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转到路径导航栏
跳转到正文内容

青岛远洋改革风波(2)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10月17日 15:00  上海国资

  突破国有独资企业领导体制瓶颈

  孙宝鑫/文

  在当前环境下,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政治定位与市场选择要双重考量,不应顾此失彼

  国企改革已经历时30年,回顾改革历程,硕果累累,当不容抹煞。但凭心而论,国有独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进程却步履维艰。

  由于政治体制与经济体制改革的不同步,造成企业党政之间在认识改革的内涵上不协调,企业基层党组织的地位、作用和企业行政权力产生冲突。即平时所说的“核心”与“中心”的博弈,其结果是两败俱伤:要么如同党的“一元化领导”,出现企业行政领导无权负责;要么出现企业党组织的作用在一片加强声中被削弱,甚至处于被弱化被边缘化的危险境地。像这样的情况,很多人都亲身经历或耳闻目睹的。

  目前,随着改革的深入,国有独资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和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作为两大主题日益显现。其实,与其在两个方面单独地做文章,倒不如将两者作为一个共同的指向目标进行探寻与谋划,以求一个两全其美、事半功倍之策。即既可为党组织围绕经济建设为中心做工作和开展党建,建立长效机制找准切入点,又可为由于多种原因没有建立公司制的国有独资企业根据公司法治理的理念,建立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寻求突破口。

  突破瓶颈

  上海电缆研究所经过多年尝试,在突破国有独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瓶颈方面做出了一定的努力。

  上海电缆研究所原先是242家中央部属转制企业之一,它创建于1957年,为国家一级科研机构。自建所至今,一直是全国电线电缆行业中唯一集科研、设计、标准、检测、信息、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应用型科研机构。1999年成为全国首批企业化转制科研院所之一。实行属地化管理后,现隶属上海市国资委,并成为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之一。

  上缆所属地管理后,在所长负责制下,进行制度创新。建立了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使国有独资企业在没有实行公司制的情况下,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却分开的企业领导体制的运行模式。

  上缆所在国民经济中的行业地位,既是市场竞争主体,也是行业责任主体,更是国家的创新主体,上缆所按照既要遵循公司法的属性和治理原则,又不能完全套用公司的现行模式的改革思路,以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为载体,从制度创新着手,不仅及时建立了与法人内部治理结构相配套的制度和运行规则,而且,在广泛征求党内外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所党委工作规则,在法人内部治理结构决策层会议讨论,形成配套决议,并在企业章程中予以确认,使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形成长效机制有了制度保证,从而有效地突破了国有独资企业制度瓶颈。主要有5个方面的突破:

  ——在企业管理的组织机构设置上,党委工作融汇于治理结构之中,党委成员整体“进入”决策层,同时,企业决策层、执行层、监督层中都要有党委成员,此举不仅能够充分发挥党的政治核心作用,而且有效地解决了党政组织各自为政的弊端。

  ——凡是集体领导、团队治理的成员全部纳入党委中心小组学习、考核,使其成为加强企业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重要阵地、又可成为企业重大问题发扬民主、集体讨论、听取意见,成为决策前的务虚平台。

  ——按照职能对接、双向进入、交叉任职的思路和党政干部双肩挑,双向兼职,以及强调精简高效等原则,进行组织资源的整合,形成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交叉互动、配合,互相制约的工作关系。

  ——将企业党组织、纪检、审计部门、法律事务、工会等相同职能和不同手段有效合成,整合企业各级组织监督力量,建立企业完善的监督系统,形成合力有效的监督,从而把监督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更高的层面。

  ——党政两级组织的主要负责人共同对决策层成员和执行层、监督层的主管领导和有关人员负有协调、管理、教育、考核的责任,如有特别需要可合力行使决定权和否决权,并为此承担责任。

  经过运作以来,尽管还有许多地方值得商榷,尚需逐步加以完善,但总体上确实取得了良好的预期效果。

  几点体会和思索

  通过上缆所的改革,留给我们很多体会和思索。

  首先,国企领导体制改革应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依据。改革开放30年以来,政治体制的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国有独资企业所遭遇的制度瓶颈或产生的困惑,只是宏观大背景下的一个缩影。从表面上看,这是企业党建工作应有的题中之义,但透过现象分析,从更深层次去想,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问题是改善党的执政方式、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必须关注的一个联动的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上缆所不等、不靠,积极探索,勇于实践,在不断争论、不断反复、不断研讨中通过理性反思、动态考量、职能定位、制度创新。

  通过多年来的磨合,我们在实践中已经看到了企业行政组织放弃了首长说了算的运作习惯,走向内部管理的制度化建设,建立了各种形式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党政组织职责和党政领导干部的责任明晰,企业党政之间作用的发挥由物理性板块式合作走向化学性的元素合成模式,形成了党政组织的职能分开、党政干部责任共担的新格局,突破了国有独资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瓶颈,促进了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落地,无疑为国企党建注入了新的活力,同时也主动地为政治体制改革提供我们的经验和教训,为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夯实党的执政基础,继续发挥国资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主力军作用,探寻了一条可参照之路。

  其次,国企领导体制改革应为党组织政治核心作用发挥提供制度和机制保证。有些企业常出现要么是哥俩好,要么是两张皮。上缆所行政首长负责作为一种制度转化为责任要求,并和党委作用一起进入法人内部治理结构是企业领导体制的制度创新,不仅能以制度管事、管人、管权,确保企业正常运行,而且能将企业党建工作纳入整个运作系统,保证党组织围绕中心做工作,使党组织真正成为法人治理结构运作过程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整个集体领导、团队治理中起到不可取代的重要作用,使国企党建工作从法理认可走向制度前台,也可以为最终消弭企业主要领导人事更迭的影响。

  另外,国有企业领导体制改革应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的整体优势。企业党政两级组织在企业领导体制的改革过程中,不能总是停留在“分”字上做文章,而应该主动在“合”字上下功夫。应该把党委的政治核心作用融合到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为党组织进入企业管理,发挥政治核心作用搭建了规范化的制度平台。在确保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由点到面、由浅入深的同时,不仅能够在治理团队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党组织核心作用的发挥有机地糅合进企业管理机构中的各个环节,如上缆所在党建工作中开展的321工程,即(三高、二培、一凝聚),党员的觉悟比群众高,能力比群众强,贡献比群众大,把党员培养为人才,把人才培养为党员,凝聚群众。竭尽全力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化为企业经济、科技工作优势,并与行政携手共同为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抗风险的能力提供保证和组织基础,从而形成企业法人内部治理结构与党委发挥政治核心作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的全新格局。

  总之,在当前环境下,国家企业领导体制改革的政治定位与市场选择要双重考量,不应顾此失彼,应牢记国有企业产权是国家政权的基础,而且无论怎样改革,宣传思想、政治工作仍然是经济工作及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此外,党要管党,不能为管党而管党,其真谛是通过国企体制改革把党的政治核心作用充分发挥出来。

  作者系上海电缆研究所党委书记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Powered By Google 订制滚动快讯,换一种方式看新闻

网友评论 更多评论

登录名: 密码: 匿名发表

新浪简介About Sina广告服务联系我们招聘信息网站律师SINA English会员注册产品答疑┊Copyright © 1996-2008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