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展望

http://www.sina.com.cn  2010年05月10日 07:12  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5月13日至14日,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中美双方首次人权对话将在华盛顿举行。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北京举行。中美关系正呈现出不断升温迹象,并即将迎来密集交互期。

  后危机时代中美关系展望

  郑兴 杜琳 

  嘉宾:

  复旦大学国际问题研究院教授   沈丁立

  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  金灿荣

  中国社科院美国所研究员     倪 峰

  外交学院国际关系研究所教授   宫少朋

  问:进入5月份,随着北半球气温的不断攀升,中美关系也迎来了一个热络期,这种情况下双方更应注意什么?

  沈丁立:前阵困扰两国关系的问题,并未因为近来两国关系升温而消除。无论是台湾或西藏问题,中美都享有很多共同立场,即台藏同属中国。但双方也存在一些分歧,只有时间才能予以调解,对此两国都要有充分思想准备。两国应学会善于管理关系,既要善于表达不同意见,又要善于扩大团结合作,而最大的合作是同谋两国经济与社会发展,并妥善管控亚太与世界局势。任何单一事件的发展,不应损害双边整体关系的发展。

  倪峰:自4月中下旬以来,中美关系的总体气氛较前期有了很大的改善。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两国关系中的各种问题依然存在,如前一段舆论炒得很热的人民币汇率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双方应以一种积极态度,本着互利的精神,使得双方都抱有重大关切而又存在着利益错位的问题能够得到有效的管理和一定程度的解决。双方尤其是应该争取本月底在北京举行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能够取得积极而具有实质意义的成果,这对未来一段时间中美关系继续稳定发展十分重要。

  宫少朋:若用气候来形容国家间关系的成长发展,我更希望中国同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建立一种“全天候”的和谐关系,中美关系自然也不例外。要使中美关系发展成为这样一种健康稳定的关系,就应当高瞻远瞩,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尊重彼此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保持高层和各级别交往,深化务实合作,加强在重大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及全球性问题上的沟通和协调。

  问:当前世界经济正处于进一步复苏的关键时刻,中美都面临推动经济增长、增加就业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艰巨任务。不断出现的贸易问题一度干扰了两国关系,如何避免以后类似问题的出现?

  倪峰:中美两国的经济可以说是深度相互依赖,在这场金融危机中这种关系更明显地凸显出来。两个大的相互依赖的经济体存在一些纠纷是正常的,也无法避免。两国政府应该做的是建立比较完备的争端解决机制,同时,应当努力避免经贸问题政治化。金融危机后,中美两国的经济都面临着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在这方面双方之间政策协调的空间还是相当大的。

  金灿荣:美国有义务维持美元的稳定性,美元币值不稳不仅会损害中国的利益,同时也会对世界经济产生消极影响。但同时,美国政府应拿出勇气,避免因国内政治游戏而牺牲两国贸易,对中美关系的长远发展造成伤害。2001年后,美国对华出口的增速已经超过中国对美出口增速,在这种背景下美国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是不明智的。

  沈丁立:对于中美间不断出现的贸易摩擦,可以把它们看作是对两国经贸关系的调节,是对防止出现更大问题的缓冲。中美应通过积极沟通,通过必要竞争与相互谦让,尽量在两国间解决各种利益的再调节。如果实在无法调和矛盾,也应避免采取单边制裁等强制手段,而宜寻求多边机制进行调解,包括诉诸国际贸易组织等多边机构寻求仲裁。

  问:无论是应对金融危机、气候变化等全球性问题,还是解决朝核、伊核等地区安全问题,中美沟通协调立场、充实两国关系战略内涵都是必要的。未来中美两国关系会向哪个方向发展?

  金灿荣:中美两国在这些全球性地区性问题上都有共同的目标,但有不同的利益和立场,中美两国应该在“存异”的基础上致力于“求同”,最大限度地开展合作而不是一味地指责。如双方都真诚地“求同”,用合作思维代替指责,则会使中美关系朝着更好的方向不断发展。

  沈丁立:未来中美关系无疑将更加扩展全面合作的内涵,包括两国能源竞争与合作、海洋和外空管理、全球导弹防御等诸多涉及单国、双边、地区乃至世界范畴的各种问题。中美要考虑扩大共同利益,要考虑两国关系的世界后果,应以稳定全球秩序为重,相互克制,做值得相互尊重、值得全世界尊重的两个负责任的理性大国,合作引导世界朝着更积极发展、可持续前行的方向推进。

  倪峰:中美两国关系总体向好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和发展。与此同时,我们也要看到中美之间存在着一些结构性矛盾,包括战略互信、台湾、人权和贸易摩擦四大类问题。中美关系要获得积极的发展需要对这些问题进行有效管理,双方应采取一种更加包容的态度来对待两国间的问题和不同,应当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只有这样,两国关系才能更加稳定,少走弯路。

  问:一个良好的中美关系,不仅符合两国和两国人民的根本利益,也有利于亚太地区乃至世界的和平、稳定与繁荣。中国该如何继续推动中美两国关系的发展?

