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浪财经

开放的国民心态最可贵

http://www.sina.com.cn 2008年05月30日 09:42 财经时报

  邵颖波

  对于外国公司在中国这次救灾过程过度关注正逐渐平静下来。但也没完全平息,相信有不少跨国公司的公关总监们的心还悬着,那些没捐的或者是捐的少的公司担心以消费者为代表的民间舆论会秋后算账。

  演员莎朗斯通脱口而出说了恶劣的“报应论”,这种伤人的语言引起了中国人民极大的愤怒,有的外国公司的经理因此就更害怕,怕城门失火殃及池鱼。

  这里我们不再就他们的问题再啰嗦什么,我们应该思考更深刻一点的问题,比如我们该如何面对和我们越来越近的外国公司和外国人。

  中国人民这一次在抗震救灾中的表现不仅温暖了灾区群众的心,受到全世界人民的同情和称赞,也极大地振奋了中国人民富民强国的决心。这样的一种结果是怎么来的呢?

  我们有充分理由相信,这是中国改革开放三十年的结果。全中国人民从各个方面颂扬伟大的小平同志带领我们走上这条光辉大道,并从中收获巨大的成就。没有开放,没有人民的富足,没有国力的增强,我们不一定能有这样的表现来对抗天灾。所以不论出现什么情况,我们都要坚持改革开放。

  进步来自改革,而改革来自于开放。不开放,改革不可能单独进行。所以开放尤为重要。那什么是开放呢?开放仅仅国家的方针政策吗?仅仅指政府打开国门,允许外国人进入并开设工厂吗?不,重要的是开放还包括我们的国民性格和态度。我们是否接受不同文化、不同立场和不同价值观的人和我们交流。如果没有这个基础,即使政府在准入和税收政策上做得再多,我们还不能算是一个开放的国家。

  经过三十年之后,我们现在要求世界接受我们,接受我们的和平崛起,接受我们的贸易和文化交流,接受我们作为一个平等的主体参与各个领域的竞争。我们相信没有中国的参与世界就是不完整的。反之,我们也要以平等的心态接受来自世界各地的竞争和挑战。这就是我们应该有的开放的国民心态。

  接受挑战和竞争应该怎么做呢?接受的意思首先是面对。面对无良公司制造血汗工厂的情况;面对冷漠的公司无视中国的灾难;面对品格低下的外国人大放蹶词;面对心怀叵测者恶意伤害我们正义事业。面对这些困难并与之抗争,不回避,不关门,不采取消极的办法重新回到封闭的状态上去。

  为什么有时候一些简单的办法总是被重复使用?比如抵制消费,比如不与讨厌的人交往合作,比如关闭窗口、眼不见为净,或者站到自家院子里骂人等等,宁愿自损利益也要达到驱逐他人的目的。出现这些情况,表明国民开放的心态仍然不够坚定,不够自信。

  今年由外国人或者外国公司引起的风吹草动看上去多了一些,其实这正是中国逐步进步强大的必然,以后会更多。因为别人离我们越来越近。中国越是深入融入世界,就会发生越多的冲突,冲突和合作是正相关的关系。我们需要的是维护发展与合作的能力,需要的是在竞争中提高自己实力的经验和智慧。智慧越多,我们得到尊重越多。开放越少,我们的智慧会越少。这是大道理,不会有错。

  (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 新浪财经吧 】
 发表评论 _COUNT_条
Powered By Google
不支持Flash
·城市对话改革30年 ·新浪城市同心联动 ·诚招合作伙伴 ·企业邮箱畅通无阻