,并且拥有北京最为密集的科技、人才资源,在吸引IT产业企业总部及国内外企业研发总部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海淀区拥有以北大、清华为代表的各级各类高等学校68所,约占北京市高校数量的93%,在校学生30万人,约占北京市80%;有以中科院研究院所为代表的各级、各类科研机构219家,两院院士人数占全国院士总数的36%。 目前,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已经初步形成了以IT产业为主导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和企业研发总部聚集区。 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国内外企业集团的研发总部。有各种形态的研发中心500余家,其中跨国公司研发中心40余家,包括诺维信、微软、甲骨文、宝洁等一大批世界500强企业和国际知名企业都在海淀区设立了研发中心。微软在海淀区投资数千万美元设立了微软亚太研究院、中国研发中心和微软中国总部;Intel(英特尔)投资1500万美元兴建Intel中国研究中心;Lucent(朗讯)、Bell lab、SunMicro 的SUN工程研究院都入驻在中关村,每年将其10%的研究经费投在这里。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各类企业研发投入129.4亿元,占中关村科技园区总投入的74.8%。仅跨国公司研发中心每年从境外的直接投资就达28亿美元左右,跨国公司设立的研发中心不仅成为海淀园研发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通过 “研发”活动把海淀园纳入其全球研究开发网络,使海淀不仅成为中国的研发创新中心,而且开始成为全球技术创新网络的重要结点。 从产业角度看,海淀园IT产业企业众多,实力雄厚,2004年海淀园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占海淀园总收入的67.6%。海淀园已经聚集了一大批IT产业的企业总部,其中既包括在中关村成长和发展壮大的国内民营科技企业,如联想、方正、同方、紫光、用友软件等;也包括从外埠进驻园区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如AMD大中华区总部、Cisco、中国银联、港湾网络等。 海淀园企业总部聚集的经济社会效应已经初步显现。第一、国内外研发总部集聚海淀,增强了海淀的技术创新能力。2004年海淀园区单位共获得45项国家科学技术奖,占北京市的73%和全国的19%;园区技术合同成交总金额146亿元,占全市的34.4%和全国的11%。第二、大量IT产业企业总部的聚集,增加了园区的经济总量,提升了园区的产业集中度。2004年海淀园亿元以上的电子信息企业174家,占园区电子信息产业总收入的74.5%。第三、企业总部聚集带动了园区专业技术服务、计算机服务等各类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2004年海淀园服务业总收入952.4亿元,占全园总收入的47.4%。第四、各类总部的聚集为海淀区带来大量的高收入工作岗位,贡献了大量新增个人所得税税收。据调查,在中关村工作的外资研发机构高级员工人均年收入达26万元,人均缴纳个人所得税4.2万元。国内外IT企业总部和企业研发总部的集聚,提升了海淀园经济运行的总体水平,使之成为全国技术创新最具活力的地区,成为北京经济竞争力最强的地区。 关于中关村总部经济发展的战略思考 在《中共北京市委关于制定北京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要进一步完善政策环境,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积极吸引跨国公司在京设立地区总部、研发中心、结算中心、采购中心和营运中心,积极争取国际组织在京设立分支机构和总部,进一步提高北京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和竞争力”。同时,《建议》也提出“要着力建设中关村科技园区,打造为全国知识创新中心、技术研发基地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 海淀园作为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核心区,在加强中关村科技园区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中具有重要的作用。海淀园要抓住北京总部经济大发展的机遇,吸引国内外高新技术企业总部聚集和各类研发中心聚集,加快区域总部经济发展,以提升区域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整体竞争力。 第一、明确重点发展的总部类型。海淀园总部经济的发展要与CBD、金融街等其他总部聚集区形成差异化定位,应依托现有高新技术产业基础,充分发挥科技人才资源丰富、科研机构密集的优势,大力吸引以IT产业为主的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总部及国内外大型企业集团研发中心,促进与总部相关的高技术型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优化区域内部产业结构,提升区域内产业水平,使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的示范区和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基地。 第二、培育特色总部经济形态,化科技资源优势为经济竞争优势。要立足海淀的科技、教育资源,按照总部经济模式,把企业总部留在海淀,通过有效的产权、技术、贸易等控制手段,为海淀地方的经济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要充分利用研发与企业总部的捆绑关系,发挥它对产业下游的拉动作用和对所在地的提升作用,以研发中心为起点,引导企业从设立地区研发中心向功能完备的地区总部形态过渡,推动海淀园经济进入全球一体循环,最终实现海淀区由研发大区向经济大区的迈进。 第三、加快围绕总部服务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近年来海淀园的商务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完善,但是企业总部商务活动和研发活动所需要的各类生产性服务业发展还相对滞后,不能满足总部聚集区对于专业服务的需求。因此要积极发展金融、保险、会计、法律服务、中介咨询、教育培训等各类现代服务业,逐步形成总部经济发展所需要的现代化专业服务支撑体系。 第四、加强与京津冀地区各类高新技术产业聚集区的合作。明确海淀园在北京、环渤海城市群中的定位,积极寻求与顺义、大兴等北京市郊区县以及天津滨海新区、曹妃甸等京津冀地区各类制造业基地的产业合作与功能合作,构建“总部—生产基地”分工体系,发挥海淀区高新技术企业总部和研发总部的人才、技术、信息等资源优势,辐射带动周边生产制造基地的发展,实现区域优势互补,利益共享和协调发展。 作者简介: 赵弘,研究员,北京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人民政府专家顾问团顾问。在国内首次提出“总部经济”理论,并出版了我国第一本关于总部经济的理论专著——《总部经济》。主要从事区域经济、产业经济、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战略等方面的研究。主持省、部级研究课题30余项,获省、市级等优秀成果奖5项,出版专著6部,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入选“北京市新世纪社科理论人才百人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