  宫少朋:就近期将要进行的几件大事而言,中国愿同美国保持密切联系、通力协作:共同推动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取得积极成果,早日建立中美人文交流机制;上海世博会已经开幕,中方期待美方在上海世博会上有精彩的展示;在两国经贸关系中,中方愿采取进一步措施增加自美进口;在金融领域中,中方将根据世界经济形势的发展变化和中国经济运行情况统筹加以考虑具体的改革措施,但不会在外部压力下加以推进。

  金灿荣:由于美国在打击恐怖主义和应对金融危机接连受挫,而中国在金融危机以及自然灾害的应对中表现出色,中美在国际上的力量对比开始变化。中国应认识到自身力量的增长,更加积极地参与到国际事务中,展示负责任大国的形象。在维护自身利益方面,中国应通过有理有力有节的斗争使美国清楚地认识到中国的核心利益,推动两国关系朝着更加平等的伙伴关系发展。

  倪峰:随着全球化的不断深化以及各种全球性问题不断涌现,需要中美及世界各国共同应对的问题越来越多,在这背景下更需要以超出双边关系的视野来看待中美关系,从中双方可以找到更多合作领域,并通过诸多具体合作来不断增进互信,形成彼此合作、相互尊重的习惯,从而使这对最重要也是最复杂的双边关系保持稳定,这不仅有利于中美两国,也有利于世界的和平稳定繁荣。

  中美关系关键词

  ●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

  2009年4月1日,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与美国总统奥巴马在伦敦参加二十国集团金融峰会期间举行首次会晤,为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双方一致同意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首轮对话于2009年7月在华盛顿举行。2010年5月24日至25日,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将在北京举行。

  在布什总统执政时期的战略经济对话和中美战略对话这两个机制为今天的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中美战略对话是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和美国前总统布什于2004年11月在智利圣地亚哥会晤时就进一步推进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达成的重要共识,是中美在战略和政治层面深入沟通的重要机制,从2005年起已举行了6次。中美战略经济对话于2006年9月由美国财政部长亨利·保尔森和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吴仪在北京启动,对话侧重战略和经济层面,自2006年启动以来先后举行了5次会议。

  ●中美人权对话

  中美人权对话开始于1990年,到2002年12月为止,共举行了13次对话。2004年3月,由于美方执意在联合国第60届人权会议上提交反华提案,中美人权对话被迫暂时中止。6年多的中断期之后,2008年5月第14次中美人权对话在北京恢复。中美两国2009年11月发表的《中美联合声明》决定在2010年2月底前在华盛顿举行下一轮中美人权对话。目前,中美双方已商定于2010年5月13至14日在华盛顿举行第15次人权对话,这也是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以来的中美双方首次人权对话。

  ●中美伙伴关系

  1997年克林顿总统时期,确立了中美“建设性战略伙伴关系”的目标。2001年在小布什总统时期,中美双方一致同意共同致力于发展中美“建设性合作关系”。2009年4月1日胡锦涛主席与奥巴马总统举行会晤,双方决定共同努力建设“21世纪积极合作全面的中美关系”,宣布建立“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机制”,并于2009年11月18日发表《中美联合声明》,双方一致同意将采取切实行动稳步建立“应对共同挑战的伙伴关系”,携手应对各类全球性挑战。

  (解怡)

  危机时代的对话

  杨宁 

  中美将于5月下旬在北京举行第二轮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和财长盖特纳将访华。中美战略与经济对话是奥巴马上任以后中美之间启动的一种新的高层对话机制,把“战略”及“经济”两大方面议题囊括在一个机制下。按照奥巴马政府的最新思想,中美之间目前有四大战略性的合作议题:气候变化、能源合作、全球金融危机和军控。

  世界在进行着经济的再平衡,政经格局深刻变化,企业在小心翼翼地增加库存和修复资产负债表。巴菲特说,美国经济首次显示出重大复苏迹象。中国央行则刚刚宣布从5月10日再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通货膨胀如剑高悬,各国政府和央行左右为难,仿佛在峡谷上空走钢丝。凯恩斯主义在危机面前战胜了弗里德曼的货币主义。

  但是,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今后相当长时期内,经济问题仍然潜伏着危险因素。著名的墨菲法则是:“能出错的总会出错。”人们担心的事情终于发生了。一系列事件重挫了市场信心,欧洲股市和欧元汇率继续下跌。我们无法确切地知道,欧洲是否有能力力挽狂澜,或者希腊仅仅是最脆弱的第一环?英语有句谚语,太多厨子就会搞坏一锅汤。英法德三驾马车从来都是各打各的算盘。欧洲各国对各自传统的珍视妨碍了政经的深度整合,而不同发展程度的经济体使用同样的货币政策和赤字指标也极大压缩了危机应对的空间。

  一旦信心崩溃,后果难以想象。潮水退去,裸泳的人会被发现。而被发现的裸泳的人越多,市场就会越恐慌。繁荣年代被掩盖起来的诸多冒险行为,都会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在这种波诡云谲的局势下,中美两国的对话显得尤其重要。作为第三和第一大经济体,在这样的信心七上八下的关头,释放出强有力的稳定与合作的信号,对市场将会有非常正面的作用。

  金融危机在实际上使20国集团代替了8国集团,发展中大国走向世界舞台的中心。对中国来说最直观的表现之一就是中国在世界银行的投票权得到了增加。美国的增长方式、金融模式和美元霸权则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质疑和打击,欧洲的高税收高福利制度和老龄化社会也步履维艰。

  每一场危机都会带来转折。1929年经济危机导致了一战,一战又孕育了二战,二战则带来全球殖民地国家的独立和美国取代欧洲成为权力中心。也许只有30年50年以后,回顾2008年的金融危机,人们才能真正明白它带来了什么。

转发此文至微博 我要评论

【 手机看新闻 】 【 新浪财经吧 】

登录名: 密码: 快速注册新用户
Powered By Google
留言板电话:95105670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10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