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春霖:改革受害者的声音变大 改革就会夭折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31日 10:45 21世纪经济报道 | |||||||||
世界银行高级经济学家张春霖 我最近在思考,现在面临着一些社会矛盾的情况之下,什么样的制度是对穷人最好的制度,什么样的经济体制是对穷人最好的经济体制?市场经济制度是不是最好的制度? 市场经济有很多毛病,但至少是最不坏的制度,不但是对官员,对穷人也是最不坏
我还想特别地强调一点,有很多辅助穷人的政策措施经常是南辕北辙的。以穷人的利益为旗帜,绝大部分是真心诚意地为穷人代言的,但是最后政策是南辕北辙。我们在改革开放以前的所有政策都是这样,平均主义、大锅饭,出发点都是非常善良的,绝对想建一个和谐社会,大家都一样,谁也不要冒头,最后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大家都穷。 改革开放以后,我们有很多这样的政策争论。比如说国有企业的关闭和破产是有利于穷人,还是不利于穷人?什么样的政策是对穷人有利的政策?一个企业明明是100块钱的投入,生产出70块钱来,养这个企业是摧毁了整个蛋糕。民营企业的发展很容易把人区分为穷人和富人,好像中国只有这两拨人。穷人致富、穷人提高收入的根本途径在于就业,民营企业的发展是真正地创造就业岗位,因为民营企业是没有人来填坑的。在过去的十几年里,民营企业是就业岗位的主要创造者,保护民营企业家的合法权益是有利于穷人还是有利于富人呢? 经常我们会好心好意地说这个政策是有利于穷人的,是有利于社会稳定的,最后实际上结果是不利于穷人的,所以我们自己几十年的发展,尤其是二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各种各样的经验教训,我认为可以很清楚地看到一条,就是法治基础的市场经济体制是最有利于穷人的体制,不仅仅是有利于穷人收入增长,不仅仅是蛋糕做大,更是最有利于改革成果发展的。 推进公共治理机制的改革 现在推进改革的瓶颈不在经济领域,而在于公共治理机制。经济领域的改革能推的都推下去了,现在被扭曲的改革基本上是由于公共治理方面的缺陷而造成的。 在向市场经济体制过渡的过程中,可以把社会各阶层分成三个利益阶层:一是真正的改革派,真正的推动改革、推动发展的这个阶层,他们推动改革、推动发展不一定是因为他觉悟高,而是因为越改革、越发展他的利益越能够提高;二是既得利益阶层;三是在改革中利益受损者。分析改革时期的利益博弈恐怕需要考虑这三个阶层。 改革的危险在什么地方呢?就是当这三种阶层的势力对比变成一种哑铃形的结构,既得利益阶层非常巨大,改革受损害的声音变得非常强大,真正主张市场经济改革的阶层变得相当薄弱,这个时候改革就会夭折。怎么避免这种危险,就是要推进公共治理机制的改革。其中最关键的一点是,要形成一个有效的制约机制,来制约既得利益集团的权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