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刘国光:关于近期宏观调控目标的一点意见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6月25日 11:36 《中国经济报告》杂志

  刘国光

  今年宏观调控首要任务是“防经济由偏快转向过热,防物价由结构性上涨变为明显的通胀”。国务院领导认为,2008年恐怕是经济最为困难的一年,一方面面临通货膨胀高企,一方面经济增长受到内外压力,和国际经济的不确定性。于是社会上、学术界就有“保增长、还是保物价”这样的争论。许多人感觉当前最重要的是抑制物价,为此要把经济增长速度适当调整下来。但也有一部分人认为当前要紧的是防止经济下滑,保持快速增长,而抑制物价上涨则是第二位的。

  有一种意见认为,由于耕地不足、工业化和全球化等等国内外因素,导致中国有高通胀长期化的趋势。未来20年内,长期年通胀率会在8%~10%左右;近三五年更严重,物价年上涨率会在10%上下。因此,对通货膨胀要长期应付、处理,慢慢来。要保持中国从全球化得来的高增长机遇的好处,必须忍受较高通胀率的痛苦代价。

  这是一种典型的“保增长第一、保物价第二”的观点。这种观点听起来像是20年前就出现过的“通货膨胀有益论”、“要用通货膨胀来支撑经济增长”等观点的翻版。这种观点潜伏下来,不时以不同形式浮出水面,在经济生活上掀起波涛。

  还有一种意见,与这有所不同。认为现在通货膨胀仍在发展,虽然有人预测下半年物价上涨率可能降一点,但通胀继续的趋势不会改变;而经济增长则由于美国次贷危机、年初的雪灾以及从紧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影响,已经开始回落,并且将继续下降。国内外各机构纷纷下调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的预测数字,由11%到10%,到9%。“滞胀”可能要来了的警告,不断地传到耳朵里来。好像10%、9%的增长速度,也是一种停滞衰退。为要防止衰退,对付“滞胀”,有人就主张要改变目前从紧、偏紧的宏观调控政策,或者说要“灵活掌握”,实际上暗示要求放松,对宏观调控当局施加压力。

  我觉得改变从紧、偏紧的宏观政策现在不是时候。我不赞成“保增长第一、保物价第二”的观点。

  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已经几年是两位数了,去年达到11.9%,这对我国资源环境承受程度来说,应该说是相当高的速度。中国宏观经济学会会长房维中同志,在《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内部报告》、《中国经济报告》等处发表的文章,很能够说明问题。根据他的研究,这个速度已经大大超过我国能源、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造成能源、资源的浪费和环境的破坏。我还要加上一句,这个速度也超过了基层人民群众的承受能力,这从物价急剧上涨引发的反应上也可以看得出来。当然,中产以上的和高端的群体,暂时还感受不到物价的压力。这个速度可以使当届政绩辉煌,但终究不能持续下去。所以,光想从全球化中捞到高增长的好处,而轻视必须付出的代价(包括能源、资源、环境和普通老百姓的生活负担),是不行的。

  所以我觉得,所谓“保增长、保物价”之争,是一个无谓之争。无论是物价涨率或是经济增率,都需要调整到正常的健康的水平,才是我们宏观调控的终极目标。2008年宏观调控的主要任务是双防,作为新一轮宏调的起点,这是必要的。但是近两三年宏观调控的目标,还要深究一下,好有一个明确的方向,不是走到哪里算哪里。

  我认为,今后两三年宏观调控的目标,在经济增长方面,是不是把现在超过潜在增长率的实际增长率,逐步调到资源、能源、环境和基层民众大体能够承受的程度,即由去年的11.9%,调到潜在增长率8%~9%以内。8%~9%的潜在增长率是历史经验的大体数据。这个速度,绝对不是一个低速度,但不会引起严重的通货膨胀或通货紧缩。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