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吴晓灵: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太大空间(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1月12日 02:40  第一财经日报

吴晓灵:下调存款准备金率没有太大空间(2)
吴晓灵 本报摄影记者/高育文

点击此处查看全部财经新闻图片

  一个前提条件是,外汇储备的流入如果还是那么猛,就没有下调的区间。而如果外汇流入减少了,而且央票余额大幅度下降后,中国才有存款准备金率下调的余地。中国的存款准备金制度和美国不一样,中国的存款准备金是付息的,而且是付1.89%的利率,完全能够覆盖银行的存款利息的成本。而美国是不付的。最近美联储要直接向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非金融机构的企业注入流动性,它就对商业银行的备付金付息,希望商业银行不敢向市场放款了就把流动性交回给中央银行,其实中央银行在这里起到了一个回收商业银行流动性、再把流动性贷给非银行金融机构和普通企业的角色。通过存款准备金率付息的过程,某种程度上在对冲通过非银行机构和企业所吐出去的流动性。

  实际上,我们这几年用了很多的工具对冲流动性,最好的办法是先释放央行票据,后下调存款准备金率。为什么呢?先下降存款准备金率,释放出来的流动性如果商业银行不贷款,它的利差损失小于通过减少央票发行带来的损失。现在央行票据利率一路下行,就是因为金融危机的存在,商业银行已经开始惜贷了。你给它放出流动性,它都不愿意贷款。现在央行票据是3.5%以上的利率,而法定存款准备金是1.89%的利率,减少央行票据的发行会减少商业银行盈利的机会,其实能加大商业银行向社会投放贷款的动力。因而,如果外汇账款流入量减少时,应该先减少央票发行,而不应该先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央行用存款准备金率还是央票来放出流动性或收回流动性,直接影响其实是不大的,直接影响大的是货币供应量,银行的贷款。所以社会上不必对准备金率的变动作出过多的反应。但我们的教科书从来都说,存款准备金率是一剂猛药,因而大家都认为存款准备金率是货币政策松紧的一个重要信号。在目前国内国际复杂的形势下,中国既存在通胀的压力,又有价格下行的可能性,我觉得现在还是“信号”少用为好。

  对于利率工具,中国目前尚无不顾存款利率现实去降息的紧迫性,现在中国还是负利率的。什么情况下才会不顾负利率的情况降低利率?

  看一下西方国家。美联储为了挽救金融危机,连续下调利率,已经下调到了1%。而市场的利率,并没有完全按照这个去走,现在还是高于2.5%。美联储采取了一个在通胀压力下被迫调低利率的违背常规的做法,它是在救金融危机,在救金融体系。而中国还没有出现金融危机,中国的金融体系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是不是要坚持负利率政策呢?我觉得负利率政策对抑制通货膨胀、对经济的平稳发展,都是不利的。

  在1996年以前,中国是实行保值贴补的,所以尽管CPI高于存款利率,但加上保值贴补是保持正利率的。出现负利率是在2003年以后。2003年中国保持负利率,当时很多的经济学家批评央行,说负利率是在鼓励投资过热。但是没有办法,当时担心中国如果把利率升高了以后,美国的利率很低,有更多的钱会进来。现在中国第三次降息之后,我们一年期存款利率是3.60%,全年的通胀率现在是7%,到今年年底也可能在6%左右,还是一个负利率。所以说,不排除由于中国经济周期和世界经济危机的叠加,中国会出现通货紧缩。

  但到了那个时候,我们再降利率也并不太晚。现在的多次降息,给人的感觉可能是认为中国的央行和西方的央行的所有措施都是同步的,我们的问题跟西方一样严重。所以,在中国经济既有通胀压力又有通缩压力的情况下,在前景不太明朗的情况下,宜静不宜动,解决经济问题不要过多依赖货币政策,应该更多出台财政政策。最近国务院出台了10条经济方面的政策。我们应该着力抓政策的落实,这是更加重要的。

  对于汇率问题,中国有那么多的外汇储备,中国目前是国际上少有的经济增长平稳的国家之一,我们应该相信除了一些国际资本需要救火之外,逐利的资本不会大幅度地撤离中国。我个人认为目前是救火的资金撤离了。中国面临大量资金撤离?现在还没有这样的迹象。人民币汇率是稳定的,升值压力在减少,但也有贬值的压力。但贬值的压力也不大,中国的企业对此应该有信心。由于中国这样的状况,当市场一旦稳定下来后,要找投资机会时,我觉得中国还是一个比较好的投资方向。外汇的流进流出到底呈现什么取向,现在还看不准,所以这种情况下还是静观其变可能更好。

  说到中国的资本市场,目前信心实在是太低了。一方面是因为大家对经济的发展有一定的担心,对中国的金融政策也看不准,不知道最后的影响是什么。

  对于资本市场,我们应该相信资本市场是为企业发展筹措资金、发现企业价值的地方。中国的居民,不要对中国的经济发展太没有信心,即使中国经济发展速度跌到8%、7%,在全世界也是高速度。我们关键的问题是,要看中国就业的问题和低收入群体的生活安排问题。即使经济低迷时,也有优质的企业,我们要善于发现好的企业。上市公司的股票全流通是资本市场发现企业价值的基础,上市公司中的许多公司是国有控股公司,他们减持的欲望并不像市场担心的那样强烈。国家采取诸多措施,让上市公司理性减持,我觉得市场应该更多关注企业的内在价值。

  现在很多人怕股价跌得过低,不希望有新股上市。没有好的企业不断上市,中国的资本市场就是一潭死水,不利于促进实体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最终受伤害的是资本市场。如果资本市场内的企业不能给你好的回报,应该允许更多好企业进来。现在很多老百姓说,怎么提升价值?复杂的问题归结到经济学最简单的原理,就是持有这个股票能不能分到高于银行一年期利率的分红。

  我觉得提升信心的办法,就是回归到经济学的最基本原理,相信中国的经济发展还是处在比较平稳的阶段,还没有那么坏。中国的企业能够保持平稳的势态,尽管下跌了,未来还是有很好的成长区间。只要有信心,就应该对资本市场有信心。现在应该说我们的资本市场是超调了。

  (作者为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委员、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本文根据作者在2008年第二届中国银行家高峰论坛上的讲话整理而成,经本人阅定,本报记者黄宾、郭茹整理。小标题为编者所加)吴晓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