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林:党政干部夜不能寐 都是权力太大惹得祸 | |||||||||
---|---|---|---|---|---|---|---|---|---|
http://finance.sina.com.cn 2005年10月26日 09:30 东方早报 | |||||||||
文 曹林 10月25日新华社发布了一篇题为《干部背负四座大山,心理压力大常常夜不能寐》的报道,说由于目前中国社会的政治体制、社会机制正处于转型期,工作的压力、责任的压力、社会的压力、诱惑的压力、生活的压力以及家庭的压力等,使得党政干部这个群体心理普遍处于亚健康状态,焦虑、抑郁、浮躁、压抑、不平衡等情绪困扰着他们。
此文一出,立即成为热议的焦点,许多人觉得这是一个天大的笑话:掌握着那么大的权力,又面临着很少的监督,与那些承受着教育、医疗、住房重压的平民相比,官员能有什么压力?———占了便宜还卖乖,这很可能是官员在利用话语权对自身承载的压力进行夸大渲染。 笔者倒认为这并非渲染,官员群体确实承载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多人觉得,掌握着越多的权力越能让一个人自由,越能让一个人无压力。然而吊诡的是,官员群体巨大的心理压力正来自于自身集中着过多的权力:权力有张扬意志的一面,也有制造压力的一面。 在一个权力过多集中于政府官员之手而民众权利贫困的社会中,政府和官员必须在道义和实质上承担起大部分责任。既然政府官员把权力集中地攒在手中,专断地决策,当然得承担起“为所有结果负责”的责任;而公众参与的机会很少,很多时候只有接受而无决定制度安排的份儿———这种情况下,当他们作为政策的被动者遭遇到种种不利后果后,首先想到的自然是抱怨政府迁怒官员。 这就是为何在诸多社会事件中,舆论都总体上都把责任指向政府,指向官员———这不是“为弱者讳”,更不是什么偏激的仇官情绪,而是在“权力集中于政府官员手中”认识下一种自然的归咎:我们这个社会中大多数决策是政府独断地做出的,个人很少能主宰自己的社会命运。垄断着权力,就必须承载起所有的压力。 从这个视角看当下官员巨大的心理压力就好理解了,所有这些压力都可以归结到“掌握着过多权力”这个事实。权力是一个烫手芋,手握大权,在充分地享受着诸种盛宴的同时,必须面临着由权力带来的种种压力。如今有一种自我强化的恶性循环:老百姓手中越是没有权利,越是会把“社会正义”等更多责任冀望于政府,把自己的命运依赖于政府行动,而政府在压力下会把越多的权力揽到手中试图迎合公众期待,实际上揽权只能加剧问题的恶化,恶化又会加剧公众归咎,“归咎———压力———揽权”形成了一种恶性循环,政府和官员的压力会越来越大。 实际上,只有推进民主政治进程,赋权予民,尊重民意,把更多决策的权利交还给民众,才能摆脱这种恶性循环。更多赋权予民,让公众成为诸种政策的主动者,他们才会共同承担发展的责任,而不是以“受害者”的心态去面对诸种悲剧和代价,官员群体的压力也才能得到制度性的减轻。官员群体整日在“夜不能寐”的压力下行政,社会如何能治理得好? 伸张民权,最大限度地让民众参与诸种决策,既是让人民当家作主,也是让人民分担发展的责任。赋权予民,还权于民,政府和官员失去的是特权,得到的将是实实在在的轻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